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3065)

作品数:25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陆天虹唐亚文杨改秀沈娟章陈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9篇催化
  • 17篇电池
  • 17篇燃料电池
  • 16篇甲酸
  • 16篇催化剂
  • 14篇直接甲酸燃料...
  • 11篇电催化
  • 9篇PD催化
  • 9篇PD催化剂
  • 8篇甲酸氧化
  • 7篇电催化性能
  • 7篇
  • 7篇催化性
  • 5篇氧还原
  • 3篇电氧化
  • 3篇直接甲醇
  • 3篇直接甲醇燃料...
  • 3篇钨酸
  • 3篇甲醇
  • 3篇甲醇燃料电池

机构

  • 2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5篇陆天虹
  • 20篇唐亚文
  • 7篇杨改秀
  • 6篇沈娟章
  • 5篇陈煜
  • 4篇李焕芝
  • 4篇周益明
  • 2篇贾羽洁
  • 2篇李丽
  • 2篇丁良鑫
  • 2篇邓玲娟
  • 2篇洪玉洁
  • 2篇曹爽
  • 2篇杨小弟
  • 2篇汤勇铮
  • 2篇孙瀚君
  • 2篇赵传峰
  • 1篇曹殿学
  • 1篇曹高萍
  • 1篇杨裕生

