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536)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7
相关作者:辛智鸣张军红郝玉光孙非李永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油蒿
  • 4篇沙地
  • 4篇水分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沙棘
  • 3篇生物结皮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因子
  • 3篇毛乌素沙地
  • 3篇结皮
  • 2篇油蒿群落
  • 2篇群落
  • 2篇茎干
  • 2篇茎干液流
  • 2篇环境因子
  • 1篇性状
  • 1篇演替
  • 1篇叶表面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重庆水利电力...
  • 3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5篇张军红
  • 5篇辛智鸣
  • 4篇郝玉光
  • 3篇黄雅茹
  • 3篇李永华
  • 3篇孙非
  • 3篇罗凤敏
  • 3篇葛根巴图
  • 2篇刘明虎
  • 2篇李新乐
  • 1篇窦立军
  • 1篇姚斌
  • 1篇董雪
  • 1篇马迎宾
  • 1篇吴波
  • 1篇徐军
  • 1篇李新乐
  • 1篇罗红梅
  • 1篇高君亮
  • 1篇侯新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中生物结皮分布状况,根据放牧强度选取沙利(禁牧)、陶利(轻度放牧)和乌审召(正常放牧)3个试验点,分别调查了油蒿群落中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油蒿盖度、生物结皮盖度、凋落物盖度、生物结皮破碎度、生物结皮厚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中固定沙地生物结皮平均盖度为83.74%,半固定沙地生物结皮平均盖度为23.54%;油蒿群落中半固定沙地生物结皮绝大部分是处于初期发育阶段的藻结皮,而固定沙地苔藓和地衣结皮所占比例接近总盖度的1/2;半固定沙地大多数处于初期发育阶段的生物结皮受上层植被的影响更大;轻度放牧干扰对油蒿群落固定沙地生物结皮盖度和厚度的影响均不显著,而正常的放牧干扰会导致生物结皮盖度显著下降;半固定沙地生物结皮对放牧干扰的影响更为敏感,即使是轻微的放牧干扰,也会产生与正常放牧干扰相当的效果。
张军红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生物结皮放牧强度
乌兰布和沙漠中国沙棘果实成熟期茎干液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TDP液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液流变化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棘的茎干液流速率呈“几”字宽峰曲线,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仍有低值液流;液流启动时间为8:00,在10:0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27.94~307.86 g·h-1,至21:30基本下降到了极低值(11.04~26.29 g·h-1)。沙棘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晴天液流速率较大,变化幅度也大,变幅在300 g·h-1以上;阴雨天液流速率变化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沙棘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以及风速。另外,沙棘液流与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但叶片蒸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液流峰值出现时间3 h。
黄雅茹辛智鸣罗红梅罗凤敏马迎宾葛根巴图李新乐孙非郝玉光
关键词:中国沙棘气象因子
油蒿群落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过程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油蒿群落固定沙地上生物结皮覆盖完好(BSC)和去除生物结皮(NBSC)情况下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水事件的响应及整个雨季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结果如下:无论降水量大小,相同深度BSC的响应时间均显著大于NBSC;在同一降水事件中,BSC的初始入渗系数和平均入渗系数均显著低于NBSC;在小降水事件时,这种阻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油蒿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土层中,而生物结皮的发育对小于20 mm的降水事件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在研究区降水事件以小于20 mm降水为主的情况下,导致40 cm以内土壤水分恶化,久之将导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衰退;研究区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对土壤水分及植被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张军红吴波
关键词:生物结皮土壤水分油蒿毛乌素沙地
唐古特白刺叶性状及叶片δ13C、δ15N沿降水梯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叶片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以唐古特白刺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沿300—40 mm年降水梯度,测定了7个样地的唐古特白刺叶片性状及叶片δ^13C、δ^15N。结果表明:(1)沿降水梯度变化,7个地区唐古特白刺叶宽、长宽比、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片δ^13C和δ^15N变异性显著(P<0.05),而叶长差异不显著(P>0.05)。唐古特白刺通过叶片各功能性状间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形成性状间的最佳功能组合。(2)唐古特白刺叶片δ^13C与叶面积、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与叶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仅与地下水埋深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在降水量小于100mm的区域,白刺主要利用地下水源,成为隐域植被,从而降低了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响应。(3)叶片厚度和叶氮含量可以作为体现不同地区间唐古特白刺差异的叶功能性状。数据显示叶片厚度与年平均温度正相关(P<0.05),尤其与年最高气温大于35℃日数关系更为密切(P<0.01);在高温环境下,叶片增厚的同时叶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这一过程中叶片δ^15N值却有增加趋势(R^2=0.62,P<0.05),因此叶厚度和叶氮含量对叶片δ^15N的相对影响在干旱与半干旱区之间发生转变,这为进一步探究干旱区荒漠植被的水分限制阈值提供了新思路。
