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049)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卢萍钱亚光霍红雁何珊吕桂芬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美国农业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棘豆
  • 7篇内生真菌
  • 7篇小花棘豆
  • 7篇苦马豆
  • 7篇苦马豆素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2篇质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种群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真菌
  • 1篇质谱联用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孢子
  • 1篇链格孢
  • 1篇基因

机构

  • 8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 1篇美国农业部

作者

  • 8篇卢萍
  • 3篇霍红雁
  • 3篇钱亚光
  • 3篇何珊
  • 2篇吕桂芬
  • 2篇杜玲
  • 2篇李玉玲
  • 2篇包睿媛
  • 2篇牛艳芳
  • 2篇高峰
  • 2篇李松
  • 1篇高静
  • 1篇赵萌莉
  • 1篇韩国栋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吉林农业(下...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杭锦旗小花棘豆种群苦马豆素提取测定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植物,俗称醉马草,被认为是对家畜危害最大的一类有毒植物,有毒成分是其内所含的苦马豆素。本研究对内蒙古杭锦旗3个种群的41株小花棘豆中所含苦马豆素用化学法进行提取,用高效气相色谱技术进行了含量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群、不同植株苦马豆素含量存在差异。HJ1种群15株植物的SW平均含量为19.84μg/g,含量范围是0.28~172.70μg/g;HJ2种群14株植物的SW平均含量为109.14μg/g,含量范围是1.50~305.30μg/g;HJ3种群12株植物的SW平均含量为91.51μg/g,含量范围是0.36~222.22μg/g。
包睿媛卢萍何珊钱亚光
关键词:小花棘豆苦马豆素气相色谱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从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小花棘豆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研究菌株OW 5.3的优化固体培养条件.在不同碳源、初始pH条件下,检测内生真菌的生长速度,并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内生真菌菌丝体中苦马豆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菌株OW5.3最适起始pH为7.0;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生长速度较快;以燕麦片为碳源时,菌丝体的苦马豆素含量最高.
何珊卢萍包睿媛
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苦马豆素
棘豆链格孢P5C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在一些可合成苦马豆素(SW)的真菌中,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可催化哌啶酸(PA)的生物合成。为了研究P5CR基因对真菌苦马豆素合成的影响,本试验克隆了小花棘豆内生真菌棘豆链格孢(Alternaria oxytropis)OW7.8的P5CR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不同培养时间(23 d、26 d、29 d、32 d)下处理组[培养基添加L-哌啶酸(L-PA)]和对照组菌丝体中P5CR基因表达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菌丝体中苦马豆素水平。预测结果显示,P5CR基因序列从ATG到TAG为117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54 bp,有1个内含子,编码31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3297.32 D,等电点为6.14,是稳定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可能有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以随机卷曲为主。qRT-PCR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处理组P5CR基因表达水平先下降后上升,对照组P5CR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降。HPLC-MS结果显示,处理组菌丝体中苦马豆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添加L-PA可促进真菌苦马豆素合成,P5CR基因对真菌合成苦马豆素有重要影响。
白璐卢萍王钰珠丽袁博高峰杜玲
关键词:内生真菌苦马豆素生物信息学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小花棘豆是棘豆属植物中危害较严重的毒草,其植株体内含有毒素物质-苦马豆素,国内外对含苦马豆素小花棘豆植株的研究发现,植物毒性与其内生真菌有关。本文综述了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小花棘豆内生真菌。
霍红雁
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苦马豆素
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苦马豆素及其内生真菌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小花棘豆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的一种有毒植物,其主要毒性成分为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牲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给当地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植株苦马豆素及其与内生真菌关系。采集内蒙古8个样地120株小花棘豆,利用萃取、离心、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和纯化植物单株和菌丝体的S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SW水平,取茎和叶外植体分离培养内生真菌,提取植物和真菌的总DNA,扩增真菌特异序列,利用内生真菌微生物学特征和DNA序列比对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个种群共111株小花棘豆检测出SW,最高水平为369.05μg·g^(-1),平均水平32.78μg·g^(-1),从38株小花棘豆分离培养出内生真菌,纯培养下菌丝体呈松散白色绒毛状,菌落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颜色逐渐呈现灰色、深灰色或褐色至深褐色,内生真菌均测出SW,其水平为0.83~2573.24μg·g^(-1),经微生物学研究及5.8S 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在属水平上鉴定该内生真菌为Alternaria。有Alternaria内生真菌的小花棘豆植株含SW,无该内生真菌的植株不含SW,培养的Alternaria内生真菌合成了SW。
王维夫钱亚光卢萍卢萍何珊李玉玲杜玲
关键词:小花棘豆种群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内生真菌的培养与鉴定被引量:35
2009年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重要毒草,实验结合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其内生真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的白色菌落,后菌体分泌黑褐色的色素物质,分生孢子近圆柱形,有粗且比孢子壁厚的暗色横隔膜,隔膜数1-5个。10个菌株的5.8S rDNA/ITS序列与内生真菌Embellisia sp.L12株的序列高度相似。推测该内生真菌属于Embellisia。
卢萍Dennis Child赵萌莉Dale R Gardener吕桂芬韩国栋
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分生孢子
真菌苦马豆素合成途径中SWN基因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是有毒的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牲畜采食含SW的疯草植物会导致中毒,造成畜牧业的经济损失。SW还具有抗肿瘤和免疫增强作用,化学合成SW成本较高。有学者发现,产SW的真菌含SWN基因簇,在SW生物合成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对SWN基因簇的基因成分和基因功能进行综述,旨在为明晰SW合成的分子机制和代谢途径提供参考,为控制疯草蔓延、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凯乐卢萍姜凯李玉玲
关键词:苦马豆素基因功能
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中苦马豆素的鉴定及含量测定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出的小花棘豆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是否产生苦马豆素,进而深入研究植物的毒性与内生真菌的关系。[方法]用化学方法从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菌丝体样品中提取苦马豆素,并对样品的分子离子结构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样品中均含与标准品苦马豆素相同的质荷比m/z为174的特征峰,从而确定了样品中含苦马豆素;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苦马豆素的含量在24~100μg/g。[结论]该研究首次发现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埃里砖格孢属内生真菌能产生苦马豆素,认为植物的苦马豆素毒性应与该内生真菌有关。
卢萍霍红雁钱亚光李松牛艳芳
关键词:内生真菌苦马豆素质谱气相色谱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11株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5
2010年
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单株植物叶和茎切段做外植体,体外分离并培养内生真菌,研究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对培养出的内生真菌的5.8SrDNA/ITS区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序列输入GenBank并与已发表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MegAlign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研究推测内生真菌所属类群.结果显示:11株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微生物形态特征与埃里砖格孢属真菌Embellisiasp.L12特征一致;小花棘豆内生真菌间ITS1和5.8SrDNA区序列相同,与Embellisiasp.L12相比只有一个变异位点,位于5.8SrDNA区,在ITS2区另有两个变异位点.推测小花棘豆内生真菌应与埃里砖格孢属亲缘关系密切,对其物种种属分类地位还须深入研究.
霍红雁卢萍牛艳芳吕桂芬李松高静钱亚光
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IT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