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GE2010KG01)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蔡观强彭学超张玉兰钟和贤邱燕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沉积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微量和稀土元...
  • 1篇微量元素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南海沉积物
  • 1篇化学特征
  • 1篇表层沉积物

机构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彭学超
  • 2篇蔡观强
  • 1篇邱燕
  • 1篇钟和贤
  • 1篇张玉兰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海沉积物物质来源研究的意义及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南海是典型的边缘海,其沉积物记录了南海古海洋演化、东亚季风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等重要信息。南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研究,不仅可以深化边缘海沉积作用过程的认识;同时,为重建南海古海洋演化、探索东亚季风演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南海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北部大陆,主要输入河流包括珠江、红河以及台湾岛内河流;而长江物质以及东部吕宋岛弧也可能为南海东北部和东部沉积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南海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西部印支大陆和南部巽他陆架、加里曼丹岛。南海东部和中部深海盆地,沉积物中的自生沉积矿物和火山碎屑物质含量明显增多。南海沉积物来源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南海的环流和气候,对陆源物质进入南海后的扩散方式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升降旋回对历史时期的物源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运用沉积物的矿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多元判别指标的物源综合分析,识别出沉积物中各主要粒级组分所蕴含的物源信息,才能有效估算各源区的贡献和模拟各端元碎屑物质进入南海后的迁移与堆积。
蔡观强彭学超张玉兰
关键词:沉积物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分析了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这些沉积物与大陆上地壳相比,具有相对低的Zr、Sc、V、Nb、Hf、Th、REEs含量,而Co、Cu、Ni、Ta、Rb、Cs、Sr、Ba的含量稍高;深海区表层沉积物比陆坡区具有较高的Co、Zr、Sc、V、Nb、Hf、Ta、Th和REEs,陆坡区表层沉积物相对高的生物碎屑组分对这些元素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稀释作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主要受陆源组分的控制,Th、Cr、Co、Sc、Nb、Zr、Hf和REEs等不活动元素之间的比值特征,并没有受到风化作用、海流搬运作用和海洋自生组分稀释作用的影响,较好地保存了源岩的化学组成特征。因此,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La/Sc、Th/Sc、Th/Cr、Th/Co比值和稀土配分曲线特征,指示这些沉积物的源岩具有陆壳成分的特点,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缺乏深源的基性和超基性岩,火山碎屑物质成分很低,其源区主要为南海西部的印支大陆。陆架区和深海区表层沉积物具有十分相近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它们的碎屑物质来源较为相同。
蔡观强邱燕彭学超钟和贤
关键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