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7)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5H指数:9
- 相关作者:郭天财王永华杨文平刘胜波冯伟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小麦灌浆期干物质转移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7年
-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灌浆期干物质转运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生产及物质转移效率受行距的影响。干物质生产以15 cm行距为最大,30 cm行距为最小;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穗轴+颖壳部位最低,以茎鞘为最大,叶片居中;地上部总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20 cm行距为最高,其次为15 cm行距,以30 cm行距为最低。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其籽粒灌浆过程并计算有关籽粒灌浆参数表明,行距配置对籽粒灌浆特征也有一定影响,就总的效果而言,以20 cm行距最优,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 杨文平郭天财刘胜波朱云集王晨阳王永华
- 关键词:行距小麦灌浆特性
-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被引量:14
- 2008年
- 以超高产小麦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旗叶光合与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开花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大,超过一定的光强后反而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与豫麦49相比,兰考矮早八在较高光强下旗叶仍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
- 杨文平郭天财刘胜波朱云集王晨阳王永华
-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光强
- 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2年
- 为确定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配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行距(10、15、20和25cm)种植方式下,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的旗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Pn)均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花后0~14d,多穗型品种豫麦49旗叶Pn高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之后兰考矮早八优势趋于明显;两品种旗叶qP和Fv/Fo均于花后10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豫麦49的光截获(LI)在花后10d高于兰考矮早八,而在花后20d低于兰考矮早八。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LI和产量有一定影响。随着行距的变大,豫麦49的Pn逐渐增加,而兰考矮早八则逐渐降低;豫麦49的Fv/Fo在花后0~10d随行距的增加而升高,之后以行距20cm最高,兰考矮早八则随行距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始终以15cm最高;豫麦49以行距20cm的qP值较大,而兰考矮早八以行距15cm最高;两穗型品种的LI均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籽粒产量则表现随行距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分别以行距20和15cm的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中不同穗型品种选择各自适宜的行距配置,有助于光能的吸收利用,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转移。
- 杨文平郭天财冯伟刘胜波王永华
- 关键词:冬小麦穗型行距配置光合特性
-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6
- 2007年
-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前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均以适宜的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其中干物质运转量以茎鞘最高,氮素运转量以叶片最高;花后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两品种间表现不一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以最低密度的C1(300万株/hm2)处理最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则以较高密度的B3(225万株/hm2)处理最高;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花前两品种均以较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花后则以较高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贮藏氮素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兰考矮早八花前以中间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豫麦49-198则仍以较低密度处理较高。成熟期兰考矮早八籽粒产量、淀粉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以C2(37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豫麦49-198则以B2(150万株/hm2)处理最高。
- 郭天财查菲娜马冬云宋晓岳艳军
-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干物质氮素
- 不同种植行距的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中几种与旗叶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被引量:22
- 2008年
-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检测不同种植行距的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开花后与旗叶衰老相关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性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行距为20 cm而言,‘兰考矮早八’种植行距缩至15 cm的花后旗叶中叶绿素降解减慢,丙二醛(MDA)含量下降,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增强,功能叶衰老减缓,穗粒重提高;行距缩至10 cm时,尽管灌浆中后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花后旗叶中叶绿素降解加快,MDA含量升高,植株衰老加快,穗粒重下降。
- 郭天财刘胜波冯伟杨文平王永华韩巧霞
- 关键词:小麦行距配置
- 种植密度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氮素积累和分配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的积累、分配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植株氮积累量分别在越冬期—返青期内和开花期—成熟期内出现2个高峰,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在生育前期较慢,后期则较快,且2个品种均在拔节期—开花期内以最低密度水平的C1处理(300×104.hm-2)和B1(75×104.hm-2)处理植株氮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积累量均以最低的密度处理表现最高,最高的密度处理表现最低;2个种穗型品种花后氮积累对子粒氮贡献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C1处理和B3处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熟期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以C2处理(375×104hm-2)和C4(525×104.hm-2)处理最高,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C1(300×104.hm-2)处理条件下最长;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成熟期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B2处理(150×104.hm-2)最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以最高密度的B4处理(300×104.hm-2)最长.
- 查菲娜宋晓马冬云王永华郭天财
- 关键词:种植密度氮积累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大穗型品种密度处理
- 河南省参加生产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 用异地病圃法对2008年和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的3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成株期抗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5种主要病害的鉴定,分析了这些后备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抗病性和单一抗病性,提出要加强对白粉病、条...
-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孙静
- 关键词:小麦品种病害鉴定抗病性评价
- 利用高光谱遥感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被引量:13
- 2008年
- 2003—2006年连续3年采用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试验,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氮素含量。根据特征光谱参数-叶片氮素营养-籽粒蛋白质产量这一技术路径,以叶片氮素营养为连接点将模型链接,建立基于开花期高光谱参数的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开花期叶片氮含量、氮积累量以及花后叶片氮转运量均能够较好地反映成熟期籽粒蛋白质产量状况;对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的光谱反演,在不同品种、氮素水平和年度间可以使用统一的光谱参数,其中利用红边位置(REPle)和修正型ND705(mND705)可以较好表达叶片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红蓝边面积比(SDr/SDb)和742nm处一阶微分(FD742)为变量建立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效果较好;经独立试验数据的检验表明,以参数REPle、SDr/SDb和FD742为变量建立成熟期籽粒蛋白质产量预报模型均给出理想的检验结果,模型测试精度R2分别为0.854、0.803和0.795,相对误差RE分别为16.4%、18.2%和14.9%;利用开花期关键特征光谱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产量状况。
- 冯伟朱艳田永超曹卫星郭天财王晨阳
- 关键词:小麦氮素营养高光谱遥感
- 施氮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8年
-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下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2种穗型小麦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返青期、拔节期除外)、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都显著高于对照(不施氮),且均以18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而2品种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逐渐增加,且大都显著高于对照;2品种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氮贡献率以及氮收获指数均表现出180 kg.hm-2>90 kg.hm-2>360 kg.hm-2的趋势,且不同氮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在试验条件下施用纯氮180 kg.hm-2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收获指数。
-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冯伟王永华
-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水平氮肥利用率
-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以2个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C1;豫麦34号C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个播期(10月6日,S1;10月16日,S2;10月26日,S3;11月5日,S4)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前期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播期间差异不明显,灌浆后期播期间差异增大,其中S1降幅最大,表明早播条件下小麦后期叶片衰老较快,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与积累。2个品种产量均以S1最低,S2最高。播期显著影响成穗数(P≤1%)和千粒重(P≤5%);2个品种相比,播期对兰考矮早八粒重的影响大于豫麦34号。
- 王晨阳冯辉张玉红牛子敬郭天财
-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旗叶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