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1BA508B24)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友民杨允菲王立军卢曦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湿地
  • 2篇种群
  • 2篇芦苇
  • 2篇芦苇种群
  • 1篇沼泽
  • 1篇沼泽湿地
  • 1篇三江平原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湿地生态
  • 1篇湿地生态环境
  • 1篇繁殖方式

机构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杨允菲
  • 2篇张友民
  • 1篇卢曦
  • 1篇王立军

传媒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芦苇种群的繁殖方式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芦苇不同构件生物量、热值和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其种群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7、8月份达到最大值,花序生物量很小,而地下部根状茎生物量9月份达到最大值;热值以花序最大,不定根最小;繁殖构件各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以根茎为最高,繁殖构件之间营养元素比例的变化从N元素的6.1∶1到Ca元素的120∶1。
张友民卢曦杨允菲
关键词:芦苇种群湿地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芦苇种群生产与分配的季节动态被引量:18
2006年
三江平原芦苇湿地在5~10月的生长季节中,种群不同构件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叶鞘和叶的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7月;而茎秆生物量和芦苇种群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则出现在8月;地下部根状茎的生物量变化与上述截然相反,最大值出现在生长季节始、末期,7月生物量最小;不定根生物量在8月达到最大值;同化器官和非同化器官生物量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相关分析表明,芦苇种群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
张友民杨允菲王立军
关键词:三江平原芦苇种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