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7B08)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雷朝亮王小平陆鹏飞乔海莉周兴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豆野螟
  • 2篇性信息素
  • 2篇交尾
  • 2篇触角电位
  • 2篇触角电位反应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特征
  • 1篇选择性
  • 1篇诱捕
  • 1篇诱捕器
  • 1篇诱捕效果
  • 1篇诱蛾
  • 1篇诱蛾效果
  • 1篇诱芯
  • 1篇羽化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日龄
  • 1篇杀线活性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物群落

机构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广播电视...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雷朝亮
  • 5篇王小平
  • 3篇乔海莉
  • 3篇金佳鑫
  • 3篇陆鹏飞
  • 2篇谢丙炎
  • 2篇周兴苗
  • 2篇芦晓飞
  • 2篇赵志祥
  • 2篇朱芬
  • 1篇罗坤
  • 1篇潘亚飞
  • 1篇陈国华
  • 1篇茆振川
  • 1篇杨宇红
  • 1篇黎定军
  • 1篇刘二明
  • 1篇汪细桥

传媒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植物保护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豆野螟成虫日龄对交尾的影响及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14
2007年
豆野螟Marucavitrata(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在不同温度,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研究豆野螟成虫日龄对交尾的影响及雄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不同日龄雌蛾与3日龄雄蛾的交尾,交尾率随蛾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日龄雄蛾与3日龄雌蛾交尾,交尾率随蛾龄增加呈升高趋势;相同日龄成蛾,交尾率先升后降。不同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的下降在较高温环境比在较低温环境更加显著;但环境温度对不同日龄雄蛾的交尾却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同日龄成蛾3日龄以后的交尾在较高温环境下下降的更快。不同日龄雌蛾的交尾研究中,随着雌蛾日龄的增加,交尾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不同日龄雄蛾的交尾研究中,较低日龄和较高日龄雄蛾交尾时的持续时间较长。在较低温环境下所有试验各日龄的持续时间均有所延长。不同日龄雌蛾(雄蛾)与3日龄雄蛾(雌蛾)的交尾和相对应的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的EAG反应基本一致,说明雄蛾的反应在交尾行为的完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陆鹏飞乔海莉王小平周兴苗朱芬雷朝亮
关键词:豆野螟日龄交尾性信息素EAG
拮抗南方根结线虫PKS基因的筛选及活性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土壤环境中蕴藏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而99%的土壤微生物不能用传统的纯培养。本研究基于西藏米拉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Fosmid文库,采用PCR方法从文库中筛选PKS基因,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靶标测定其杀线活性,并验证温室盆栽防效。从Fosmid文库中筛选得到2个含PKS基因的克隆K99和K82。K99属于Ⅰ型PKS,K82属于杂合PKS/NRPS;K99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浸泡南方根结线虫J2 12 h后,杀线活性为100%。温室盆栽防效结果表明,K99的发酵菌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89%。K99能产生一种外分泌有杀线活性的物质,其热稳定性好,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罗坤赵志祥芦晓飞黎定军谢丙炎
关键词:PKS南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
利用小亚基核糖体RNA技术分析温室黄瓜近根土壤古菌和真菌多样性被引量:5
2011年
土壤古菌和真菌在温室生态系统是仅次于细菌的微生物,具有类似于细菌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构建古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温室黄瓜近根土壤古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为开发利用温室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以及理解微生物与植物间的互作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研磨-冻融-溶菌酶-蛋白酶K-SDS热处理以及CTAB处理等理化方法,提取和纯化微生物总DNA,构建古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利用DOTUR软件将古菌和真菌序列按照相似性97%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古菌克隆文库主要包括泉古菌门和未分类的古菌两大类,并有少部分广域古菌类群,所有泉古菌均属于热变形菌纲,共45个OTUs;真菌克隆文库包括真菌门的大多数亚门真菌,共24个OTUs,未发现担子菌亚门真菌。古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且发现少量的广域古菌(甲烷菌),这一情况可能与温室长期高温高湿,高有机质含量,土壤处于缺氧环境有关;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为子囊菌,占到土壤真菌的80%以上,这可能与绝大多数植物真菌性病害属于土传病害,通过菌丝体、菌核或子囊壳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有一定的关系。
赵志祥芦晓飞陈国华茆振川杨宇红刘二明谢丙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RRNA基因RRNA基因
豆野螟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情况被引量:1
2010年
以天然寄主豇豆的花和荚作为对照,考查一种改进后的人工饲料对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豆野螟幼虫总历期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人工饲料可以满足豆野螟幼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取食工人饲料的豆野螟1龄和2龄幼虫存活率低于对照组,3龄后的存活率则高于对照组。人工饲料饲养豆野螟1代和3代羽化率分别为96.72%和96.47%,对照组的羽化率为94.4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产卵条件对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豇豆叶上卵的历期比滤纸和绒布短,且孵化率也较后两者高。
金佳鑫朱芬王小平雷朝亮
关键词:豆野螟人工饲料生长发育繁殖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陆鹏飞乔海莉雷朝亮
关键词:豆野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
豆野螟对寄主的选择性及豇豆品种抗螟性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对豇豆、扁豆、普通菜豆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30个豇豆品种对豆野螟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菜豆的花与荚的虫量均为零,豆野螟对普通菜豆表现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豇豆和扁豆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但对扁豆则更偏食,扁豆与豇豆在豆荚中的幼虫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豇豆不同品种的抗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产4号等5个品种较为感虫,而云优油青、惠丰8号、8月冬求3个品种对豆野螟有较高的抗性且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金佳鑫潘亚飞王小平雷朝亮
关键词:豆野螟寄主选择性抗性
影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子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害虫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本文对影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子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虫口密度、诱芯、诱捕器和气象因子对昆虫性信息的诱捕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发挥地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
金佳鑫王小平汪细桥雷朝亮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虫口密度诱芯诱捕器气象因子
文献传递
豆野螟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被引量:42
2007年
豆野螟Maruca vitrata(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本文在(29±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研究了豆野螟成虫的羽化、交尾行为以及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其羽化行为全天可见,在雌蛾中,86%于暗期羽化;在雄蛾中,73%于暗期羽化。雌雄蛾羽化行为在暗期第4、5和8h差异达到显著(t〉4;P〈0.05)。交尾活动发生在暗期19:00到5:00之间,交尾持续时间最短约为20min,最长约为90min,3日龄进入暗期第5h具有最高的交尾率。1、6和7日龄成虫具有单个交尾高峰,2到5日龄成虫具有两个交尾高峰。同一日龄成虫交尾在暗期前半段平均花费的时间要明显高于在后半段花费的时间。低龄和高龄的成虫用于交尾的时间明显高于中龄的性成熟成虫。成虫的开始交尾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前移。雄蛾对进入暗期后第5h和第9h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对3日龄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处女雌蛾田间诱蛾试验表明:23:00—01:00为诱蛾高峰期,3日龄处女雌蛾的诱蛾效果最好。该蛾的羽化、交尾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均存在节律上的一致性。雌蛾的性信息素释放的时间较长,见于整个暗期,然而交尾行为发生时间较短,主要发生于两个交尾高峰之间。
陆鹏飞乔海莉王小平周兴苗汪细桥雷朝亮
关键词:豆野螟羽化交尾触角电位反应诱蛾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