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152)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积仁周思朗李鹏曹漫明彭心昭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解放军第421医院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干细胞
  • 6篇肝癌
  • 5篇肿瘤
  • 4篇鼠肝
  • 4篇肿瘤干细胞
  • 4篇大鼠肝
  • 4篇大鼠肝癌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敏感
  • 2篇周期
  • 2篇细胞周期
  • 2篇间充质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药敏
  • 1篇药物敏感实验
  • 1篇药物敏感性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2...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作者

  • 6篇张积仁
  • 5篇周思朗
  • 3篇李鹏
  • 2篇彭心昭
  • 2篇曹漫明
  • 2篇周媛
  • 2篇张婧
  • 2篇罗敏
  • 1篇宫卫东
  • 1篇陈永乐
  • 1篇曹东林
  • 1篇叶汉深
  • 1篇戴凯明
  • 1篇罗汉宏
  • 1篇谢培增
  • 1篇张文清
  • 1篇凌龙
  • 1篇陈晓文
  • 1篇陈永乐
  • 1篇周思朗

传媒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癌症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鼠肝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肝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方法二乙基亚硝胺为诱癌剂制造大鼠肝癌模型,分离培养肿瘤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Kit、Thy-1、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CK)7、CK8、CK14、CK18、 CK19和γ-谷氨酰转肽酶]分选肿瘤细胞,比较各个表面标记物阳性肿瘤细胞亚群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的差异;找出成瘤能力差异大的亚群细胞组,比较成瘤能力强的细胞与一般细胞的生长特征,并对其细胞周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Thy-1阳性细胞、CK7阴性细胞与AFP阳性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大于对应细胞亚群(P<0.01),具备初步的肝癌干细胞特征;这三种细胞比对应亚群细胞具有较低的增殖能力、更长的倍增时间与更小的最大增生倍数;细胞周期检测发现,无论是S期比例,还是(S+G2/M)期比例,这三种细胞也较对应亚群细胞为低,说明其体外增殖能力较弱。结论 CK7阴性、Thy-1阳性和AFP阳性细胞具备大鼠肝癌干细胞的初步特征;大鼠肝癌干细胞可能具备增殖能力较低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周思朗李鹏曹漫明张积仁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细胞周期
SRB法检测大鼠原发肝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HepG2细胞的抗肿瘤药物敏感差异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应用SRB法探讨不同药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癌细胞(HC)和HepG2细胞的药敏差异.方法:雌性清洁级SD大鼠20只,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8只分别原代培养HC与MSCs,同时培养HepG2细胞系细胞,SRB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观察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对阿霉素、顺铂、洛拉曲克的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epG2细胞,HC,MSCs.而丝裂霉素药敏显示,3种细胞药物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epG2,MSCs,HC.结论:HC药敏实验与HepG2细胞和MSCs存在一定异同.
罗敏周媛宫卫东周思朗张婧张积仁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间质干细胞
大鼠肝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药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探索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敏感实验,对提高肝癌等实体瘤化疗有效率意义重大。在肝癌中,来自于骨髓干细胞的卵圆细胞是对应的成体干细胞。鉴于目前肿瘤干细胞和卵圆细胞分离困难,我们研究肝癌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细胞药敏相关性,探讨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代替肝癌肿瘤干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的可能性。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为诱癌剂制造大鼠肝癌模型。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MTT法检测阿霉素(0.2μg/ml)、氟尿嘧啶(5μg/ml)及顺铂(1μg/ml)作用24h对细胞抑制率。化疗药物作用后的肝癌细胞移植裸鼠,6周后测量移植瘤重量。阿霉素、氟尿嘧啶及顺铂对这两种细胞抑制率以及对应药物作用后肝癌细胞移植瘤重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3种药物对肝癌细胞抑制率与其作用肝癌细胞后移植瘤重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偏相关系数为:阿霉素,0.6307(P>0.05);氟尿嘧啶,0.4358(P>0.05);顺铂,0.7080(P>0.05);②3种常用肝癌化疗药物对肝癌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率与对肝癌细胞间抑制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偏相关系数为:阿霉素,0.6316(P>0.05);氟尿嘧啶,0.4214(P>0.05);顺铂,0.5943(P>0.05);药物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率与对应药物作用后肝癌细胞移植瘤重量有较好负相关性,具体偏相关系数为:阿霉素,-0.8308(P<0.05);氟尿嘧啶,-0.8991(P<0.01);顺铂,-0.8311(P<0.05)。结论: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抑制率与对应药物作用后肝癌细胞移植瘤重量无相关性,常规药物敏感实验不能完全反映肝癌增殖侵袭能力。化疗药物对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率与对应药物作用后肝癌细胞移植瘤重量有负相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
周思朗李鹏曹漫明张积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抗癌药物药物敏感性
大鼠肝癌细胞表面特标记与成瘤能力有关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肝癌细胞表面标记特征与成瘤能力关系.方法:二乙基亚硝胺为诱癌剂制造大鼠肝癌模型,分离培养肿瘤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AFP,CK7,CK8,CK14,CK18,CK19和GGT)分选肿瘤细胞,比较各个表面标记阳性肿瘤细胞亚群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并且对数稀释成瘤能力强的细胞亚群,分析低密度下强成瘤能力细胞亚群与相应阴性细胞亚群成瘤差异.结果:CD34,Thy1,CK7,CK8,AFP和GGT等6个标记的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显著(P<0.05或0.01);1/100~1/10细胞密度的CK7阴性与AFP阳性细胞亚群成瘤能力仍然比其对应细胞亚群为高.结论:大鼠原发性肝癌肿瘤细胞中存在成瘤能力差异巨大的肿瘤细胞亚群.CK7(-)和AFP(+),可能是大鼠肝癌干细胞的部分表面标记特征.
周思朗李鹏张积仁
关键词:肝肿瘤干细胞
不同抗肿瘤机制药物对大鼠肝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药敏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30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10只分别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用于不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敏感实验,药物作用后接种至裸鼠,观察其成瘤实验的差异,对模型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肿瘤细胞抑制率与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的成瘤质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种药物药敏结果显示肝癌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敏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间充质细胞药敏实验与成瘤实验正相关。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耐药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相似,有希望代替普通肝癌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周媛罗敏张婧张文清张积仁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抗肿瘤药物药物敏感实验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思朗陈永乐彭心昭赵永星谢培增凌龙陈晓文戴凯明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
M21170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外扩增脂肪基质干细胞
2009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stromal cells,ASCs)体外扩增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0只SD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差异贴壁法分离培养ASCs。检测第3代ASCs常规培养与加入G-CSF条件下体外扩增能力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①实验组ASCs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②实验组大鼠ASCs培养18d后,细胞集落数目(14.9±4.6),细胞总数(3.9±0.8)×104;对照组细胞集落数目(7.7±3.8),细胞总数(2.4±0.6)×1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ASCs细胞集落数目与细胞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ASCs细胞G0-1细胞比例相对常规培养组低(P<0.05)。结论G-CSF可促进ASCs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增加其体外扩增能力。
周思朗彭心昭陈永乐陈晓文叶汉深罗汉宏曹东林张积仁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肪基质干细胞细胞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