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A271)
- 作品数:6 被引量:97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进东李金才王成雨张一魏凤珍更多>>
-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阜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氮肥运筹对孕穗期渍害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渍害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害显著减小了小麦籽粒体积和籽粒质量,降低灌浆速率,缩短灌浆各期时间;氮肥后移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体积和籽粒质量,提高了灌浆速率,而对灌浆时期参数无显著影响;各灌浆参数按与冬小麦籽粒最终千粒质量的关联度高低分别为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与各灌浆时期参数关联性不显著。综合评价认为,生产中在沿淮行蓄洪区孕穗期易受渍害的大田推荐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的氮肥运筹以减轻影响。
- 吴进东丁广礼
- 关键词:氮肥运筹孕穗期渍害灌浆特性
- 花后渍水高温交互效应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0
- 2012年
- 渍水和高温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育中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2009—2011年连续2个生长季盆栽烟农19,在籽粒形成期(花后5~8d)和乳熟期(花后15~18d)分别设渍水(土表水层1cm)、高温[昼(35±2)℃/夜(25±2)℃]和渍水+高温处理,探讨了渍水和高温双重胁迫对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高温、渍水+高温逆境均显著降低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胞间CO2浓度(Ci);同时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但对成穗数影响不显著。渍水和高温胁迫对旗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非气孔因素。从产量平均相对受害率看,其影响为渍水+高温逆境(37.7%)>渍水逆境(21.1%)>高温逆境(17.6%),而胁迫时期的影响为籽粒形成期(30.8%)>乳熟期(20.1%)。渍水和高温的交互效应显著,且籽粒形成期逆境不良效应显著大于乳熟期。
-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武文明
- 关键词:冬小麦渍水高温光合特性
- 花后短暂高温渍水逆境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为了探明花后不同时期短暂高温渍水逆境对黄淮南部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冬小麦品质的影响,以烟农19为材料,进行人工模拟小麦高温渍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后短暂高温降低籽粒蛋白质累积量,提高蛋白质含量及各组分含量,降低谷醇比;降低淀粉的积累量、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支直比;提高了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改善了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对糊化温度影响不显著,降低其它淀粉糊化参数。花后短暂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积累量、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降低淀粉的积累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湿面筋含量,粉质参数、拉伸参数,而对糊化温度影响不显著,提高了其它淀粉糊化参数。花后短暂高温+渍水双逆境对籽粒蛋白质累积量、谷醇比、淀粉组分含量及积累量、除糊化温度的淀粉糊化参数的不良影响具有叠加效应,而对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参数、拉伸参数的不良影响的叠加效应不显著,其降低幅度高于高温,低于渍水。籽粒形成期各逆境危害均大于其在乳熟期的危害。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农业减灾提供参考。
- 吴进东李金才陈云波陈存武朱旺生
- 关键词:高温渍水冬小麦籽粒品质
- 氮肥和6-BA对花后受渍冬小麦抗渍性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7
- 2012年
- 渍水是黄淮南部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冬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试验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肥和6-BA对花后受渍冬小麦抗渍性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1)花后渍害显著降低冬小麦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而对穗数无显著影响。(2)受渍后叶面喷施氮肥+6-BA、氮肥、6-BA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后抗渍性,其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8.7%、14.6%、12.0%,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提高31.9%、22.1%、19.6%,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提高32.5%、21.7%、18.1%,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6.2%、9.4%、10.3%,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32.6%、23.3%、23.3%,穗粒数分别提高13.8%、9.3%、8.5%,千粒重分别提高17.3%、11.5%、10.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5.9%、23.5%、20.9%。研究表明,氮肥和6-BA正交互作用显著,即花后同时喷施氮肥和6-BA缓解小麦渍害的效果更佳。
-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武文明
- 关键词:氮肥6-BA冬小麦抗渍性
- 氮肥后移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2010~2012年连续2个生长季,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大田试验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设为氮肥处理N1(10∶0∶0)、N2(7∶3∶0)、N3(5∶5∶0)、N4(3∶5∶2),采用多项式、Logistic方程拟合不同氮肥运筹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期籽粒体积与干重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间各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故各指标结果按其两年度平均值计算。(2)花后渍水使冬小麦籽粒体积减小11.8%,灌浆速率降低15.4%,灌浆历期缩短9.2%,千粒重降低20.9%,穗粒数减少7.0%,籽粒产量降低26.6%,而对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对于氮肥全部作为基肥处理N1,氮肥后移处理N2、N3、N4的小麦籽粒体积分别增加10.2%、15.0%、19.4%,灌浆速率分别提高8.5%、16.0%、18.2%,灌浆历期分别延长5.0%、9.4%、11.5%,千粒重分别增加11.9%、20.2%、25.6%,穗粒数分别增加7.9%、12.3%、14.6%,产量分别提高18.1%、29.6%、37.6%,而穗数分别降低2.2%、3.8%、4.3%。(3)各灌浆参数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关联度表明,花后渍水逆境对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对灌浆历期的影响,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小麦中后期灌浆速率缓解渍水逆境胁迫伤害。研究认为,在花后土壤受渍冬小麦生产区,生产中可获得最高小麦产量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为N4(3∶5∶2)处理。
-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
- 关键词:氮肥后移冬小麦灌浆特性
- 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水平,2010-2011年度以烟农19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花后叶面喷施6-BA均显著提高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活性,对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氮肥后移能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产量;花后叶面喷施6-BA提高千粒重与产量。氮肥后移、花后叶面喷施6-BA均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累积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淀粉累积量;且花后叶面喷施6-BA促进氮肥后移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B1N4处理(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3:5:2,结合花后叶面喷施浓度10 mg·L-1的6-BA,施量100mL·m-2)提高冬小麦产量与品质效果最优。
- 吴进东丁广礼朱旺生陈科张珍林
-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后移籽粒品质
- 不同供氮方式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以烟农19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多项式、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不同供氮方式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期籽粒体积与干重变化过程,研究了不同供氮方式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受渍冬小麦籽粒体积减...
-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武文明
-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特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