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83)

作品数:16 被引量:146H指数:8
相关作者:门玉明庞旭卿彭建兵刘洋李凯玲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隧道
  • 9篇地裂缝
  • 8篇地铁
  • 8篇地铁隧道
  • 3篇地裂缝带
  • 3篇裂缝带
  • 2篇地震
  • 2篇地震荷载
  • 2篇地震荷载作用
  • 2篇岩石类材料
  • 2篇隧道工
  • 2篇隧道工程
  • 2篇模型试验
  • 2篇荷载
  • 2篇荷载作用
  • 2篇安全监测
  • 1篇弹塑性
  • 1篇弹性支承
  • 1篇弹性支承块
  • 1篇弹性支承块式...

机构

  • 13篇长安大学
  • 5篇陕西铁路工程...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陕西交通职业...
  • 1篇中铁十六局集...
  • 1篇华能西藏雅鲁...

作者

  • 9篇门玉明
  • 5篇庞旭卿
  • 3篇李凯玲
  • 3篇彭建兵
  • 3篇刘洋
  • 2篇方筠
  • 2篇刘妮娜
  • 2篇翟越
  • 2篇张结红
  • 2篇严静平
  • 2篇赵均海
  • 1篇韩冬冬
  • 1篇石玉玲
  • 1篇赵法锁
  • 1篇郝建斌
  • 1篇胡志平
  • 1篇陈新建
  • 1篇姬永尚
  • 1篇李寻昌
  • 1篇黄强兵

