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8123)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何洋洋董斌曹保胜李慧冯志庆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埃森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粉末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摩尔分数为x(Er3+)=0.1%Er3+,x(Li+)=0~2%Li+共掺杂TiO2粉末。800℃烧结Li+共掺杂促进掺Er3+: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相转变,900℃和1000℃烧结Er3+-Li+:TiO2均为单一金红石相。976 nm激光激发下Er3+-Li+:TiO2均获得中心波长为526 nm和550 nm的绿色和663 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随着Li+共掺杂浓度逐渐增大,800℃烧结Er3+-Li+:TiO2上转换发光强度逐渐减小,900℃烧结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1000℃烧结发光强度显著增强。不同烧结温度下Li+共掺杂对Er3+所处晶体场对称性的改变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i+共掺杂浓度增加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Li+共掺杂可有效提高Er3+:TiO2上转换发光强度。
- 曹保胜冯志庆何洋洋李慧董斌王兴军
- 关键词:光学材料溶胶-凝胶法上转换发光
- 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上转换发光的增强作用
- 2009年
-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1%Er^(3+)(摩尔分数,下同)、0%~2%Li^+共掺杂TiO_2粉末,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获得了中心波长526nm、550nm的绿色和663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Li^+共掺杂对掺Er^(3+):TiO_2的相结构未产生影响,但极大增强了上转换发光强度。随Li^+共掺杂摩尔分数的逐渐增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Li^+摩尔分数为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强度分别比掺Er^(3+):TiO_2提高了约330倍、30倍和60倍。Er^(3+)、Li^+共掺杂TiO_2粉末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Li^+共掺杂不改变Er^(3+)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但破坏了Er^(3+)的局部晶体场对称性,影响了Er^(3+)内部4f能级的跃迁几率,导致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
- 曹保胜冯志庆董斌何洋洋李慧
- 关键词:掺ER^3+溶胶-凝胶法上转换发光
- 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非线性互扩散研究
- 2009年
- 采用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离散模型计算AB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的非线性互扩散,研究了A、B原子间作用力之差VBB-VAA和有序能V对纳米多层薄膜浓度分布和界面结构的影响。对于V≤0的纳米多层薄膜,随着VBB-VAA由0减小到-0.05eV,扩散过程中多层薄膜浓度偏离对称分布,界面由宽化向平直转变,有序能V由0减小到-0.025eV,导致多层薄膜的扩散速度加快。当V>0时,扩散过程中多层薄膜出现相分离趋势导致的上坡扩散,初始宽化互混的界面变得平直,且随着VBB-VAA由0减小到-0.05V,多层薄膜扩散过程中形成的浓度起伏长大成为新的亚层。AB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扩散过程中的浓度分布和界面结构演变与扩散非对称性系数m′、有序能V和初始时刻的浓度梯度有关。
- 曹保胜董斌何洋洋
- 关键词:纳米多层薄膜互扩散
- 纳米尺度下体系自由能对扩散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讨论了纳米尺度下体系自由能的改变对扩散模型的影响。随着体系尺度的逐渐减小,扩散模型由Fick扩散定律转变为Cahn-Hilliard扩散方程和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扩散模型,原子的扩散系数也随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呈现出与局部原子浓度紧密相关的趋势。纳米尺度下体系自由能的变化是导致扩散模型改变的根本原因,体系非均匀性对自由能的贡献越大导致需采用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扩散模型描述扩散。
- 曹保胜何洋洋董斌
- 关键词: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