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作品数:113 被引量:514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兴高谭晓华杨磊曹翠平吴小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生物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8篇细胞
  • 11篇基因
  • 8篇免疫
  • 8篇病毒
  • 6篇蛋白
  • 5篇织物
  • 5篇肿瘤
  • 5篇降解
  • 4篇血管
  • 4篇血液
  • 4篇脂蛋白
  • 4篇制冷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3篇电化学
  • 3篇冻精
  • 3篇性控
  • 3篇性控冻精
  • 3篇学习机
  • 3篇遗传学

机构

  • 49篇浙江大学
  • 12篇浙江工业大学
  • 9篇杭州师范大学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中国计量学院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浙江万里学院
  • 4篇浙江工程学院
  • 3篇宁波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嘉兴学院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金华职业技术...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新型纺...

作者

  • 9篇刘兴高
  • 7篇杨磊
  • 7篇谭晓华
  • 6篇吴小锋
  • 6篇曹翠平
  • 6篇陆慧娟
  • 5篇钟卫鸿
  • 5篇何继亮
  • 4篇尹小菲
  • 4篇姜理英
  • 4篇何永林
  • 4篇甘智华
  • 4篇严杰
  • 4篇邱利民
  • 4篇金力奋
  • 4篇金洁
  • 4篇魏莎莎
  • 3篇董文庆
  • 3篇金水仙
  • 3篇陈卫祥

