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GJW004)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4
相关作者:蔡翠红汪晓风李皓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网络空间
  • 3篇外交
  • 2篇政治
  • 2篇网络政治
  • 2篇美国外交
  • 1篇动员
  • 1篇信息自由
  • 1篇隐私权
  • 1篇缘起
  • 1篇战略互信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政治动员
  • 1篇政治沟通
  • 1篇社交
  • 1篇社交媒体
  • 1篇私权
  • 1篇外交方略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安全
  • 1篇网络政治沟通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蔡翠红
  • 2篇李皓
  • 2篇汪晓风

传媒

  • 3篇美国问题研究
  • 2篇国际问题研究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美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竞争、冲突与合作被引量:39
2012年
在中美关系各领域,网络空间问题在极短时间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不仅对传统中美关系形成了冲击,而且还引发了相应的博弈与竞争,如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网络战略优势竞争,以及与之相随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等。网络事务管理的主权性与网络空间运行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中美关系网络冲突的根源。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威胁,促成了中美关系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如在网络治理的国际制度建设、应对网络犯罪、技术合作、网络冲突控制等方面。避免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安全困境,需要相对稳定的实践。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主权的认同、建立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是实践的重要方面。
蔡翠红
关键词:美国外交网络空间
网络政治沟通:两面性与效果之辨被引量:4
2011年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政治沟通平台。互联网一方面日益成为政治家们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也为公众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空间。当前网络政治沟通具有参与形式新颖多样、作用机制双向交互等特点,对其参与过程中的自由与限制、沟通内容的失真与真实、对社会影响角度的信息鸿沟与信息平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政治沟通的两面性。源于历史时期和研究者主观认知的局限,关于网络政治沟通的效用可以概括为乐观论、怀疑论和悲观论。政府应重视技术权威,提高网络政治沟通的针对性,并加强政治家们开展网络政治沟通的能力。
蔡翠红李皓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沟通政治参与政治动员
社交媒体在美国外交中的战略定位与政策运用被引量:4
2012年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创新,已迅速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和拓展并促成变革。美国适时将社交媒体提升至国家重要战略资产地位,从战略和政策层面加以运用。本文侧重分析社交媒体在美国外交中的运用,美国通过各级政府涉外部门、驻外使团和外交官在国际及驻在国主要社交媒体网站上活动,以达到获取舆情信息、阐释政策意图、寻求理解和支持、塑造正面和可信形象、宣传美国精神和价值、影响所在国舆论和政策等目的。相比于前任政府,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利用社交媒体在网络空间开展公共外交的力度,在重点国家和主要社交媒体上排兵布阵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其有效性受各国网民结构、行为特点以及网络监管等因素的制约。
汪晓风
关键词:网络空间社交媒体美国外交
美国互联网外交:缘起、特点及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作为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美国互联网外交的框架已趋成形,并在对外政策中付诸实施。"21世纪外交方略"和"互联网自由"是当前美国互联网外交的两大着力点,分别代表了互联网与美国外交融合的技术取向和政治取向。从技术层面看,表现为外交事务中互联网工具的广泛运用;从政治层面看,则是互联网事务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内容。美国互联网外交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是美国外交转型的一部分。互联网外交总体上有助于美国推行对外政策,但能否有效促进美国的巧实力外交仍须面对诸多困难。
汪晓风
关键词:外交方略
试论美国信息自由的法律基础及其限度——以维基揭密事件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维基揭密"网站所披露的美国军方文件再次掀起了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的讨论。信息自由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最基本条件,并在美国受到宪法的直接保障。但信息自由必须遵循信息交流的伦理,即在保护信息自由与信息透明的同时实现数据保护。数据保护在个人价值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隐私权的保护,在公共利益层面集中表现为维护国家安全,这就是信息自由的限度所在。
蔡翠红李皓
关键词:信息自由隐私权公共利益
美国网络空间先发制人战略的构建及其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为了维持网络空间的绝对优势和不受挑战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总体上体现出先发制人的特点。该战略经历几届政府逐渐形成,其构建亦有一定步骤:第一是构建网络空间的敌人,第二是网络空间安全化,第三是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如在安全层面、国际制度、争取盟友等方面的举措。从美国自身角度看,美国实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的收益与风险参半。从国际层面看,先发制人战略将推动网络空间的军事化,破坏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建设,挑起网络军备竞赛并增加网络空间冲突风险。从中美双边关系看,美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美网络空间的安全困境。
蔡翠红
关键词:先发制人网络安全
论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被引量:4
2013年
近几年网络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喧嚣日上使得网络空间成了当前双边关系中相互敌对意识最强的领域之一。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问题也因此成为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相关定义开始,重点梳理了影响中美在网络空间战略互信的相互认知,分析了目前战略互信不足的基础原因和激化原因。中美网络空间战略互信不足甚至战略互疑是由中美整体战略认知的状态所决定的。而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又使其成为了中美战略关系中不信任情绪最容易表现并被放大的领域。文章最后提出了改善中美网络空间战略互信的原则和应对之策。网络问题并不是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如果双方能够加强正确积极的认知,减少和消除偏见,完全有可能让网络空间成为中美关系的积极因素。
蔡翠红
关键词:战略互信网络空间
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困境被引量:20
2011年
在网络化进程蓬勃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网络政治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与组织功能,通过蝴蝶效应以及网络活动主义途径作用于国际关系。除了财富外,网络政治在国际关系的权力、身份、规则象限中都有其存在形式。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并未超越权力政治,但网络时代的权力分配、权力范畴与权力性质却发生了一定改变。互联网使人们的思维结构与身份认同发生改变,世界不再仅仅以国界划分,而是辅之以认同划分。传统民族国家作为主要政治忠诚对象的地位被弱化,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的各种行为体在重新平衡。信息网络还对国际制度转制、改制和创制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信息革命中崛起的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体不再屈服于强权政治,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互联网的无政府状态特性、主权超越性以及技术影响不确定性都呼唤着网络政治的全球治理的出现,但是制度行动者、组织结构以及制度文化的限度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制度互动的有限化以及网络政治的全球治理困境。
蔡翠红
关键词:网络政治网络治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