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341)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兵仓张洁元张路刘争段朝霞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共病诊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现代战争的标志性损伤,美军和英军的共病率分别为23%和33%~66%。目前缺乏对PTSD和mTBI的早期诊断方法,也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从而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笔者从PTSD和mTBI的发生率、共病率、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为军人PTSD和mTBI的诊治提供参考。
- 李越李兵仓
- 关键词:脑损伤治疗学
- 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巨噬细胞是机体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作用不仅仅是清除“异物”、加速伤口愈合。巨噬细胞在局部微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向M1和M2两种表型极化,M1型巨噬细胞加重神经系统损伤,M2型则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是近年来所发现的对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又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更全面地了解巨噬细胞极化对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意义,笔者从巨噬细胞来源及其极化状态、巨噬细胞极化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年龄对巨噬细胞极化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人为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 李越冯华李兵仓
- 关键词:神经系统巨噬细胞
-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NCSC)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修复过程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的EPI-NCSC,备移植用。取30只SD大鼠,暴露T,o脊髓并在NYU_Ⅱ撞击机下以10g×25rnlTl的致伤力挫伤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分为空白损伤组、DMEM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1周,将EPI-NCSC悬液注射入大鼠损伤的脊髓处,DMEM对照组用单纯的DMEM/F12培养液代替,空白损伤组未处理。脊髓损伤后每周进行1次BBB评分以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移植后6周取材,检测GDNFmRNA及G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从移植后第2周开始就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损伤的脊髓组织处G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损伤组和DMEM对照组间BBB评分及GDNF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PI-NCSC移植后,EPI-NCSC能促进大鼠脊髓组织GDNF的表达,从而有助于修复大鼠损伤的脊髓。
- 刘争张洁元段朝霞陈慧俊余华荣张路李兵仓
-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PI-NC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以及SCI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al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从神经营养因子的角度探讨EPI-NCSCs移植修复SCI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的EPINCSCs,备移植用。60只SD大鼠均暴露T10脊髓并在NYU-Ⅱ撞击机(10 g 25 mm致伤力)挫伤脊髓制作SCI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损伤组(A组)、培养基移植组(B组)、EPI-NCSCs移植组(C组)。SCI模型大鼠损伤1周后将EPI-NCSCs细胞悬液移植入C组大鼠SCI处,B组用单纯DMEM/F12培养基代替,空白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每周进行一次运动功能评分,移植后1、3、6周取材行酶联免疫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第2周起C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同期A组(2、3、4、5、6周,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00、0.000)和B组(2、3、4、5、6周,P值分别为0.044、0.000、0.006、0.000、0.008)。酶联免疫分析显示C组BDNF蛋白在移植后3周表达高于A组(P=0.009)和B组(P=0.013),移植后6周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03)和B组(P=0.003)。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移植后3周和6周,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和B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移植后6周,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P=0.000)和B组(P=0.000)。结论:EPI-NCSCs移植能促进SCI内BDNF的表达,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有助于大鼠损伤脊髓的修复。
- 刘争张洁元陈魁君李兵仓段朝霞张路余华荣
- 关键词:细胞移植
- 嗅球成鞘细胞在挫伤脊髓内的成髓鞘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在损伤脊髓内的成髓鞘作用及其对髓鞘形成的影响。方法用NYU—II型脊髓撞击器(强度为10g×25mm)损伤大鼠T10脊髓后1周,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OECs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及其首尾两侧,设为OECs移植组;以同量改良Eagle培养基(Dulbecco’SmodificationofEagle’Smedi.um,DMEM)注射作为对照组。移植后6周,取出脊髓做冰冻切片,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0蛋白(proteinzero,PO)和S100蛋白(S100protein,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性和半定量观察免疫染色情况;并行塑料包埋后半薄和超薄切片,先于光镜下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观察,再于电镜下观察髓鞘的超微结构。结果OECs移植组S100、MBP、PO所显示的有髓神经纤维由正常组织向损伤区延伸,并可贯穿损伤区,所显示的纤维分别占损伤区面积的12.3%、11.6%和9.3%,且3种蛋白显示的神经纤维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9%)(P〈0.01)。OECs移植组半薄切片上移植组损伤区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为(354.67±59.00),较对照组的(167.33±42.16)明显增多(P〈0.01),OECs移植组形成的髓鞘较对照组直径小、髓鞘薄。结论OECs可以促进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形成,部分OECs自身形成髓鞘,但髓鞘结构较薄。
- 李越刘争张洁元张路段朝霞李兵仓
- 关键词:脊髓损伤髓鞘嗅球成鞘细胞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其修复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进行综述。结果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依赖于损伤神经所在的微环境,包括神经再生通道建立、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炎性反应、激素调节、信号通路调控及酶的调节,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胞体轴突近远端的变化。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其修复微环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 姚东东张洁元刘彬李兵仓
- 关键词:周围神经炎性反应信号通路微环境
-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被引量:1
- 2014年
-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EPI-NCSC)由于取材方便,具有多种分化潜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EPI-NCSC主要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为了探讨EPI-NCSC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对原代培养的GFP-SD大鼠来源的EPI-NCSC的体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其为种子细胞,将其等量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混合后,预置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 co 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导管中,同时,以等量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氏)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代替EPI-NCSC作为对照,以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距离的缺失。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分析结果显示,EPI-NCSC在PLGA膜上的初期粘附率为89.7%。在第1、3、5、7天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9.3%、87.6%、85.6%和96.6%。细胞周期与DNA倍体分析表明,与PLGA共培养的EPI-NCSC与单独培养的EPI-NCSC相比较,二者的细胞周期变化趋势相同,增殖指数变化趋势也相同。在神经导管移植4周,术部实现了组织学水平的修复。大鼠手术一侧后肢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坐骨神经指数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PLGA导管中预置EPI-NCSC,有望实现较好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 张路张洁元李兵仓刘争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