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作品数:654 被引量:4,332H指数:25
相关作者:陈民利潘永明何昱朱科燕万海同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4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5篇医药卫生
  • 35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5篇细胞
  • 66篇肿瘤
  • 55篇基因
  • 53篇蛋白
  • 27篇免疫
  • 26篇耐药
  • 23篇血管
  • 23篇手术
  • 23篇缺血
  • 20篇胰腺
  • 19篇注射
  • 18篇心肌
  • 18篇术后
  • 18篇腺癌
  • 17篇药动学
  • 16篇注射液
  • 16篇分子
  • 15篇动脉
  • 15篇骨折
  • 15篇杆菌

机构

  • 253篇浙江中医药大...
  • 94篇温州医科大学
  • 84篇浙江省肿瘤医...
  • 73篇浙江省医学科...
  • 51篇浙江大学
  • 34篇杭州医学院
  • 27篇浙江大学医学...
  • 27篇浙江省血液中...
  • 26篇温州医学院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8篇浙江中医药大...
  • 17篇绍兴市人民医...
  • 1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6篇浙江工业大学
  • 16篇嘉兴市第一医...
  • 14篇温州医学院附...
  • 14篇浙江大学医学...
  • 13篇浙江省肿瘤研...
  • 12篇嘉兴学院
  • 11篇浙江省疾病预...

作者

  • 94篇陈民利
  • 63篇潘永明
  • 44篇何昱
  • 44篇朱科燕
  • 40篇万海同
  • 37篇凌志强
  • 34篇葛明华
  • 33篇陈素红
  • 33篇吕圭源
  • 28篇寿旗扬
  • 28篇周惠芬
  • 28篇王茵
  • 28篇孙爱华
  • 27篇徐孝平
  • 27篇朱发明
  • 27篇陈亮
  • 26篇周铁丽
  • 24篇徐剑钦
  • 23篇周卫民
  • 21篇梁廷波

传媒

  • 32篇中国比较医学...
  • 3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9篇中国药学杂志
  • 19篇中华微生物学...
  • 19篇中华骨科杂志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7篇中华实验外科...
  • 15篇浙江大学学报...
  • 15篇中华中医药学...
  • 14篇中国卫生检验...
  • 1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3篇浙江医学
  • 13篇中华医学遗传...
  • 12篇中国肿瘤
  • 12篇中草药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现代应用...
  • 9篇中国实验动物...
  • 8篇中成药

