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32)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维达沈永年王淼淼吕桂霞张晓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3篇致病
  • 3篇毛孢子菌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肠内
  • 2篇多态性
  • 2篇营养治疗
  • 2篇真菌
  • 2篇丝状真菌
  • 2篇免疫屏障
  • 2篇菌病
  • 2篇分子鉴定
  • 2篇PCR-RF...
  • 2篇病原
  • 2篇肠道
  • 2篇肠道免疫
  • 2篇肠道免疫屏障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市皮肤病...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维达
  • 8篇沈永年
  • 7篇王淼淼
  • 7篇吕桂霞
  • 6篇张晓利
  • 5篇葛一平
  • 5篇赵海英
  • 5篇张澍田
  • 3篇王芳
  • 3篇吕雪莲
  • 2篇魏欣净
  • 2篇朱圣韬
  • 2篇佘晓东
  • 2篇王红
  • 1篇胡素泉
  • 1篇吴咏冬
  • 1篇刘泽虎
  • 1篇贾青
  • 1篇宫幼喆
  • 1篇符美华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营养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素配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肠道生物屏障的干预作用,探讨不同配方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7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常规组、肠内营养组、微生态制剂组、免疫增强剂组和微生态免疫增强肠内营养组。应用细菌培养法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调查对象的大便,计数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比较各组的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并观察患者病情缓解情况。结果常规组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组和免疫增强剂组的作用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及微生态免疫增强肠内营养组疗效均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态免疫增强肠内营养组作用最优。结论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不同营养素配方能够增强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进而保护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生物屏障。
吴慧博赵海英朱圣韬吴咏冬张澍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内营养谷氨酰胺菌群分析
rDNA-RFLP多酶切技术用于人类致病相关毛孢子菌种间鉴定初探
目的:近年,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不断扩大,毛孢子菌引起人类致病或感染的报告不断增多,新的菌种不断出现,但目前毛孢子菌属的表型及生化鉴定存在诸多困难及不足,不同菌种间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毛孢子菌准确的种间鉴定在其...
吕雪莲张晓利王淼淼刘泽虎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毛孢子菌核糖体DNAPCR-RFLP
文献传递
营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免疫屏障的疗效被引量:4
2009年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肠道免疫功能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根本原因,针对肠道免疫功能失调的治疗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研究的热点。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使用的限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仅50%左右,并且还无有效控制复发的治疗手段。近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营养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些营养成分还具有调整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作用。
王芳赵海英张澍田
关键词:营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免疫屏障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炎症性肠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营养状况常急剧恶化。炎症性肠病引起营养不良的机制包括食物摄入减少、饮食限制、营养吸收不良(尤其是克罗恩病)、黏膜剥脱和出血所致肠道丢失增加、发热和炎症所致营养需求增加以及药物和营养的相互作用等。
赵海英张澍田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鼠饲料及饮用水,余各组大鼠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7天,同时各组分别给予常规鼠饲料(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常规鼠饲料(5-氨基水杨酸组)、甲泼尼龙+常规鼠饲料(甲泼尼龙组)、口服乳酸杆菌LB散+常规鼠饲料(乳酸杆菌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能全素,常规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常规鼠饲料(谷氨酰胺组)7天,第8天经氯胺酮+安定麻醉后取大鼠结肠组织及下腔静脉血。对大鼠结肠组织进行炎症评分,检测大鼠结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结肠固有层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数量、血浆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数量。结果各实验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氨基水杨酸组、常规肠内营养组大鼠结肠S-IgA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中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4);5-氨基水杨酸组、甲泼尼龙组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细胞数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实验组大鼠结肠固有层中CD8+T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04)。结论肠内营养(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酸杆菌和谷氨酰胺)可有效地防止DS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