传媒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河南科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高速铁路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的结构变形预测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区间隧道为对象,通过几何相似比Cl=20的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地裂缝活动条件下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时衬砌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机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模型试验中结构变形资料进行了预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三次指数平滑法对跨地裂缝带地铁变形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郝建斌门玉明李凯玲
关键词:指数平滑法地铁隧道地裂缝
地裂缝环境下马蹄形地铁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穿越地裂缝带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地裂缝作用下马蹄形地铁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下盘位错量的增加,地裂缝处受影响的土体范围逐渐增大,土体的竖向位移也逐渐变大;上盘下降过程中,下盘隧道顶部沉降变形最大,上盘隧道顶部沉降变形最小;隧道的变形区域出现在预设地裂缝两侧,并且随着竖向位错的增大而增大,当错距d=100mm时,地裂缝处的隧道结构发生破坏。隧道的最大主应力位于结构出现裂缝和受剪切破坏的区域,随着位错量的增加,隧道的最大主应力变化剧烈。地裂缝处,隧道结构上部靠下盘区域受拉,靠上盘区域受压,隧道结构下部靠下盘区域受压,靠上盘区域受拉。在实际工程中,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时,宜采用分段式隧道结构。
张结红刘洋李凯玲门玉明
关键词:地裂缝土体位移
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计算模型探讨被引量:17
2011年
通过对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在地裂缝活动时,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征:一是作用于隧道的荷载发生改变;二是在隧道底部产生脱空现象。这种脱空现象无论在整体式隧道还是盾构隧道中都会出现。造成隧道在界面上与土体脱空的原因是隧道和周围地层的变形不协调。脱空区域的大小对地铁隧道的变形与内力计算会产生明显影响。在对隧道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隧道变形的4种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长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简支,或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短隧道,可以采用外伸梁模型;对于盾构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最后,对脱空条件下隧道数值分析的建模问题进行了讨论。算例分析表明:在数值计算中,对于隧道与土体接触面的界面处理非常关键,否则将造成计算结果的重大误差。
门玉明张结红刘洪佳韩冬冬王海英
关键词:地裂缝地铁隧道脱空
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土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动力学基本方程,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振型迭加法,对位于黄土地区的盾构地铁隧道在El Centro地震波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弹塑性数值分析。从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在El Centro地震波作为动力激励时地铁盾构隧道的动力反应特征。分析得出盾构隧道在地震波作用下拱底所产生的加速度最大,且这一部位的动应力最大。同时隧道结构内侧的累积变形大于其外侧所对应各点的累积变形,且最大变形出现在隧道结构的侧墙部位。
刘妮娜门玉明彭建兵储春妹刘洋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震荷载动力响应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具有抗列车冲击和抗疲劳作用能力强的特性,主要应用于长度大于1 km的长大铁路隧道及隧道群中。本文以蒙华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现场施工为背景,详细介绍了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采用轨排框架法施工的工艺流程和轨排精调的方法步骤。得出单线断面长大隧道无砟轨道采用排框架法施工可将施工区段分为5个工作区进行轨排布设;轨排精调作业中,相邻两组轨排框架的每两个支柱点要进行2次连续精调,相同轨排框架上的每3个支柱点要连续精调,换站测量需设置10 m过渡段等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案例精调作业提供参考。
方筠庞旭卿
关键词:无砟轨道长大隧道工作区
岩石类材料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针对岩石类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损伤演化和元件模型理论,将岩石类材料视为由具有损伤特性、弹性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质点组成,建立考虑损伤的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本构方程的微分表达式。将下山单纯形法嵌入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中,编制反演分析程序,在岩石冲击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出损伤动态本构方程的待定特征参数。利用确定出来的动态本构方程得到的再生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可验证该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方程的适用性。
翟越赵均海李寻昌任建成
关键词:岩石力学岩石类材料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塌方涌水处理技术措施被引量:8
2021年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造成塌方的因素很复杂,地质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等均可能造成隧道塌方。正确分析塌方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解决隧道塌方的有效处理方法。结合隧道塌方工程实例,采用注浆加固、锁脚锚杆加固拱架、喷混凝土补强、排水孔施工等综合处理方案处理复杂塌方,同时为类似工程事故的处理提供借鉴。
代成良王斌元程朝博庞旭卿
关键词:隧道塌方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的隧道结构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西安地铁工程为背景,对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在地裂缝活动时的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穿越地裂缝带的整体式地铁隧道的监测部位和监测方法提出了建议。通过对整体式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当地裂缝活动时,在靠近地裂缝下盘3H范围内的隧道变形量较大,变形使下盘隧道顶部受拉,底部受压。位于上盘的隧道在全长范围内都有变形,并在隧道底部产生部分脱空现象,脱空区的长度与隧道的埋深、长度、土与隧道的刚度比等因素有关。当变形或脱空区长度超过隧道的允许变形值时,将引起隧道顶部混凝土的开裂,引发漏水等不良现象,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在对试验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式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内容应包括:1)地裂缝两侧隧道的相对垂直位错;2)隧道底部脱空区的长度;3)隧道结构的应力变化幅度。针对上述变形特征及监测内容,提出了监测点的合理布置范围及采用的监测方法。
门玉明严静平李凯玲
关键词:安全工程地裂缝地铁隧道安全监测
分段柔性接头地铁隧道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地质灾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时必须分段设特殊变形缝。以西安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采用几何比1:5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分段设缝柔性接头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环境下隧道设置特殊变形缝的柔性接头避免了衬砌结构应力集中,对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分段柔性接头隧道具有较强的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能力。设置与地裂缝倾角一致的斜变形缝对围岩压力与位移有一定影响,而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较小。正交条件下斜变形缝能消耗20%以上的地裂缝位移量,在地裂缝影响区隧道可通过多段设变形缝串联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地裂缝大变形对隧道的影响。接头处顶底部止水带基本完好,而两侧止水带因地裂缝垂直位移作用出现撕裂现象,防水设计应重点考虑接头两侧壁的防水。研究结果可为地裂缝活动环境下地铁隧道结构与防水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黄强兵彭建兵门玉明李珂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裂缝柔性接头止水带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
煤矿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后均会引起地面沉降、地表塌陷(统称地表沉陷),具有时间滞后性。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极值情况预测2种方法分别进行煤层开采沉陷计算,结果表明开采后沉陷在保护煤柱外侧明显较小,而在内侧沉陷向中心逐渐增大,在距边...
陈新建赵法锁赵兵朝刘小平吴韶艳
关键词:概率积分法地表沉陷极值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