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

作品数:20 被引量:171H指数:8
相关作者:禹卫东祁海明陈赟张立平王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电子电信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孔径雷达
  • 6篇雷达
  • 6篇合成孔径
  • 6篇合成孔径雷达
  • 4篇星载
  • 4篇星载SAR
  • 4篇编码器
  • 3篇轴角
  • 3篇轴角编码器
  • 3篇自适应
  • 3篇自适应量化
  • 3篇块自适应量化
  • 3篇光电轴角编码...
  • 3篇分块
  • 3篇分块自适应量...
  • 2篇信噪比
  • 2篇载药
  • 2篇双氯芬酸
  • 2篇双氯芬酸钠
  • 2篇酸钠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长...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电...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6篇祁海明
  • 6篇禹卫东
  • 4篇陈赟
  • 3篇黄杰文
  • 3篇李信
  • 3篇王智
  • 3篇华斌
  • 3篇张立平
  • 2篇李杨
  • 2篇赵志巍
  • 2篇李朝辉
  • 2篇杜建国
  • 2篇王传远
  • 2篇张俊平
  • 2篇段毅
  • 2篇王爱勤
  • 2篇雷宏
  • 1篇王文波
  • 1篇高江云
  • 1篇荀显超

传媒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电子与信息学...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信...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宇航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光电工程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中国光学与应...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输型立体测绘相机的调焦机构设计被引量:47
2009年
提高立体测绘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和地面目标的定位精度,相机需设计调焦环节用以补偿CCD靶面的离焦量。本文根据立体测绘相机光学结构的特点以及相机的焦深,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导向的调焦机构。在设计中采用了可靠性设计和消空回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调焦精度。对传动误差的分析及精度验证试验表明:该调焦机构的传动误差为±1.71μm;CCD靶面的直线性精度在X方向为11.2″、Y方向为11.8″;在调焦行程内CCD靶面绕光轴旋转4.7″,满足用户提出的精度要求。
王智张立平李朝辉荀显超
关键词:调焦机构
岩石圈深部温压条件下萜烷演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密闭体系中700℃、压力高达3GPa条件下进行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实验产物中的萜烷的变化规律,进而对高压高温下有机质演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五环三萜烷ββ生物构型转化为αβ地质构型所需能量比烯烃双键加氢饱和更高。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研究样品中C24四环萜烷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包括10β(H)-降A-羽扇烷、10β(H)-降A-奥利烷、C24-17,21-断藿烷和10β(H)-降A-乌散烷。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这为认识超压盆地的油气资源与深层油气成藏及保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传远杜建国段毅周晓成陈志
关键词:褐煤成熟度深层油气
麦饭石含量对载药复合凝胶小球释药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以瓜尔胶-g-聚丙烯酸/麦饭石复合水凝胶(GG-g-PAA/M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双氯芬酸钠(DS)为模拟药物,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载药复合凝胶小球,考察了pH敏感性以及MS含量对复合凝胶小球的包封率、载药率、溶胀性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小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在不同pH介质中溶胀率和释放速率不同,在模拟胃液中基本不释放药物,而转入模拟肠液2h后其药物累积释放率就超过了60%;另外,与不含MS的样品相比,随着MS的增加,包封率、载药率、溶胀率和药物累积释放率而减小,表明在载药凝胶小球中引入MS,可以减缓药物的突释效应。
杨会霞王文波张俊平王爱勤
关键词:麦饭石PH敏感性双氯芬酸钠
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构像及误差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2010年
为了满足立体测绘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在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研制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实用构像模型,确立被探测地面点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像点在CCD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在统一的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三线阵立体测绘实用误差模型,分析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并根据相机参数进行综合定位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达到无控定位精度50m的精度要求,同时验证了构像模型及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王智张立平李朝辉
一种绝对式三轴联动多圈编码器的研制被引量:11
2009年
