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05)

作品数:21 被引量:204H指数:8
相关作者:翟禄新邓晓军李晖尹辉蒋忠诚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水资源
  • 3篇气象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区
  • 2篇意愿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生态
  • 2篇生态补偿
  • 2篇水分
  • 2篇水文
  • 2篇水文学
  • 2篇条件估值法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漓江流域
  • 2篇猫儿山自然保...

机构

  • 20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教育部
  • 4篇惠州学院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翟禄新
  • 7篇邓晓军
  • 4篇蒋忠诚
  • 4篇尹辉
  • 4篇李晖
  • 3篇李艺
  • 3篇杨奇勇
  • 3篇王月
  • 2篇戴其文
  • 2篇李建鸿
  • 2篇贾艳红
  • 1篇许有鹏
  • 1篇于志慧
  • 1篇蒙歆媛
  • 1篇潘菲
  • 1篇彭瑜
  • 1篇周正朝
  • 1篇杨明楠
  • 1篇刘澈元
  • 1篇刘娅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金融经济(下...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测度与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定量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程度,在阐述水资源足迹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实体水消费、产品水消耗和生态水需求等账户对2000年-2009年桂林市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定量测度,并根据水资源匮乏度和万元GDP水资源足迹等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桂林市的水资源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接近不可持续的临界状态;实体水消费在水资源足迹中占的比重最大,而农业灌溉用水又占据了实体水消费的80%以上,今后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传统农业尤其是猪肉、牛肉等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旅游业;尽管万元GDP水资源足迹逐步下降,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还应进一步提高。
邓晓军翟禄新李艺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承载力
桂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也是表征土壤入渗性能和土壤持水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测定桂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饱和导水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饱和导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天然林、人工林、人工草地、桉树林,饱和导水率的误差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人工林、人工草地、桉树林、天然林;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也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林、桉树林、人工林、人工草地、农田,天然林的持水性能相对最好;相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正向影响更大,而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
覃淼翟禄新周正朝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饱和导水率持水性能
2004—2010年广西能值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2013年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对广西2004—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从3.5830 hm2增长到4.251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2715 hm2增长到2.5873 hm2,人均承载力增长的幅度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广西的生态赤字从1.3115 hm2增长到1.8743 hm2,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广西资源利用的效益虽有提高但与国内部分省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邓晓军陆永权吴道宁黄映云李晓蕊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受益者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问卷调查和条件估值法,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保护区受益者视角,分析受益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支付方式,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1)受益区居民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不熟悉,但绝大多数受益者认同保护区与漓江中下游的水源密切相关。部分受访者不认同作为保护区生态效益受益者的身份;(2)85.58%的受益者愿意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提供帮助,受益者的支付意愿为每户每年287.89元,对受益者来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为2.02×108元/a;(3)文化层次和家庭年收入与支付意愿的关系呈单调变化,职业的影响表现出企业员工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教师,农民的支付意愿最低;(4)受益者支付意愿的方式偏好存在差异性,比起现金支付,受益者更倾向于通过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和纳税的形式,支付保护区提供的生态效益。
戴其文彭瑜刘澈元翟禄新
关键词: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支付意愿条件估值法
人工林内外气象要素差异分析
2020年
林内外气象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林区内小气候动态变化规律,同时也是明晰枯落物在天然状态下生态水文效应的前提。选取广西的典型林地,采取林内外定位对照观测方法,对试验区内冬季(10—4月)的林内外气象要素及冠层截留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冠层截留效应与降水量相关;林内温度、湿度、风速均与林外有显著相关性;林内外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明显,冬季林外潜在蒸散发远大于林内。
