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2004382)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何英董晓佳姚开泰李欣周钢桥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单倍型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咽肿瘤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荧光素酶报告...
  • 1篇中国南方人群
  • 1篇启动子
  • 1篇肿瘤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国家人类基因...

作者

  • 3篇何英
  • 2篇周钢桥
  • 2篇李欣
  • 2篇姚开泰
  • 2篇董晓佳
  • 1篇刘贝娜
  • 1篇王爽
  • 1篇柴先奇

传媒

  • 1篇癌症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GSTM1基因编码区SNP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筛查GSTM1基因SNPs位点,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1270533G与鼻咽癌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对中国人群27个个体DNA标本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从中获得GSTM1编码区、调控区和侧翼区及部分内含子区SNP位点,所获数据进行LD分析。选择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该位点在中国人群罕见等位基因频率为22.2%),用tetra-Primer ARMS-PCR结合测序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共获取29个SNPs;其中13个SNPs位点之间均呈高度连锁不平衡;编码区多态性位点T1270533G的变异与鼻咽癌临床表型之间无明显关联(RR=0.170,95%CI=0.95-0.306 for homozygoteTT)。结论编码区多态位点T1270533G虽然发生了碱基顛换,产生了错义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但并没有影响其解毒功能。该位点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别很小,与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何英周钢桥李欣董晓佳姚开泰
关键词:GST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ferase M1,GSTM1)基因缺失可使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GSTM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研究,来评估其与中国南方人群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239例鼻咽癌患者和286例健康人群入组该实验。其中225例鼻咽癌患者及273例对照的实验结果用于统计学分析。在GSTM1基因外显子区、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区设计引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总长度4739bp),从中获得SNP位点。选择编码区多态位点T1270533G和C1256088C,用tetra-PrimerARMS-PCR和测序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测序共获取29个SNPs编码区。T1270533G和C1256088C位点氨基酸的密码子分别发生了碱基顛换,产生了错义突变。对225例鼻咽癌患者和273例健康人群分型结果表明T1270533G位点的变异与鼻咽癌临床表型之间无明显关联(OR=0.170,纯合子TT95%CI=0.95-0.306)。C1256088C位点缺失率在鼻咽癌人群中为45%(45/100),在对照人群中为42%(42/100)。结论:编码区T1270533G位点的多态性并没有影响该基因的解毒功能。该位点与中国南方人群鼻咽癌遗传易感性无明显关联。本组多态性位点C1256088C缺失率高。
何英周钢桥李欣董晓佳柴先奇姚开泰
关键词:鼻咽肿瘤遗传易感性谷胱甘肽
PLUNC基因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构建人PLUNC(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基因启动子区C-1888T SNP位点不同单倍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技术得到1888位点不同基因型的PLUNC基因启动子区目的片段,将其分别插入到pMD18-T载体和pGL3-enhance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并测序。结果成功构建了人类PLUNC基因C-1888T SNP位点上的2种不同纯合子基因型(CC型和TT型)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enhancer-T型和pGL3-enhancer-C型),且测序得以证实。结论成功构建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研究PLUNC基因不同的1888SNP位点能否调控不同的PLUNC基因表达提供了基本实验条件。
刘贝娜何英王爽
关键词:单倍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