光电轴角码器是一种测角传感器,因其测量精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为了实现直线位移的精确测量,通常采用光电轴角编码器把直线位移转换成角位移进行测量。在对现有光电轴角编码器测角原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轴联动多圈编码器。实验结果证明该种编码器较以往多圈编码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尺寸小、结构简单、装调方便等特点,同时消除了齿轮传动误差,放宽齿轮系加工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为设计更多圈数的组合编码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赵志巍
关键词:光电轴角编码器绝对式
船体变形非接触式测角系统精度检测装置的研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检测因环境因素变化造成测量船船体变形的测量设备精度,研制了一种船体变形非接触式测角系统精度的检测装置。该装置以高精度编码器为基准,利用平面反射镜的反射特性,把船体的变形转换为位移量,通过光电接收管接收,最后经CCD进行处理,给出角偏移量。该装置已成功应用于测量船的测角系统中,检测结果证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调方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
于萍张尧禹时魁李岷
关键词:非接触式测角系统编码器
星载SAR中频数字接收机的FPGA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11年
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设计与实现了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中频数字接收机,并对数据形成技术进行了研究。考虑到FPGA乘法器资源有限,在详细分析了中频、采样率和抽取因子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带宽信号的多相下变频优化结构。为减轻数据下传链路的压力,实现了压缩比可变的分块自适应量化(block adaptive quantization,BAQ)压缩模块。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BAQ 8:3输出结果I、Q两路信噪比为14.6 dB,脉压后主瓣展宽只有2‰,积分旁瓣比达到了理论值的93%。
黄杰文祁海明李早社禹卫东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雷达接收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块自适应量化
星载SAR原始数据普适性分块自适应矢量压缩算法被引量:2
2012年
传统矢量量化器的码本普适性差,需要在线更新,难以在星载SAR系统中实现.文中针对星载SAR原始数据的统计特性,以多维空间上的失真函数为代价函数,根据输入数据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设计得到了具有普适性的矢量量化码本,分析了原始数据矢量量化编码以及解码方案.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矢量量化级联熵编码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码字索引在信道传输发生误码时算法的稳健性.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具有普适性,矢量量化码本的普适性使得码本可以进行离线设计,为矢量量化的星载实用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祁海明华斌李信禹卫东洪文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分块自适应量化矢量量化
基于量化区间跃迁模型的星载SAR原始数据压缩误差机理研究
2011年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压缩后的原始数据信噪比是SAR系统设计时原始数据压缩比选取以及应用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前人常用的量化信噪比并不能完全表征压缩后信号与噪声的关系.本文提出了量化区间跃迁的统计概率模型,旨在得出考虑系统噪声情况下,饱和度全集上星载SAR原始数据信噪比在ADC前与BAQ后的映射关系:当回波信号功率较小,输入信噪比较低时,4bit,3bit,2bit,1bitBAQ压缩后信噪比区别不大;当回波为中等功率信号且信噪比较高时,压缩比特数每减少1bit,信噪比恶化约5dB;当回波功率较大,ADC饱和时,量化后原始数据信噪比呈阶跃性下降,饱和度越高,信噪比恶化越严重.本文采用模拟高斯数据和实测SAR原始数据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为星载SAR系统设计时BAQ压缩比的选取以及后续的应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信祁海明华斌雷宏禹卫东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信噪比
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理论和实践被引量:24
2011年
回归(reintroduction)指的是在一个物种出现濒危的现有分布区域或已经灭绝的历史分布区域内建立新种群的活动。作为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的重要策略之一,回归在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回归的成功标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前者包括个体的成活、种群的建立和扩散;后者包括回归种群的自我维持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是一项高风险和高花费的工程,需要根据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理论,选择合适的繁殖体、扩繁方式、回归地点和生境、定植时间、定植方式等,还要考虑传粉者和共生物种,并开展回归后的长期监测。为保证回归的成功并把回归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还需要防止遗传污染、避免源种群的过度采集、加强公众教育、加强长期监测等。不同植物的回归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具体困难,兰科植物的回归面临更多的困难,如材料扩繁难与存活率低等。基于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繁殖技术、真菌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基础上开展兰科植物的回归,被证明是有效的综合保护策略。
周翔高江云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兰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