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N05YY08)

作品数:3 被引量:9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文斌王脉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意象图式
  • 1篇隐喻
  • 1篇隐喻解读
  • 1篇缘由
  • 1篇突显
  • 1篇图式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名转动词
  • 1篇不定性

机构

  • 3篇宁波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王文斌
  • 1篇王脉

传媒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被引量:57
2009年
本文通过对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讨论,发现四点:1)是汉英中许多形状量词能反映有形事物的四个维度;2)是一个形状量词往往就是人类观察事物的一种视角;3)是一种视角往往就是一种意象图式;4)是一种意象图式往往就是对有形事物的一种识解。本文认为,一个形状量词往往就是一种意象图式,而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通常会因认知主体的作用而发生转换。汉英中之所以出现"一物多量"的量词使用现象,是因认知主体的视角转换以及客观事物本身的多维性所致,由此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意象图式往往是动态的,具有不定性。
王文斌
关键词:意象图式不定性
论隐喻解读中的主体间性和隐喻间性被引量:17
2007年
在隐喻解读过程中,受喻者与施喻者两者之间存在着主体间性,这是实现隐喻间性的基本保证,而且唯有隐喻间性的实现,才能最终达致隐喻的成功解读。本研究认为,主体间性的存在是隐喻间性实现的条件,而隐喻间性的实现则是主体间性存在的归宿。
王文斌
关键词:隐喻解读主体间性
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被引量:17
2008年
以识解理论中的视角和突显两个方面为基本切入点,探讨名转动词生成的认知机制。其结论:名转动词的生成与语言使用者的识解方式密切相关,是其特定的视角定位和突显方式所致。
王文斌王脉
关键词:名转动词突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