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13)
-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丽萍张锐波倪含斌吴希媛杨勤科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小流域土壤水蚀强度生态预测模型及实验模拟——以神木六道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1
- 2007年
- 本文以黄土高原陕北神木六道沟流域为例,综合考虑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下垫面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在GIS平台上,进行制图综合生成284个不同的生态单元个体,这些单元体可以划分成83类,而较为重要的有16类,分析、计算了各主要生态单元类型的侵蚀模数;再通过全流域各类生态单元侵蚀模数的组合,模拟了全流域在雨强为2mm/min和1.5mm/min的场降雨土壤水蚀模数。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预测不同雨强的流域土壤水蚀模数,能体现出流域土壤水蚀强度的空间差异,推得六道沟流域土壤水蚀的严重地段集中在坡度为15°~25°的荒草地、坡地和稀疏灌木草地,而并非是整个流域,这为我们有目的地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了依据。
- 张丽萍张登荣张锐波杨勤科
- 关键词:土壤水蚀制图综合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神东矿区为研究基地,以黄土、沙黄土、风沙坡、基岩风化坡地、人为弃矿渣为物质基础,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组成物质和同一物质不同固结程度斜坡地的土壤水蚀特征。对系列实验数据,应用SPSS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场降雨侵蚀模数的排序为:黄土>沙黄土>沙坡>弃矿渣>风化壳;②在相同的雨强和坡度条件下,黄土坡面产流快,易形成细沟、浅沟,使坡地变得起伏不平;沙黄土坡面则产流慢,形成沟谷的时间较迟,但演化快。③多石块的粗骨性风化壳侵蚀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沙过程却以产流初期最大,之后趋于减少并稳定;④同一物质不同堆积年限的坡地,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随着堆积年限的增加而固结程度提高,侵蚀模数由16 379 t/(km2.a)下降到1 227 t/(km2.a)。⑤弃矿渣坡地的侵蚀容易出现滑塌和滑坡,产沙过程波动明显,有短暂的高含沙量的泥石流过程。
- 张丽萍倪含斌吴希媛
-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水蚀过程侵蚀模数
- 坡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06年
- 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世界头号的环境问题,而坡地水土流失伴随着化肥营养元素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更是不容忽视,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面源污染问题的提出直至目前各种污染和流失模型的建立修正,并提出今后水土流失将作为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 吴希媛张丽萍
- 关键词: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
- 气候变化与西北生态环境的动态演化
- 在全球气候大幅度变化的大环境下,许多专家学者专注于全球气候对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其观点大致可分为3种:一种观点认为,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中国西北地区有向暖湿方向演化的趋势;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气候的变...
- 张丽萍张锐波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06年
-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是目前研究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从土壤侵蚀遥感制图研究、小流域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并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
- 倪含斌张丽萍倪含辉
-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流失GIS
-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背景及动态演化趋势被引量:4
- 2005年
- 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演化的地质及大气环流形势,推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并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所致,是在特定的地形格局控制下,气候环流复杂演化的结果。根据生物群落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原理,说明气温→降雨→生物群落演替是一个不同时的响应过程。然而,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环境又反作用于生态环境的演化,使得该区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化现象非常明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生态系统仍以草原及荒漠草原为主,维护草原植被是环境建设的根本。
- 张丽萍张锐波倪含斌
-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流形势生物群落群落演替荒漠草原草原植被
-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动态响应被引量:13
- 2003年
-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距太平洋遥远,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阻碍印度洋水汽的进入,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致使西北气候更加干燥。根据全新世大暖期鼎盛时期的气温、降水和植被带与现在的相应要素进行对比,推得西北地区目前正处于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是其主要特征。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叠加人为作用的负效应,对西北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由此,提出在今后西北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分区调整修复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措施,以扩大草原面积为主,适当发展灌木林地,减少乔木林的栽种面积。以适应气候转暖情况下生物过程的特殊规律,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演化。
- 张丽萍张锐波
- 关键词:环境建设
- 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基本生态单元生成和模型设计被引量:10
- 2005年
- 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为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服务的,所以说土壤侵蚀的预测预报单元应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生态地形面上。以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带的六道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侵蚀的发生学原理,首先将各主要发生因子的图件数字化,并通过GPS对数字化图进行校正;然后,对地形条件、物质组成、土壤相三图件进行制图综合,生成流域侵蚀地块图;在此基础上,迭置土地利用类型图,在GIS平台上,生成土壤侵蚀预测最小单元图——生态地形面图。在每类生态单元内,系统分析土壤侵蚀发生的各环境要素,并确定其权重,应用组合数学原理,建立适合于当地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壤侵蚀生态预测系统,为建立适合我国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一些基础依据。
- 张丽萍张登荣张锐波杨勤科
- 关键词: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生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风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