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32)

作品数:36 被引量:311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理胡秋媛时秀朋钟大赉李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5篇盆地
  • 10篇中生代
  • 10篇晚中生代
  • 9篇断层
  • 9篇渤海湾盆地
  • 8篇新生代
  • 7篇物理模拟
  • 7篇鲁西隆起
  • 5篇晚中生代以来
  • 5篇凹陷
  • 4篇断裂带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物理模拟实验
  • 4篇裂带
  • 4篇构造物理
  • 4篇构造物理模拟
  • 3篇动力学机制
  • 3篇油田
  • 3篇正断层
  • 3篇数值模拟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辽河油田分公...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0篇李理
  • 16篇胡秋媛
  • 7篇时秀朋
  • 6篇钟大赉
  • 6篇李萧
  • 5篇赵利
  • 5篇唐智博
  • 4篇宫红波
  • 3篇孔雪
  • 3篇杨长春
  • 2篇李志伟
  • 2篇胥颐
  • 2篇魏真真
  • 2篇董大伟
  • 2篇杨建磊
  • 1篇王晓蕾
  • 1篇张航
  • 1篇谢伟
  • 1篇杨静
  • 1篇谭明友

传媒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河南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一新生代伸展和走滑构造及深部背景被引量:53
2015年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在早白垩世被动裂陷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主动裂陷盆地,走滑作用贯穿始终,特别是在兰聊-盐山断层以东,使这个裂陷盆地具有鲜明的走滑特征。伸展和走滑作用此消彼长,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相互叠加、转换,垂向上相互叠置、交切,并由此导致变换带的产生。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方向和速度变化、后撤以及板片窗效应、中始新世印欧板块碰撞导致的地幔上涌是控制盆地形成的深部背景,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强烈的左行走滑、古新世-早始新世弱的左行走滑以及中始新世后的右行走滑活动也深刻地控制和影响着盆地的发育,盆地内晚中生代-新生代的伸展和走滑构造的演化则是其浅部响应,并由此控制着岩浆活动以及油气生成、运聚和分布的时空迁移。
李理赵利刘海剑房贤云
关键词:晚中生代-新生代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内正断层与平移断层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以精细三维地震资料和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通过将济阳坳陷内平移断层分成五个发育带,本文研究了各区带平移断层特征及其成因,并将正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关系划分成了调节、派生、叠加三大类:调节关系包括平移断层斜断调节和变换调节正断层伸展,派生关系包括平移断层在两盘派生和在盖层中派生正断层,叠加关系包括断层先期平移一后期伸展和先期伸展一后期平移。晚中生代,济阳坳陷内断层形成于边界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正断层与平移断层之间为派生关系;新生代,济阳坳陷受控于区域伸展应力场,平移断层形成于正断层的差异伸展,两种断层之间为调节关系;在上述两期构造演化中,若同一条断层经历了正断和平移两期变形,则称之为叠加关系。
赵利李理
关键词:正断层平移断层
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晚中生代—古近纪构造演化对比及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8年
选取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两条典型测线,通过平衡剖面恢复,定量计算了研究区晚中生代—古近纪各构造演化阶段的运动学参数。结果表明,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一定差异。三叠纪末期,研究区各断层均经历了由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负反转过程;之后在晚中生代开始伸展,并逐渐增强,至古近纪时伸展最为强烈,阶段伸展速率显著大于晚中生代,各断层活动速率呈现最高峰,且以齐河—广饶断层为界,在济阳坳陷和鲁西隆起均表现出断层活动速率自南向北依次增强的规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至新近纪断层活动大幅减弱,构造活动趋于稳定。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经历了从整体到分异的演化过程,其中,中始新世—渐新世成为分异的重要时期,隆起区断层活动接近尾声,伸展裂陷迁移至济阳坳陷,二者自此分割开来,进入各自的隆—坳演化历史。此外,数值模拟结果为研究区隆坳构造格局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胡秋媛李理郭建伟
关键词:鲁西隆起数值模拟
新生代大陆板内伸展盆-山耦合与大陆碰撞效应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周缘隆起及边界断裂构造演化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新生代印欧大陆碰撞引发了中国西部前缘大规模多阶段地壳挤压缩短、构造变形与隆升及岩浆事件;在中国东部,新生代山脉的抬升、盆地的伸展、沉降,以及郯庐断裂带新生代的活动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准同时性,伸展盆地—伸展山脉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呈"幕式"变化,主要表现在印欧大陆碰撞岩石圈增厚、构造变形和抬升的高峰时期,对应盆地岩石圈伸展、减薄、快速构造沉降以及郯庐断裂带活动等阶段;当构造转入相对稳定(松弛)时期,表现为高原剥蚀夷平、岩浆活动频繁以及盆地构造沉降速率减缓等阶段。从全球板块构造的角度来看,中国西部、东部新生代挤压、伸展和走滑活动属同一动力学体系条件下的耦合关系,驱动力可能是两大板块碰撞、深部地幔脉动上涌以及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和速率变化的共同作用。
李理赵利钟大赉
关键词:板块俯冲构造隆升
潍北—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新生代走滑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横切潍北—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断裂带内的凹陷断层、沉积相和油气特征,直接或间接显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延伸、运动性质和活动时限。郯庐断裂带在海域和陆上的几何形态及其组合基本一致,根据切过断裂带的剖面和平面上断层的组合特征,判断其为兼具垂直位移的走滑运动断层系。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控制着凹陷内同构造沉积以及构造样式,表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时限具分段性,相当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E_(1-2)k)—沙四段(E_(2-3)s^4)沉积期(古新世—早始新世)—孔店组—沙二段(E_(2-3)s^2)沉积期(古新世—始新世)—孔店组—沙一段(E_(2-3)s^1)(古新世—渐新世)沉积时期,走滑拉分活动由南向北迁移;活动方式也由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左旋走滑活动,被早始新世之后的右旋走滑活动所替代。
