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84)

作品数:39 被引量:821H指数:17
相关作者:陈卫忠于洪丹贾善坡杨建平郭小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隧道
  • 9篇岩石力学
  • 9篇渗流
  • 8篇蠕变
  • 8篇本构模型
  • 7篇本构
  • 6篇软岩
  • 6篇泥岩
  • 6篇海底隧道
  • 5篇应力
  • 5篇应力耦合
  • 5篇隧道工
  • 5篇隧道工程
  • 4篇地震
  • 4篇渗流-应力耦...
  • 3篇地震动
  • 3篇渗透性
  • 3篇数值仿真
  • 3篇围岩
  • 3篇抗震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武...
  • 12篇山东大学
  • 11篇中交第二公路...
  • 8篇长江大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水北方勘测...
  • 1篇国投新集能源...
  • 1篇湖北省沪蓉西...
  • 1篇江苏省水利厅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33篇陈卫忠
  • 15篇于洪丹
  • 14篇贾善坡
  • 9篇郭小红
  • 9篇杨建平
  • 9篇伍国军
  • 8篇谭贤君
  • 7篇戴永浩
  • 6篇曹俊杰
  • 5篇黄胜
  • 3篇乔春江
  • 3篇吕森鹏
  • 3篇田洪铭
  • 3篇梁巍
  • 2篇张莱
  • 2篇杨春和
  • 2篇杨阜东
  • 2篇陆桂华
  • 2篇王永刚
  • 2篇陈培帅

