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37)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2H指数:7
- 相关作者:吴巧凤余曙光赵纪岚孙军刚黄彪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及思考被引量:54
- 2018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全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UC病情复杂、难愈,随着其患病率的不断上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中西医治疗UC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一简短论述。
- 黄彪谢璐霜吴巧凤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西医中西医
- Acupuncture and Neuroendocrine Immune Network
- Neuroendocrine immune(NEI) network refers to a multi-dimensional modulating mechanism between neuroendocrine s...
- Qiao-Feng WuYong TangHai-Yan YinShu-Guang Yu
- 文献传递
- 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针刺经穴与非经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脑代谢物质基础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 以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为研究载体,运用1 HNMR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针刺足阳明经穴与非经非穴治疗UC大鼠后大脑皮层代谢物的变化及差异,从整体代谢的角度为阐释“经穴—脑相关”的脑代谢物质基础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复制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经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3只,另设相同数量的大鼠为对照.经穴组采用上巨虚、天枢和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非经非穴组在穴位旁开5 mm进行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取直结肠和回盲部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离脑皮层,分别提取水溶性和脂溶性脑组织代谢物,运用1 HNMR技术获取代谢谱图,将波峰归一化积分后的数值导入SIMCA-P10.0软件包,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信号校正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得分图和因子载荷图.结果 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肠道出现典型的UC症状;针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脑皮层代谢物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水溶性脑代谢物的影响更明显,对脂溶性代谢产物影响较小.其中,乳酸、磷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物是针刺经穴作用的关键代谢物;而针刺非经非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脑皮层代谢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γ-氨基丁酸、缬氨酸等.这表明针刺非经非穴的脑代谢物与经穴组存在着差异.结论 针灸经穴和非经非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脑代谢物有不同影响,其中脑皮层水溶性提取物的差别更为显著,脂溶性代谢产物差别不大,提示采用经穴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脑特异性代谢物质基础.
- 吴巧凤杨阳赵纪岚侯天舒韩晓霞陈勤赵征宇彭晓华余曙光
- 关键词:针灸代谢组学溃疡性结肠炎
- 不同灸温对穴位局部皮肤线粒体呼吸链及SIRT1、SIRT3蛋白的影响
-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艾灸对小鼠穴位局部皮肤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影响,及SIRT1、SIRT3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部分揭示艾灸温热刺激在穴位局部皮肤中的能量转换机制。 方法: 健康3月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
- 赵娜
- 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从文献学的角度阐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基础及针刺对Th17、Treg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针灸治疗的效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菌群-宿主代谢免疫交互机制的影响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 孙军刚刘琦吴巧凤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针刺
- Treg/Th17平衡轴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进展被引量:19
- 2015年
-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e helper 17 cells,Th17)所形成的Treg/Th17免疫平衡轴是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影响和调节Treg/Th17免疫平衡轴的各种细胞和转录因子进行综述。同时综述了流式细胞术在检测Treg/Th17中的最新进展。
- 王程玉林孙军刚耿煜吴巧凤余曙光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流式细胞术
- 基于葡聚糖硫酸钠造模法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葡聚糖硫酸钠造模法是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且造模成功率高,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从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屏障被破坏、细胞因子改变、信号通路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5个方面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 庄志奇黄彪吴巧凤
-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溃疡性结肠炎
-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IL-6、TGF-β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免疫因子IL-6、TGF-β的影响,初步探索电针治疗UC小鼠的免疫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U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连续7 d饮用3%DSS溶液,诱发小鼠UC疾病发生。从造模第5 d开始取"足三里"、"关元"穴对电针组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 d。各组小鼠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GF-β含量。结果:模型组DAI评分明显升高,电针组则显著下降(P<0.05)。结肠组织形态显示,光镜下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结构不完整,腺体消失,杯状细胞增多,溃疡面及坏死灶形成,大量炎细胞浸润;电针组部分腺体受破坏,黏膜轻度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电镜下模型组微绒毛少而短、细胞内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电针组微绒较完整,线粒体肿胀减轻;空白组结肠组织形态正常。血清IL-6、TGF-β含量模型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治疗组血清IL-6、TGF-β均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含量,抑制其与TGF-β协同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粘膜修复,以缓解UC引起腹泻便血等症状,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 耿煜孙军刚王程玉林赵纪岚吴巧凤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电针炎症因子
- 基于脾胃—脑相关理论研究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大脑皮层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依据"脾胃—脑相关"理论,研究足阳明经穴位电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大脑皮层代谢物的影响,识别关键代谢物。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3只,另选取13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采用疏密波电针足三里、天枢和上巨虚穴5天后,所有动物处死取直结肠和回盲部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离脑皮层,分别提取水溶性和脂溶性脑组织代谢物,运用1H-NMR技术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电针能明显改善UC大鼠模型的一般状况,降低UC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值(P<0.05),减轻UC大鼠肠道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稳定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结构。代谢组学研究显示,UC大鼠模型脑皮质中谷氨酸、TC和VLDL含量明显降低,而丙氨酸、LDL明显升高;电针干预后乳酸、谷氨酸、TC和VLDL均升高,而丙氨酸和LDL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接近。结论采用足阳明经穴针刺对UC模型脑组织代谢物有一定影响,基于脾胃与脑相关理论针刺治疗UC有其特定的代谢组学物质基础和机制。
- 杨阳赵纪岚侯天舒韩晓霞赵征宇彭晓华吴巧凤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组学
- 古代金汁/人中黄及现代粪便移植的异同点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金汁/人中黄是人排泄物经特殊处理后的中药制品,在古代广泛应用于治疗时疫热毒等疾病。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兴起的粪便移植被广泛用于临床,以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等疾病。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本文从两者的制备工艺、临床运用及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中医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推动中医中药的发展与应用。
- 庄志奇吴巧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