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20080008)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志刚冷春鸿陶正明姜程曦魏余煌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山药
  • 3篇种质
  • 2篇种质遗传
  • 2篇种质遗传多样...
  • 2篇ISSR分析
  • 1篇多样性
  • 1篇性状
  • 1篇栽培
  • 1篇种质资源
  • 1篇资源调查
  • 1篇综合栽培
  • 1篇高产
  • 1篇高产栽培
  • 1篇ISSR
  • 1篇表型
  • 1篇表型性状

机构

  • 5篇浙江省亚热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吴志刚
  • 4篇冷春鸿
  • 3篇陶正明
  • 2篇姜程曦
  • 1篇季志仙
  • 1篇李林
  • 1篇魏余煌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州山药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在温州山药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3个栽培群体16个表型性状进行观察或测定。结果表明,温州山药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且变异主要是由群体内不同的栽培类型引起,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1.9567%,群体间的变异不显著。6个测量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13.46%~72.15%,块茎重变异最大(72.17%),叶面积其次(49.77%),叶长宽比最小(3.46%)。10个观测的表型性状表明温州山药群体内在块茎形状、颜色特征方面存在丰富的差异。按照UPGMA聚类可分为3类,Ⅰ类为地上茎呈棱形地下块茎为白色,Ⅱ类为地上茎呈棱形地下块茎为紫红色或紫白色,Ⅲ类为地上茎呈圆柱形。表明温州山药具有广阔的遗传改良前景。
吴志刚魏余煌冷春鸿陶正明李林季志仙
关键词:山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
参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目的:研究参薯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收集20样品并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样品进行ISSR分析,NTSYS-pc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结果:20样品被鉴定为参薯、褐苞薯蓣、山薯。参薯与褐苞薯蓣、山薯存在...
吴志刚冷春鸿陶正明魏余煌李林姜程曦
文献传递
温州地区山药资源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调查及标本鉴定,发现温州地区主要栽种的山药为参薯Dioscorea alata L、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et Burkill、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3种薯蓣属植物,参薯、褐苞薯蓣为主栽品种,山薯为20世纪60年代从广东引种栽培,栽培面积较小;参薯栽培变异种较多,有白圆参薯、白扁参薯、红圆参薯、红扁参薯等栽培类型,产区"真薯"植物名实为褐苞薯蓣,别名应为珍薯;山药在温州栽培历史悠久,当地冠于区域特色的温山药实则包含参薯和褐苞薯蓣2个栽培物种。
姜程曦王秀晶张文勇冷春鸿魏余煌吴志刚
关键词:资源调查
紫肉参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及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种栽量、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紫肉参薯产量的影响及关系,为其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栽培因素对紫肉参薯产量影响大小为种栽用量>种植密度>施肥量,且种栽用量与种植密度有明显的交互效应;在种栽量为67.60~76.80g/株、种植密度为22110~23760株/hm2、施肥量为1386~1578kg/hm2的条件下可获得28000kg/hm2以上高产。
吴志刚魏余煌陶正明冷春鸿金进海吴建克
关键词:高产栽培
参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究参薯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收集20个样品并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样品进行ISSR分析,NTSYS-pc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结果:20个样品被鉴定为参薯、褐苞薯蓣、山薯。参薯与褐苞薯蓣、山薯存在明细的遗传差异,且其种内差异十分显著,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72 9~0.990 7。UPGMA聚类显示参薯种内16个样品可划分为4组,对照样品原植物表型特征,可见断面颜色及块茎支根数是评价参薯种质亲缘关系的重要依据。结论:参薯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研究为山药区分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也为参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吴志刚冷春鸿陶正明魏余煌姜程曦
关键词:山药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