传媒

  • 17篇岩土力学
  • 15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7篇2011
  • 17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损伤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在工程地下水迁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渗透性变化规律,采用应变主轴、损伤主轴和附加渗透主轴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应变-损伤-附加渗透性、反映岩石强度变化非线性特征的损伤演化模型。该模型使得耦合计算过程物理意义清晰明了,并准确表达了耦合过程的非线性关系。
张莱陆桂华
关键词:岩石损伤渗透性
大坂膨胀性泥岩引水隧洞长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结合室内三轴蠕变试验与数值仿真技术,研究大坂引水隧洞膨胀性泥岩饱水状态下蠕变力学特性,建立泥岩非线性蠕变力学模型,并开展大坂引水隧洞TBM施工开挖、支护、长期运营过程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仿真计算。重点模拟TBM开挖预留变形、初次支护半年后顶管片和侧管片开裂破坏问题,以及采取锚杆、围岩注浆、二次衬砌和钢支撑相结合的联合二次支护措施后隧洞长期安全性的评价与设计验证问题,研究成果为引水隧洞的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对同类工程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戴永浩陈卫忠于洪丹章跃林
关键词:隧道工程软岩大变形蠕变渗流-应力耦合
特殊地质区域海底隧道长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F4风化槽强风化花岗岩的三轴流固耦合试验以及三轴流变试验成果,建立Mohr-Coulomb模型来描述风化槽岩石的弹塑性硬化及塑性流动行为,采用Nelder-Mead最优化方法得到力学模型各参数。应用三轴流变试验建立强风化花岗岩的非线性流变模型并拟合相关流变参数,在此基础上将流固耦合流变模型编制Creep子程序嵌入到ABAQUS软件。通过现场反演证明试验所得模型与参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际的情况。根据反演的围岩力学参数,模拟海底隧道F4风化槽段(ZK8+900m)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为海底隧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陈卫忠曹俊杰于洪丹贾善坡伍国军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反演分析
小净距公路隧道支护时机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45
2008年
随着西部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受地形和施工场地的限制,小净距隧道已越来越多地在工程实际中使用。由于小净距隧道施工工艺复杂,围岩变形和破坏机理也较为复杂,隧道的施工和支护时机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结合正在施工的沪-蓉-西高速公路漆树槽分岔隧道小净距段的施工特点,开展隧道在不同荷载释放比例下不同支护时机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支护越早,衬砌和锚杆承担的荷载越大,围岩的塑性变形和塑性区范围越小。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可以显著控制岩柱部位的变形,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研究成果将对同类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杨建平陈卫忠郭小红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在考虑不同节点处地震波相位差及自由表面处地震反射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波场分离技术与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推导了适用于地下结构的节点力地震动输入方法。这种地震动输入方法能够有效保证边界应力及位移与原场一致且能考虑地震波传播的相位差。将这种地震动输入方法在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中实现,实例验证结果与解析结果对比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最后将这种地震动输入方法运用于某越江盾构隧道进行动力分析,得到了管片与地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对管片节点相对位移及管片内力的影响。
赵武胜陈卫忠黄胜杨阜东
关键词:地震动输入波场分离盾构隧道
含软弱夹层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2
2008年
随着能源开采由浅部向深部发展(>700m),深部软岩巷道在高地应力下的变形破坏及其合理加固技术成为影响资源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结合国投新集刘庄矿深部软岩及其软弱结构面的力学特性试验成果,提出软弱夹层的破坏准则及其损伤演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含软弱夹层的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变形特性、破损区以及软弱夹层的离层和破坏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技术参数。
杨建平陈卫忠郑希红
关键词:软岩巷道软弱夹层大变形
地下工程应力松弛效应的初步理论解被引量:7
2010年
蠕变和松弛是岩土材料常见的2种流变特性,岩土工程地下结构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不是一个单纯的蠕变过程,围岩的应力松弛对于衬砌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地下工程圆形洞室松弛的等效蠕变过程,采用非线性蠕变模型,建立圆形洞室黏弹性围岩应力松弛效应的初步理论解,给出解答的量纲一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体的松弛特性可以通过蠕变参数进行表述;在没有考虑围岩松弛情况下,地下工程衬砌长期强度的设计偏于安全。从能量观点看,应力松弛可以看作是洞室围岩集中应力衰减的一个过程,该过程与材料本身力学性质和洞室围岩初始条件有关,同时受时间和空间因素控制,且微观结构演化趋势与蠕变过程相反。岩土介质松弛效应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应用于软岩地下工程开挖的工程实践,而且还可以提高对岩土材料流变性的认识。
王者超陈卫忠乔丽苹张乐文
关键词:岩石力学圆形洞室应力松弛蠕变理论解
峡口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监测及支护对策研究被引量:27
2011年
针对高应力软岩公路隧道的特点,对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开展了地应力测试、隧洞收敛下沉、接触应力、结构受力等项目的监测工作。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虽然隧洞埋深不大,但由于构造应力的存在,仍属于高地应力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高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与开挖方式、工作面距离以及支护时机密切相关。由于隧洞围岩软弱破碎,加之处于高应力作用下,在工作面通过后,岩体产生持续性的流变变形,导致隧洞产生挤压大变形和结构受力的持续增加,达到支护结构强度极限,最终导致围岩失稳和支护体系的失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高应力软岩大变形支护设计对策。研究成果为高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的时空效应性提供了监测数据支持,为峡口隧道的施工和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我国西部其他高应力软岩公路隧道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李鸿博戴永浩宋继宏付克俭
关键词:高地应力软岩支护措施
大坂膨胀性泥岩引水隧洞长期稳定性分析
结合室内三轴蠕变试验与数值仿真技术,研究大坂引水隧洞膨胀性泥岩饱水状态下蠕变力学特性,建立泥岩非线性蠕变力学模型,并开展大坂引水隧洞TBM施工开挖、支护、长期运营过程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仿真计算。重点模拟TBM开挖预留变...
戴永浩陈卫忠于洪丹章跃林
关键词:隧道工程软岩大变形蠕变渗流-应力耦合
文献传递
基于Nelder-Mead算法与有限单元法的岩土力学参数反演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了基于Nelder-Mead优化算法与有限单元法反演岩土力学参数的方法,以测点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建立精确罚函数误差模型,并将有限元程序ABAQUS作为模块嵌入Nelder-Mead优化算法中编制了优化反分析程序。算例结果表明,该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强,反演精度高,可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反演分析。
贾善坡伍国军
关键词:岩土力学有限元ABAQUS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