董雪李永华李永华刘明虎辛智鸣刘丹一刘明虎张正国
关键词:唐古特白刺叶性状稳定同位素环境因子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结皮对植被演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表层生物结皮的发育,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粗糙度和理化性质,其较高的持水性和对降水入渗的阻碍作用,改变了降水在土壤中的再分配过程,这不但影响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组成和种子萌发,而且影响着上层植被的演替;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使降水再分配过程浅层化,提高了浅层土壤水分的含量;而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的阻碍作用使深层土壤水分状况日益恶化,久之将导致区域内深根系植物的衰退,浅根系半灌木和草本植物得到发展,从而引起植被的演替。
张军红李永华姚斌
关键词:生物结皮土壤水分植被演替
不同固定程度沙地油蒿比叶面积和叶N含量的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了生长在不同固定程度沙地(固定、半固定和流动)上的油蒿比叶面积和叶N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固定程度沙地的土壤水分、养分和机械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沙地固定程度的增加,油蒿叶N含量显著增加,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油蒿比叶面积无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低于流动沙地;随着沙地固定程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状况逐渐恶化,土壤有机质和总N含量呈现递增的趋势,土壤中粉粒含量逐渐递增而细沙粒和粗沙粒含量减少。随沙地固定程度的增加,油蒿叶N含量增加,可以使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生长的油蒿获得与土壤水分丰富区植株相当的水分利用效率,即生长在同一地区的油蒿因环境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策略位移现象。
张军红侯新
关键词:油蒿比叶面积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
不同固定程度沙地油蒿叶水势的日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用WP4露点水势仪观测不同固定程度沙地上油蒿叶水势日动态,同时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油蒿叶水势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样地油蒿的叶水势均在5砄00最高,之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强,叶水势逐渐降低,直到中午13砄00左右达到最低值,此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叶水势又逐渐开始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蒿叶水势变化主要受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影响,大气相对湿度及土壤水分对油蒿叶水势的影响并不显著;中午13砄00以前3种沙地油蒿叶水势的基本情况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而15砄00~17砄00这段时间3种沙地油蒿叶水势与中午相反,这主要是由不同固定程度沙地上油蒿植株的年龄差异及浅层土壤水分自身的差异导致的。在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流动沙地上油蒿植株吸收水分的能力最强,而固定沙地上油蒿植株的吸水能力最弱,加之固定沙地自身匮乏的土壤水分条件,必将导致固定沙地上油蒿群落的衰退。
张军红
关键词:叶水势油蒿土壤水分毛乌素沙地
干旱区植物叶片大小对叶表面蒸腾及叶温的影响被引量:50
2013年
利用热及物质交换原理,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单叶尺度上建立了简单的叶温和水气蒸腾模型。模型通过预设值驱动,预设值参照干旱区环境及植物叶片特征设置。模拟结果显示:随气孔阻力的增加,叶片蒸腾速率降低,叶温升高;同一环境下,具有低辐射吸收率的叶片蒸腾速率和叶温更低,并且气孔阻力越大,这种差异越明显。另外,叶片宽度及风速是影响叶片蒸腾及叶温的重要因子。干旱地区植物生长季节,风速小于0.1m·s–1、气孔阻力接近1000s·m–1时,降低叶片宽度不仅有利于降低叶片温度,而且能够降低叶片蒸腾速率,从而实现保持水分,增强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的能力。
刘明虎辛智鸣徐军孙非窦立军李永华
关键词:叶温叶片蒸腾速率
沙棘果期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沙棘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沙棘的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8:00,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31-309.39g/h,至21:30基本下降到了极低值,夜间有明显的液流活动。2)沙棘茎干液流与直径呈正相关,直径为8.8cm和10.5cm的沙棘日累计液流量分别为14150.28g和17123.73g。3)沙棘白天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棘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为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太阳总辐射以及风速。
辛智鸣黄雅茹罗凤敏葛根巴图李新乐孙非郝玉光
关键词:茎流沙棘气象因子
沙棘液流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液流动态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沙棘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07:50,09:1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07-340.27 g·h-1;夜间有明显的液流活动。2)沙棘茎干液流与其基径相关,基径10.5、8.3和7.5cm的沙棘日累计液流量分别为16 593.26、14 907.08和14 101.83 g。3)沙棘白天液流动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沙棘植株茎干液流速率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10 cm处土温。
罗凤敏辛智鸣高君亮黄雅茹葛根巴图李新乐郝玉光
关键词:液流速率沙棘气象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