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33-2)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1
相关作者:朱琳陈云浩宫兆宁洪剑明侯鹏更多>>
相关机构: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遥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湿地
  • 1篇湿地生态
  • 1篇湿地生态系统
  • 1篇GIS

机构

  • 2篇环境保护部卫...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侯鹏
  • 1篇洪剑明
  • 1篇宫兆宁
  • 1篇陈云浩
  • 1篇朱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评估被引量:26
2013年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监测评估了1998—2007年间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长势特征。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总面积为536.59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89%。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较大,分别占到相应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53.36%和50.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三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叠加关系较好,尤其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叠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1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63.73%和39.15%。(2)对于植被长势总体状况,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中东部的植被状况好于西部。植被状况较差的区域面积为10.59%,植被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为29.59%,植被状况好的区域面积为23.44%,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为36.3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优先区的植被状况好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3)对于植被长势变化趋势,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状况整体呈现出变好趋势。62.3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较为稳定,22.6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好趋势,14.93%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差趋势。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小。
侯鹏王桥房志王昌佐魏彦昌
关键词:生态保护遥感
湿地生态系统地学多元分析和功能分区研究
2013年
湿地功能分区可更好地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北京野鸭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技术从湿地生境的自然性、湿地物种的稀有性和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通过综合利用湿地普查、野外实测及气象等数据,重点分析生物多样性种类及分布、土壤类型及湿度、植被类型及长势、地表覆盖类型等功能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GIS技术由空间叠置、相关分析和主导因子等方法,划分了湿地管育功能区和主导功能区。
张峰侯鹏陈云浩王桥洪剑明宫兆宁朱琳
关键词:湿地遥感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