年份

  • 1篇2022
  • 7篇2021
  • 18篇2020
  • 22篇2019
  • 54篇2018
  • 61篇2017
  • 58篇2016
  • 74篇2015
  • 77篇2014
  • 92篇2013
  • 52篇2012
  • 43篇2011
  • 55篇2010
  • 55篇2009
  • 13篇2008
  • 2篇2007
6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分枝杆菌CysA2抗原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在血清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克隆并构建结核分枝杆菌CysA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CysA2的ELISA并检测rCysA2-ELISA在肺结核患者血清学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PCR扩增CysA2基因,构建CysA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ysA2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CysA2,免疫印迹鉴定rCysA2的免疫反应性。以rCysA2为包被抗原,建立rCysA2-ELISA并用于检测132例血清抗体,其中涂片阳性和阴性肺结核患者血清分别占96例和36例,非肺结核肺部疾病病人血清抗体30例,健康对照血清50例。结果克隆的CysA2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相似性为100%。rCysA2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25.4%。提纯的rCysA2在SDS-PAGE后显示为单一的蛋白条带。rCysA2-ELISA检测涂片阳性和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血清抗体检出率分别为63.5%和61.1%,50例健康对照全部阴性、30例非肺结核肺部疾病患者1例呈现阳性,此方法的灵敏度为62.9%(83/132),特异性为98.8%(79/80)。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并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CysA2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以rCysA2为包被抗原的rCysA2-ELISA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特异性,能有效检测涂片阴性患者血清抗体,rCysA2有望成为结核病血清诊断的有效候选抗原之一。
吴华军张佳皱洪兴王宇军孙爱华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学检测
对胶质疤痕所致神经再生障碍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形成的胶质疤痕是导致神经再生阻滞的主要障碍。如何促进损伤后神经再生和损伤区域神经网络的重建,以及脑功能恢复,是神经科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文中主要从抑制外源性胶质疤痕成分和促进内源性再生两方面,对目前胶质疤痕所致神经再生阻滞的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张建祥胡薇薇陈忠
关键词:神经再生神经胶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聚糖
rpoS基因缺失突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胁迫耐受性、群体感应及腐败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微生物活动是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研究食品腐败菌的腐败作用调控机制对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代表性的食品腐败菌,本文旨在研究RNA聚合酶的选择性sigma因子Rpo S在荧光假单胞菌致腐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荧光假单胞菌冷藏鱼分离株的rpo S基因缺失突变株,比较野生型和突变株暴露于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野生型和突变株产生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种类和含量;检测野生型和突变株接种于灭菌三文鱼汁后4°C贮存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结果】成功构建了荧光假单胞菌rpo S基因缺失突变株。rpo S基因的缺失导致荧光假单胞菌对10 mmol/L H2O2和15%乙醇的耐受性显著降低,对150μg/m L结晶紫和175 mmol/L醋酸的耐受性有一定程度增强,不影响其对47°C和20%Na Cl的耐受性。荧光假单胞菌在rpo S基因缺失突变后长链信号分子C_(10)-HSL、C_(12)-HSL和C_(14)-HSL的含量增加。在灭菌三文鱼汁中的腐败活性检测表明rpo S基因缺失可导致荧光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显著降低。【结论】荧光假单胞菌的Rpo S不仅调节细菌对多种胁迫条件的耐受性,还影响AHL群体感应和腐败活性。
沈碧妙吴淘栩朱俊杰徐琳娜刘小香朱军莉
关键词:RPOS荧光假单胞菌耐受性食品腐败
人ABO基因5’非翻译区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ABO基因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长片段的序列分析方法,研究5CUTR的基因多态性,为揭示AB0基因上游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以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30名献血者的ABO表型和第6和7外显子基因型,采用PCR长片段扩增技术得到ABO基因5'-UTR约5kb产物,直接进行双向测序分析,并通过克隆对ABO基因5'-UTR存在杂合的样本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表型和基因型相符合的样本中,直接测序法在5'-UTR共发现20个多态性位点,包括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个6bp重复序列插入/缺失多态性、1个8bp重复序列缺失多态性、1个36bp插入多态性、1个43bp重复序列多态性,其中11个为新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单倍型分析确定这些变异位点的顺/反式连锁关系,发现ABO基因5'-UTR的7种单倍型序列组合。结论人ABO基因5'-UTR具有序列多态性,启动子近端的序列相对保守。
刘瑛许先国马开荣兰小飞洪小珍朱发明吕杭军严力行
关键词:ABO血型基因型单倍型多态性