传媒

  • 9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应用化学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电池工业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3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解液对炭载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了解(NH4)2SO4,K2SO4和H2SO4电解液对炭载Pd(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Pd/C催化剂在不同电解液中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发现在不同电解液中,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按(NH4)2SO4>K2SO4>H2SO4的次序降低。由于在含甲酸的电解液中,不同电解液的pH值差别较小,电解液的pH值只有较小的影响。其次,电解液的电导率对甲酸氧化峰峰电位有一定的影响。最后,由于NH4+起着特殊作用,它能降低CO在Pd/C催化剂电极上的吸附量,因此,在(NH4)2SO4电解液中,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最好。
洪玉洁沈娟章李焕芝唐亚文陆天虹
关键词:甲酸电解液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石墨烯载Ir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10
2012年
用石墨烯(G)代替Vulcan XC-72炭(XC)作Ir的载体制备石墨烯载Ir(Ir/G)催化剂.电化学的测量结果表明,Ir/G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XC炭载Ir(Ir/XC)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谱测量结果表明,Ir/G和Ir/XC催化剂的Ir粒子平均粒径相似.拉曼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G的石墨化程度和电导率高于XC.因此,Ir/G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Ir/XC催化剂.氨在Ir/G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电流密度与氨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557.因此,Ir/G催化剂电极可作为电流型电化学氨传感器的工作电极.
李林儒付宏刚陆天虹
关键词:氨氧化电催化性能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Pd阳极催化剂及其电催化稳定性被引量:19
2011年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Pd阳极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但电催化稳定性较差,因此,对Pd催化剂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原因和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DFA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DFAFC中Pd催化剂和Pd基复合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Pd催化剂的优缺点、稳定性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和机理等,为Pd催化剂和Pd基复合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李焕芝沈娟章杨改秀唐亚文陆天虹
关键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甲酸氧化PD催化剂电催化性能
磷钼酸(PMA)修饰炭载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提高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炭载Pd(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用回流法制备了磷钼酸(PMA)修饰的炭载Pd(PMA-Pd/C)催化剂.并用谱学技术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组分和结构,发现PMA通过化学作用而牢固地固定在Pd表面.由于PMA-Pd/C催化剂能抑制甲酸的自分解,因此,PMA-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Pd/C催化剂.
洪玉洁杨改秀唐亚文陆天虹
关键词:磷钼酸甲酸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外加离子对Pd/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炭载Pd(Pd/C)催化剂不仅对甲酸氧化具有电催化性能,而且还可以催化甲酸分解。甲酸分解会导致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燃料的浪费。试验发现,在电解液中加入Cr3+、Zn2+、F-、Cl-、Br-、PO43-以及磷钼酸(PMA)可以抑制Pd/C催化剂对甲酸分解的催化作用,Cd2+、Fe3+可以促进Pd/C催化剂对甲酸分解的催化作用,而K+、Ni2+、Cu2+、Pd2+、BO33-、NO3-以及磷钨酸(PTA)对Pd/C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的影响不大。磷钨酸(PTA)和Pd2+可以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又不会促进Pd/C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因此可以加入到DFAFC的阳极电解液中。
赵传峰吕青沈娟章陆天虹
关键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用碳载铁卟啉-Au复合阴极催化剂的性能被引量:8
2008年
研究了用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碳载铁卟啉(FeTPP/C)、金复合阴极催化剂(FeTPP-Au/C)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能力。结果表明,FeTPP-Au/C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要远优于碳载铁卟啉(FeTPP/C)和碳载Au(Au/C)催化剂。而且,FeTPP-Au/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没有催化活性,因此,FeTPP-Au/C催化剂也有很好的抗甲酸能力。所以,FeTPP-Au/C催化剂适合作为DFAFC的阴极催化剂。
马德娜陈卫焦连升唐亚文刘长鹏邢巍陆天虹
关键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铁卟啉阴极催化剂氧还原
硅钨酸修饰碳载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9
2009年
用络合还原法合成了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阳极碳载Pd(Pd/C)催化剂,并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硅钨酸(SiWA)对甲酸在Pd/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iWA不但能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增加电催化稳定性.这种促进作用与SiWA浓度有关.当SiWA浓度为0.40g·L-1时,促进作用最佳.当SiWA浓度大于0.40g·L-1时,由于过多的SiWA吸附在Pd/C催化剂上而覆盖了部分Pd活性位点,反而会降低促进作用.另外,由于SiWA在Pd/C催化剂上的吸附,降低了CO的吸附量,提高了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也促进了甲酸通过直接途径氧化.
杨改秀陈婷婷唐亚文陆天虹
关键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硅钨酸电催化性能
炭载Pd-Pt催化剂中Pd和Pt原子比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不同Pd和Pt原子比的炭载Pd-Pt(Pd-Pt/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醇性能。发现当Pd和Pt原子比从20∶0增加至17∶3时,Pd-Pt/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逐步增加,而对甲醇氧化均元电催化活性,表明有很好的抗甲醇能力。但当Pd和Pt原子比增加至16∶4时,虽然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还在增加,但抗甲醇能力下降。所以当Pd-Pt原子比为17∶3时,Pd-Pt/C有很好的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醇能力,可以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阴极催化剂。
贾羽洁唐亚文陈煜周益明陆天虹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氧还原
用NH_4F络合还原法制备的炭载Pd催化剂对甲酸分解的催化性能和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两大问题是炭载Pd(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不好和Pd催化剂能催化甲酸分解。发现用NH4F络合还原法制备的NH4F修饰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要比Pd/C催化剂好大约20%,电催化稳定性也要稍优于Pd/C催化剂。在120 s内和30℃下,甲酸在Pd/C催化剂上分解产生38 mL气体,但在NH4F修饰Pd/C催化剂上基本上不分解,因此NH4F修饰主要能抑制Pd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的能力,而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沈娟章唐亚文陆天虹
关键词:甲酸氧化
Pt-Ru/C催化剂在甲醇电氧化过程中的组成和结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研究了Pt—Ru/C催化剂在甲醇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扫描初期.Pt-Ru催化剂的表面处于富Ru状态,Pt—Ru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峰电位较低,峰电流密度也较小。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1~35圈),催化剂表面Ru原子逐渐溶解,Pt-Ru协同效应减弱,峰电位逐渐增大;同时,随着Ru的溶解,催化剂表面Pt原子含量的增加,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峰电流密度逐渐增大。继续增加扫描圈数(36—80圈),催化剂表面Ru原子含量趋于稳定,但Pt原子发生表面重组,粒子粒径增大,从而导致催化剂对甲醇电氧化性能下降。
孙瀚君丁良鑫陈煜周益明陆天虹唐亚文
关键词:甲醇氧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