传媒

  • 6篇化工学报
  • 4篇浙江工程学院...
  • 4篇计算机科学
  • 4篇化学与生物工...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蚕业科学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低温工程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小型微型计算...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微电子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杭州农业与科...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3年
高效、简便、快速测定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在医学上尤其是对新生儿的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内容包括 :细菌抑制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质谱 -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酶/比色法以及酶电极法等。
杨绍明林汉枫江秀明陈志春林贤福
关键词:血液苯丙氨酸细菌抑制法仪器法
嵌入代价敏感的极限学习机相异性集成的基因表达数据分类被引量:6
2014年
极限学习机的相异性集成算法(Dissimilarity Based Ensemble of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ELM)在基因表达数据分类中能够得到较稳定的分类效果,然而这种分类算法是基于分类精度的,当所给样本的误分类代价不相等时,不能直接实现代价敏感分类过程中的最小平均误分类代价的要求。通过在分类过程中引入概率估计以及误分类代价和拒识代价重新构造分类结果,提出了基于相异性集成极限学习机的代价敏感算法(CS-D-ELM)。该算法被运用到基因表达数据集上,得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
安春霖陆慧娟魏莎莎杨小兵
关键词:极限学习机基因表达数据
无针缝服装热压加工的熔型介绍及分类被引量:3
2013年
介绍了无针缝服装熔型的概念,熔型的分类方法及类型、熔型图解及标绘方法。
寿弘毅
关键词:缝型
慢粒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标准Ph易位t(9;22)(q34;q11)变为变异Ph易位t(21;22)(p11;q11)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经格列卫药物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探讨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选用BCR/ABL探针,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认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染色体核型由t(9;22)(q34;q11)变为t(21;22)(p11;q11)。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此患者核型应为46,XY,t(9;22;21)(q34;q11;p11)。结论变异Ph易位中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有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变异易位中起重要作用。
王焕萍陈志妹楼基余徐欢俞运彪倪万茂钱文斌金洁
关键词:变异易位格列卫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微型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价值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微型超声探头 (MUP)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频率为 7.5~ 2 0MHz的MUP结合双腔内镜 ,对有检查适应证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 ,检查后对部分有治疗适应证者分别进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将术前MUP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相比较。对部分未接受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的病例采用MUP作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经MUP检查 5 37例 ,其中诊断为胃肠道黏膜下病变者 2 5 6例 ,息肉者 5 6例 ,炎性隆起和增厚者 37例 ,外压性隆起者 5 3例 ,消化道癌肿者 5 0例 ,消化性溃疡者 17例 ,胆石症者 11例 ,慢性胰腺炎者 8例 ,贲门失弛缓症者 2例 ,正常者 4 7例。通过检查 ,有 2 2 0例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 ,其中 2 11例术前MUP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相同 ,诊断正确率为 95 .9%。用MUP随访部分胃肠道平滑肌瘤、脂肪瘤、静脉瘤和囊肿等病例 ,发现这些病变在 1~ 2年内病灶无明显变化。接受内镜下病灶切除和穿刺等治疗的患者也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 MUP在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消化道癌肿的诊断和分期以及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对制定科学、高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许国强金恩芸厉有名赵力陈卫星季峰徐萍顾青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微型超声探头消化道疾病
彗星试验对4种化学物质诱导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验证彗星试验可否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化学诱变剂诱发的DNA损伤。方法人淋巴细胞经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拟紫外线诱变剂)、甲基甲烷磺酸酯(MMS,烷化剂)、博来霉素(BLM,拟X射线诱变剂)和丝裂霉素C(MMC,DNA交联损伤剂)染毒3h,再培养0h或21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这4种化合物所诱发的DNA单链断裂(SSB)。结果彗星试验能立即检出4-NQO、MMS和BLM诱发的SSB,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在21hDNA损伤程度减轻(与0h比较,P<0.01)。MMC诱发的DNA损伤在染毒后21h才被检出,并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虽然这4种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彗星试验仍能检测出他们诱发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效应。
杨东平张美辨何继亮
关键词: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彗星试验DNA损伤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诱变剂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降解邻二甲苯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降解常压下流动态的邻二甲苯模拟废气,系统地考察了放电极值电压,气体的初始质量浓度、停留时间以及相对湿度等工艺参数对邻二甲苯降解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邻二甲苯的降解产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0kV的放电极间电压下,邻二甲苯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 500mg/m3,停留时间为9s,其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降解产物主要为CO2、H2O以及苯甲酸、苯乙酸、苯乙醛等有机物,并且经降解后产物的生物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因而为后续的等离子-生物法联合处理VOCs提供了依据.
朱润晔张良毛玉波姜理英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邻二甲苯去除率降解特性
新型细胞微生理计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2年
传统的微生理计是用于监测活细胞的功能性变化,检测参数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细胞的形态功能变化。我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细胞微生理计结合了多参数检测的细胞传感器集成芯片和自动分析控制仪器,可以多通道监测细胞代谢和形态变化,介绍针对该仪器的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比较常用的自动检测LAPS工作点的算法后提出简单高效的工作点检测方法,研究了细胞酸化率和药物半数抑制浓度的计算方法。该软件系统可提供三种测量模式供用户检测细胞代谢,实时显示细胞各项参数值,可实时采集、记录、保存数据,自动控制流路通断,在线分析并实时向用户反馈细胞代谢和细胞形态变化。最后采用本软件系统进行了肾细胞酸化率测试实验和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药物作用实验,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讨论,验证了上述软件系统和算法的有效性。
王江容吴成雄胡宁周洁苏凯麒王平
关键词:软件设计细胞传感器
BmNPV多角体蛋白片段引导外源蛋白固定入多角体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晚期产生大量多角体,其主要作用是包埋病毒粒子免受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为次代感染提供保障。将BmNPV多角体基因分段克隆并与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利用BmNPV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重组病毒,使多角体蛋白与融合蛋白在BmN细胞内共表达。分析感染细胞和形成的多角体中融合蛋白的含量,研究不同的多角体蛋白片段引导EGFP固定入多角体的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5种重组病毒都能大量表达融合蛋白,每种多角体蛋白片段都能引导EGFP固定入多角体内部,且外源融合蛋白在多角体总蛋白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中,以多角体蛋白N末端100个氨基酸和完整多角体蛋白序列作为信号固定EGFP的效率最高。这一现象为解决活性蛋白长期保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于开发含有毒素蛋白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和新型疫苗的转运载体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曹翠平于少芳郭爱芹杨锐相兴伟陈琳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
H_2O_2/活化剂体系低温漂白技术被引量:16
2003年
研究了H_2O_2/活化剂体系在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显著降低纤维的损伤,特别适合于对温度和pH敏感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
刘今强张玲玲王际平
关键词: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低温漂白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