李理谭明友张明振胥颐李志伟时秀朋宫红波唐智博胡秋媛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渤海湾盆地
基于小波变换的盆地沉积-构造波动分析
2015年
波动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滑动窗口法在盆地沉积波动分析数理方法中的诸多不足,采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解思想对研究区19个点处的信号做了处理,方法是使用db4小波对沉积速率直方图做Level9次分解。结果表明:以东营凹陷616-2点为例做沉积波动分析发现,通过小波变换可以获得能量波(A)、次能量波(n)、沉积演化波(g)和高频波(l)四个分解波,其中周期波n、g、l的周期分别是91、50、14 Ma;平面对比各分解波发现,能量波反映的是盆地沉积的整体趋势和盆内某点的平均沉积速率,次能量波反映的是盆地构造演化周期和断陷结构,沉积演化波反映的是板块聚敛控制下的盆地沉积-剥蚀演化,沉积干涉波反映的是盆地多尺度周期波叠加所呈现的地层沉积速率;空间尺度波动分析表明,一期构造运动会在空间内产生一个特定的构造波,而多个构造波在空间内会有规律地相互干涉,即产生多期构造叠加。
赵利李理董大伟
关键词:小波变换沉积盆地东营凹陷
物理模拟实验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以黄岛地区NW向断裂研究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为进一步研究物理模拟实验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系统梳理其近年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黄岛地区NW向断裂为例,结合区内大量基础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再现研究区NW向断裂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实验结果半定量-定量表明,黄岛地区晚侏罗世以来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和第四纪等强烈活动时期;在形成机制上,其主要受控于NW-SE向的拉张应力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间约为晚白垩世晚期。这为前期动力学演化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对黄岛地区动力学演化机制取得了新的认识。
杨光胡秋媛郭建伟李萧徐成龙臧家超姜颜良
关键词:物理模拟实验构造地质学NW向断裂
断层与幔源二氧化碳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幔源CO2气的形成和分布与不同级别断层早白垩世以来的活动密切相关。郯庐断裂带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气断层,拆离断层和变换断层这些地壳断层是次要的成气断层,二者于早白垩世143Ma、124Ma、新生代-43Ma、-24Ma和-8Ma的走滑或伸展活动,以及与之准同时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浆活动,控制了幔源CO2气的分散和聚集。它们与基底断裂、盖层断裂共同组成运移通道,其中拆离滑脱处的低速带和盖层断裂中的顺层断层是重要的水平运移通道。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脱水脱气,产生的幔源CO2气沿着郯庐断裂带向上分散聚集;新生代以来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以及印欧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形成幔源CO2气。与此同时郯庐断裂带切割深度亦逐渐加大,-43Ma碱性岩浆活动亦开始形成幔源CO2气并主要位于断裂带,24Ma和8Ma(5Ma)为新近纪碱性岩浆活动脱气两个主要形成时期。郯庐断裂带的活动使地幔脱气形成的CO2沿断层走向向上运移,并在作为重要横向运移通道的拆离断层拆离滑脱处,与因岩浆脱气形成的CO2汇合,再通过陡倾斜、缓倾斜基底断层、盖层断层的接力传递在浅部聚集成藏。预测郯庐断裂带附近是无机成因油气重要的聚集分布区带。
李理钟大赉杨长春赵利
关键词:断层新生代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滑脱构造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通过地震剖面、钻井资料和油田开发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地层、构造变形和岩石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缘和东北部存在滑脱构造,滑脱构造主要沿古生界/太古宇不整合面、石炭系/奥陶系假整合面发育,在古生界内部和新生界也有显示.滑脱构造面是一个断层破碎带,发育碎裂岩和褶皱.构造破碎带附近古生界(石炭系)底部和太古宇(奥陶系)顶部出现破碎带,表现为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带.视滑动构造强度的不同古生界底部地层可能出现缺失或重复,后者在地震剖面中表现为反射时间明显增大,相应发育滑脱褶皱、堆垛背斜.由于与油气形成的时间相匹配,滑脱构造为潜山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是潜山性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李理钟大赉杨长春时秀朋宫红波
关键词:滑脱构造油气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断裂系统的运动学特征及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7
2014年
通过对盆地地震剖面的解释,构造演化剖面的编制,断层运动学三维解析以及前人对地热场、地球物理场研究的分析,对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生代早期,东营凹陷在伸展过程中发育有走滑-正断层和走滑断层,其中走滑-正断层在剖面上为马尾状断层组合;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东西向伸展量小、南北向伸展量大,在主要伸展期Ek-Es4伸展了15.1 km,而断层走滑量分析表明NW、NE向正断层在走滑量分别为14.8 km和10.3 km;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的伸展为窄裂陷模式,表现为强烈断陷;凹陷内NW、NE向断层对南北向伸展起侧断调节的作用,而凹陷周边发育的展向断层由调节块体向南逃逸时的伸展差异产生。
赵利李理张航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运动学特征东营凹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