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 作品数:36 被引量:154 H指数:7 相关作者: 李召东 宋广忠 漏磊君 石君帆 陈勇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牙源干细胞参与组织再生修复的作用 2011年 背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它们是十分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在牙组织工程的应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的:综述牙源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ighwir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dent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application",中文检索词为"牙源干细胞,组织工程,应用"。初步检索文献量总计156篇,选择牙源性干细胞,包括牙髓干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等在组织工程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相关报道,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最终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多种牙源干细胞,都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与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组织工程,尤其是牙组织工程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有关牙源干细胞在牙组织再生的应用上有一定报道,但研究不多,且仅处于动物模型阶段。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牙源干细胞有望真正进入临床,为解决人类各种口腔疾病提供可能。 李颖 谷子芽关键词:牙髓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冻存及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纯化、增殖、冻存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潜能活性。方法取SD大鼠的股骨及胫骨,冲取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以及单独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增殖,并测定其生长曲线。MSC在12.5%DMSO条件下经液氮冻存半年复苏,测其存活率。对第3代大鼠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测定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对第3代大鼠MSC进行诱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测定诱导后的细胞表型情况。结果大鼠MSC为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生长曲线呈S型。MSC于液氮冻存半年后复苏,其存活率为80%。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MSC具有成骨能力,诱导后ALP活性显著提高,并出现矿化结节沉积。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可见细胞由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变为椭圆形及肾形,并分泌异染基质,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分化特点。结论获得的SD大鼠MSC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大鼠MSC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软骨分化潜能。 张文元 杨亚冬 房国坚 陈勇关键词:SD大鼠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结核分枝杆菌rPstS1-HspX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pstS1-hspX(rph)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pET-23b(+)-rpstS1-hspX[pET-23b(+)-rph],表达、纯化rPstS1-HspX(rPH)融合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采用基因拼接技术将PstS1和HspX编码基因通过多肽接头(GSGSG)的DNA序列进行连接,构建融合基因rph。将融合基因定向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ET.23b(+),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3b(+)-rph。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LysE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表达情况。用镍离子鳌合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法初步评价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融合基因rph及其原核表达载体pET-23b(+)-rph构建成功。融合蛋白rPH主要以可溶性非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51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经亲和层析后得到了纯度达92%的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证实融合蛋白能与结核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3b(+)-rph,获得了rPH融合蛋白,为rPH融合蛋白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宋广忠 石君帆 泮结超 漏磊君 李召东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融合基因 融合蛋白 纯化 免疫反应性 新型肿瘤靶标环状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21年 环状RNA(circRNA)是内源非编码性RNA,多数circRNA被发现可通过发挥微小RNA(miRNA)海绵功能来调控基因表达,此外某些circRNA也会被翻译或与RNA结合蛋白互作发挥作用。circRNA广泛表达于组织和体液中,其表达量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circRNA的环化特性使其对核糖核酸酶R(RNase R)稳定而不易降解。由于circRNA稳定、种类丰富、可特异性调控肿瘤发生、在体液中高表达,因此有望成为肿瘤相关的诊断、预后和治疗靶标。目前对circRNA的认识相对较少,其发生机制和功能尚未完全解析,circRNA的注释也有待充实。本文总结了circRNA的发生机制、生物学功能和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徐昊 方梦蝶 李超 刘宸 任娟 张衍梅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增殖及分化潜能活性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纯化、增殖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潜能活性。方法:取SD大鼠的股骨及胫骨,冲取骨髓液,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增殖,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对第三代大鼠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测定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对第三代大鼠MSC进行诱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测定诱导后的细胞表型情况。结果:大鼠MSC为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生长曲线呈S型。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MSC具有成骨能力,诱导后ALP活性显著提高,并出现矿化结节沉积。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可见细胞由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变为椭圆形及肾形,并分泌异染基质,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分化特点。结论:获得的SD大鼠MSC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大鼠MSC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软骨分化潜能。 张文元 杨亚冬 房国坚 陈勇关键词:SD大鼠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结核杆菌H37Rv株重组PstS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表达、纯化结核杆菌H37Rv株重组PstS1(简称rPstS1)蛋白,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价值研究及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重组质粒pET15b-PstS1转化大肠埃希菌表达菌株BL21(DE3)plysE,IPTG诱导rPstS1蛋白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后,优化表达条件,用镍离子鳌合亲和层析柱纯化rPstS1蛋白,并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评价纯化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15b-PstS1,相对分子质量为38×103的rPstS1蛋白约有30%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后的rPstS1蛋白纯度为94.8%,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pET15b-PstS1能高效表达有免疫反应性的rPstS1蛋白,经亲和层析后可得到高纯度的纯化蛋白。 石君帆 宋广忠 泮结超 漏磊君 李召东关键词:亚细胞定位 结核 蛋白亚细胞定位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7年 肿瘤相关蛋白亚细胞定位的改变可影响其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异常的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修饰可影响肿瘤相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而改变下游靶基因表达及相关细胞信号通路,这是诱导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作用于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抗癌药物可逆转肿瘤相关蛋白的异常亚细胞定位,进而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本文以p53、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p27等分子为例,总结了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修饰对这些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以及目前影响蛋白亚细胞定位的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蛋白亚细胞定位对临床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判断和药物作用效果预测具有的重要意义。 宋勇飞 张衍梅 方梦蝶 王孝举关键词: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亚细胞定位 国标《食品中叶酸的测定》的标准曲线绘制与计算 被引量:16 2009年 唐靓 李跃中 王晗 陆明旸 李昉贇 王茵关键词:微生物法 叶酸 EXCEL 柯萨奇病毒A16型衣壳蛋白VP1~VP3的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预测与确定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确定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的优势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asergene分析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及性,预测出包含潜在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的区段,并用BepiPred1.0Server进行评估。人工合成相应的多肽片段,用多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与明确感染CVA16的患儿血清的阳性反应与否和程度,并以健康人血清作比较。结果根据抗原性强、亲水性强和表面性好的要求,共预测出21个可能的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相应的人工合成多肽与感染CVA16的患儿血清均呈现阳性反应,但程度不同。结论成功预测并用实验证实了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的优势线性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 高孟 倪红霞 朱莲 李剑波 高丽美 罗永能关键词:柯萨奇病毒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体外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体外全胚胎培养(whole embryo culture,WEC)技术是一项在受控的体外环境中培养动物胚胎的技术,是研究药物及化学物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药理毒理及作用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大鼠和兔的WEC技术发展概况、培养条件、胚胎发育终点的评分系统和拓展的胚胎发育评价终点、药物生殖发育毒理学应用等方面,对WEC技术及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介绍。WEC技术是药物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重要的替代学研究方法之一。其中,对大鼠与兔组合的WEC研究更具有重要价值,可为胚胎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朱晨霞 宋翼升 张立将关键词:体外 全胚胎培养 胚胎发育 生殖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