王芳赵海英张澍田
关键词:肠内营养治疗葡聚糖硫酸钠实验性结肠炎肠道免疫屏障
肠内营养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给予肠内营养后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内毒素对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泼尼龙组,谷氨酰胺组。后3组大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建立UC模型,后2组同时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及谷氨酰胺干预治疗。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并观察大鼠结肠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DSS诱导UC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1),甲泼尼龙及谷氨酰胺干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肠内营养可以降低UC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修复。
张川张澍田王芳赵海英宫幼喆张海芳朱圣韬
关键词:肠内营养内毒素类
阴道分离因肯毛孢子菌的分子鉴定和种内分型被引量:1
2010年
分别采用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隔区(IGS1)测序,ITS和IGS1区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基因组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方法,对三株因肯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inkin进行分子特征及种内分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rRNA基因ITS区和IGS1区的序列相似性均高达100%,RFLP酶切图谱具有较理想的种内一致性,而不同菌株的RAPD图谱不尽相同。研究表明:rRNA基因IGS1区测序及RFLP酶切可考虑用于因肯毛孢子菌的菌种分子鉴定,而基因组DNA的RAPD则较适合于菌种的种内分型。
吕雪莲张晓利王淼淼佘晓东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RFLP技术快速鉴定八种致病丝状病原真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建立能快速鉴定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PCR-RFLP方法.方法 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尖端赛多孢和串珠镰刀菌的ITS区,分别用Hha Ⅰ、HaeⅢ、Hinf Ⅰ、Taq Ⅰ和Msp Ⅰ 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以PCR为基础的RFLP方法,然后对22株临床株和2株环境分离株进行PCR-RFLP图谱分析.结果 对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可以准确鉴定8种深部致病丝状真菌,从DNA提取到酶切分析可以在1个工作日完成.22株临床株和2株环境分离株PCR-RFLP鉴定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PCR-RFLP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丝状真菌的有效方法.
张晓利吕雪莲沈永年吕桂霞王淼淼葛一平刘维达
关键词:真菌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rDNA—RFLP多酶切技术用于人类致病相关毛孢子菌种问鉴定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rDNA-ITS/IGS1-RFLP多酶切技术构建毛孢子菌的酶切谱系并进行聚类分析,尝试将该方法用于人类致病相关毛孢子菌的快速种间鉴定.方法 收集8种14株毛孢子菌,对其进行rDNA-ITS/IGS1扩增测序,并分别应用HaeⅢ、Hha Ⅰ、HaeⅢ和Hha Ⅰ双酶、HinfⅠ、Msp Ⅰ和Taq Ⅰ对扩增片段进行RFLP酶切.结果 rDNA-ITS-RFLP多酶切可将8种毛孢子菌分为不同进化分支的4个亚类,而rDNA-IGS1-RFLP多酶切则可实现8种14株毛孢子菌准确的种间鉴定,并实现对部分进化距离较远的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型之间的区分.结论 rDNA-ITS/IGS1-RFLP多酶切技术有望用于毛孢子菌属种水平的快速鉴定.
吕雪莲张晓利王淼淼刘泽虎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毛孢子菌属
菌落PCR技术快速鉴别丝状真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菌落PCR在检测病原性丝状真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初步建立用于丝状真菌的菌落PCR检测技术,用19种丝状真菌标准株进行验证,所有菌落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选取8种菌株的菌落PCR产物和酶切结果与常规PCR进行比较,检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19株菌中有16株(84.2%)菌落PCR成功扩增内转录间隔(ITS)区,ITS区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正确,与NCBI数据库中相同菌种的相似度为96%~100%;与常规PCR进行比较的8株菌中,除构巢曲霉菌落PCR扩增结果为阴性外,其他菌种菌落PCR产物及酶切条带与常规PCR基本一致。结论与常规PCR相比,菌落PCR检测丝状真菌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鉴定菌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丝状真菌的快速鉴定。
张晓利吕雪莲沈永年吕桂霞王淼淼葛一平刘维达
关键词:菌落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