翟禄新晏忠凤程楠迟晋浙梁晟荣胡婷郭颜钰
关键词:人工林气象要素树冠截留蒸发散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被引量:27
2014年
利用问卷调查和条件估值法,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1)当地居民对保护区和退耕还林政策不熟悉,如果给相应的补偿,超过一半的居民愿意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在保护区内从事垦荒、砍伐、放牧等活动。建立保护区后,绝大多数村民在生产生活和家庭收入等方面受到影响。(2)不同村庄农户的家庭受损和机会成本相差较大。对于林地没有被保护区划占的农户,机会成本为10000元/户。对于林地被保护区划占的农户,机会成本为10000元/户+750元/666.7m2×被划占的林地亩数。(3)采用投标卡方法,确定农户受偿意愿为230.66元666.7m-2a-1。(4)通过卡方检验,受教育程度、民族和居民所在村别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受偿意愿。文化层次与受偿意愿的关系呈单调变化,瑶族的受偿意愿最高,其次是苗族,汉族的受偿意愿最低,受保护区影响越大的村庄,其受偿意愿也越大。(5)当地居民的受偿方式呈多样化。多数居民希望得到现金补偿,选择多种受偿方式的组合较为普遍。补偿金主要用于基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农户的技术补偿需求主要是优良林木种植技术和果木蔬菜种植技术,最关心的政策补偿是提供就业。
戴其文
关键词: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条件估值法受偿意愿
概念水文模型在漓江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模型在漓江流域的适用情况。【方法】本文选用45个概念性水文模型模拟漓江流域2008—2016年日径流量,从模型的结构特征、蒸散发以及产汇流计算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模型在流域适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MODHYDROLOG模型作为漓江流域及相似流域水文模拟的最优选择,GR4J、IHACRES和Hillslope等模型也作为推荐模型。同时,径流模拟精度低的模型在模拟实际蒸散发和径流成分等方面存在明显偏差,其中实际蒸散发的模拟不是径流模拟精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径流成分的划分则是影响模型适用性的关键因素。此外,概化处理后的半分布式模型简化了运算过程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模拟精度。【结论】MODHYDROLOG、GR4J、IHACRES和Hillslope等模型作为漓江流域及相似流域水文模拟的推荐模型。
阳扬翟禄新贾艳红贾艳红
关键词:水文学流域
人工毛竹林土壤水分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2021年
为研究土壤水分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以广西猫儿山典型小流域的人工毛竹林地为研究区,以定位观测的气象数据和4个测点的土壤水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要素方面,水汽压差(VPD)对4个点不同厚度的土壤水分(SMC)的影响最显著,即VPD的波动最易导致土壤水分的变化。在影响时间方面,4个点中大体为土壤水分观测日前连续4 d的气象因子(CMF)对SMC影响最显著,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更多地受前4 d的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各气象要素中降水量(P)与CMF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不大,表明土壤水分除受气象条件影响外,植被则是另一主要影响因子。
陈明向翟禄新阳扬
关键词:土壤水分气象因子生态水文学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漓江流域降水-径流特征变化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揭示变化环境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降水-径流特征的影响,选用集总式水文模型MODHYDROLOG模拟漓江流域2008-2016年的日径流量,在不同时段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模型时变参数的相关性,揭示流域降水-径流特征的变化情况,探索流域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态定量感知。结果表明,MODHYDROLOG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漓江流域的日径流过程,NSE和R2均超过0.7,Dv在0.2%以内。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地下水相关参数dlev、k1、k3等密切相关,个别与植被相关参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渗透和洼地相关参数并未体现出显著性。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产汇流的影响,表现为耕地和林地会抑制地下水基准面抬升,增加地下水深层渗漏量,同时促进基流交换作用从而有利于含水层对河道的补给,水域和城乡的作用机制则相反。草地减小了壤中流的比例,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本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流域的水文模拟及预报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阳扬翟禄新贾艳红薛开元
关键词:土地利用漓江流域
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79
2014年
健康的城市河流既能够维持其生态系统的自然运转,又能够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的正常需求,还能够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基于城市河流健康的内涵,构建出包含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环境等3个方面24个指标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漓江市区段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漓江市区段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为(0.2193,0.3004,0.3261,0.1137,0.0405),处于中健康状态;其自然生态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景观环境子系统的健康状态分别为中、优和良;水量、防洪能力、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底栖动物多样性是漓江市区段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它城市河流的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邓晓军许有鹏翟禄新刘娅李艺
关键词:城市河流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