悬浮培养法富集头颈部鳞癌肿瘤干细胞及其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通过悬浮培养法富集乙醛脱氢酶1(ALDH-1)高表达的头颈部鳞癌肿瘤细胞的可行性,鉴定富集的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将头颈肿瘤细胞株接种于低黏附平板,在10ng/ml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1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细胞微球,通过ALDEFLUOR方法对ALDH-1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ALDH-1高表达细胞,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UD-SCC1、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悬浮培养5-10d后均能形成细胞微球。在UD-SCCl、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株细胞微球来源的细胞(SDC)中,ALDH-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贴壁生长细胞(均P〈0.05)。ALDH-1高表达和低表达细胞形成的克隆细胞数分别为(197±47)个和(33±16)个(P〈0.01)。单个ALDH-1高表达和低表达UT-SCC9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7.1%和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ALDH-1高表达和低表达UD-SCCI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9.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D-SCC1、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的SDC侵袭力均高于其贴壁细胞(均P〈0.05)。在UD-SCCI、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的SDC中,Nanog、Sox2和Oct-4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贴壁细胞(均P〈0.05)。UD-SCCI和UT-SCC24A细胞的SDC中,低活性氧簇(ROS)水平细胞比例分别为(26.3-4-4.9)%和(72.1±6.1)%,均高于UD-SCC1和UT-SCC24A细胞的贴壁细胞中低ROS水平细胞比例[分别为(8.6±1.7)%和(23.7±7.5)%,均P〈0.05]。结论悬浮培养法可有效富集头颈部鳞癌细胞系内的ALDH-1高表达细胞,富集后的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
陈超葛明华王可敬
关键词:肿瘤鳞状细胞肿瘤干细胞
H7N9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分析及其生物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研究H7N9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明确该病毒的分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方法GISAI和GenBank中获取H7N9基因组全序列,对各段基因与已知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制进化树,并全面分析和预测病毒株的基因组特征、传染性、致病性、药物敏感性等。结果町N9病毒的基因组完全属于禽源,HA和N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其余6段基因与瑚N2亚型病毒同源性高达99%。该病毒尚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不呈现典型高致病性病毒特征,病毒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而对奥司他韦敏感。结论该病毒是H7亚型、N9亚型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者的重配体,需警惕该毒株的进一步变异。
沃恩康王怡婷陈帅帅吴海波尤金彪王巧刚郭潮潭
关键词:禽流感基因组分子特性
hMLH1基因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3年
作为人类DNA错配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hMLH1基因与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MLH1基因的失活可能参与了头颈部鳞癌的早期癌变过程,并且和癌组织分化程度、病灶数量、淋巴侵犯有关。此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恶性肿瘤中,hMLH1高表达、异位表达与乳头状癌淋巴、血管侵犯以及恶性程度更高的甲状腺癌类型有关,这与传统上认为hMLH1失活与甲状腺癌发生、淋巴转移、BRAF突变高度相关的观点相悖,提示了hMLH1基因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可能存在两面性。全文就近年来hMLH1基因在头颈部鳞癌和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陆晓筱葛明华凌志强
关键词:HMLH1基因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甲状腺癌
注射用丹酚酸A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酚酸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观察丹酚酸A对肝细胞活性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另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SOD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低剂量组和Vit 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和Vit E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体内试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剂量组纤维化大鼠的血清LN和HA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注射用丹酚酸A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鲁珽陈方明朱科燕蔡月琴寿旗扬潘永明陈民利
关键词:丹酚酸A肝纤维化脂质过氧化四氯化碳
细胞自噬进程的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8年
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胞内物质降解途径。细胞内的待降解蛋白复合物、受损伤细胞器以及入侵的病原体等被自噬泡包裹后运送至溶酶体,然后被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消化,并释放到胞浆中以维持细胞的自我稳态。随着201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自噬研究领域的学者,自噬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本文整理总结了自噬进程中的自噬信号调节、自噬体以及自噬溶酶体形成过程,同时也讨论了自噬过程中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
张升吴友苹顾利强杨林由振强辛艳飞
关键词:自噬分子信号
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内毒素攻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建立脂多糖(LPS)攻击ATⅡ的模型模拟内毒素性肺损伤。方法分离、纯化、鉴定得到大鼠ATⅡ,分别用01、1、10μg/ml的LPS刺激ATⅡ,并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在刺激2、4、6h后分别检测ATⅡ的抑制率,从而探索内毒素性肺损伤细胞模型中最适的LPS浓度和刺激时间。结果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电镜观察进行细胞纯度判断,未用差异贴壁去除成纤维细胞和IgG免疫黏附去除巨噬细胞纯化前,纯度达(70.4±4.8)%,纯化后可提高至(90.2±3.4)%;而用LPS干预ATⅡ,ATⅡ出现明显的细胞抑制。其中刺激浓度为1μg/ml时与其他3个实验组相比,细胞毒性反应最大(P〈0.01),且在各个浓度的不同刺激时间里,4h时,细胞毒性反应最大(P〈0.01)。结论细胞分离后采用差异贴壁法和免疫黏附法进行纯化可使细胞纯度提高18%左右l细胞培养时接种密度达到1X107/ml以上有利于细胞的贴壁和生长,而用1μg/ml LPS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ATⅡ4h能建立较为合理的内毒素性肺损伤细胞模型。
梅虹霞金胜威连庆泉
关键词:细胞分离内毒素性肺损伤
共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