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35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苗艳明严秀平杨成雄任呼博毕润成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室温磷光
  • 4篇磷光
  • 4篇MN掺杂
  • 4篇掺杂
  • 2篇室温
  • 2篇微波
  • 2篇聚乙烯亚胺
  • 2篇包覆
  • 1篇电子转移
  • 1篇电子转移过程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关系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沙星
  • 1篇室温磷光法
  • 1篇鲜重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环丙沙星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苗艳明
  • 2篇任呼博
  • 2篇杨成雄
  • 2篇严秀平
  • 1篇吕金枝
  • 1篇李瑜婷
  • 1篇毕润成
  • 1篇闫桂琴

传媒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Scienc...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番薯叶片性状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5
2014年
建立植物叶片生长预测模型是林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的热点与难点。以番薯(Ipomoea batatas)叶为研究对象,利用易测的叶长(L)、叶宽(W)和叶绿素含量(S)及其不同的组合作为模型拟合参数,建立了10个关于叶面积(LA)、叶饱和鲜重(SFW)和叶干重(DW)的预测模型,选择拟合度最好的3个模型作为LA、SFW和DW的预测模型,这3个模型分别为:LA=–22.995+5.322W+0.322L2(R=0.972)、SFW=0.459+0.000 034 1LWS(R=0.964)和DW=–0.064+0.016W+0.000 048 4LS(R=0.955);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A、SFW和DW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高度一致(R2>0.9,P<0.001),故可用于对实际未知叶片LA、SFW和DW的预测。该研究可为简化植物性状测定提供参考。
苗艳明吕金枝毕润成
关键词:叶面积干重番薯
微波-超声波辅助合成聚乙烯亚胺包覆Mn掺杂ZnS量子点用于室温磷光检测三磷酸鸟苷
利用微波-超声波辅助方法合成了水溶性聚乙烯亚胺包覆Mn掺杂ZnS量子点,并建立了基于该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检测三磷酸鸟苷(GTP)的新方法。该量子点对GT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区分GTP与其结构类似物三磷酸腺苷(AT...
任呼博杨成雄严秀平
关键词:室温磷光
文献传递
微波-超声波辅助合成聚乙烯亚胺包覆Mn掺杂ZnS量子点用于室温磷光检测三磷酸鸟苷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微波-超声波辅助方法合成了水溶性聚乙烯亚胺包覆Mn掺杂ZnS量子点,并建立了基于该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检测三磷酸鸟苷(GTP)的新方法。该量子点对GT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区分GTP与其结构类似物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胞苷(CTP)、三磷酸尿苷(U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该量子点的室温磷光对GTP的响应在3 min内达到平衡,其磷光增强值与GTP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GTP的检出限为0.6μmol/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癌细胞提取液中GTP的检测,为GTP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任呼博杨成雄严秀平
关键词:室温磷光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室温磷光法检测环丙沙星被引量:4
2015年
建立了基于3-巯基丙酸包裹的Mn掺杂Zn S量子点室温磷光性质定量检测环丙沙星的方法。方法不需要脱氧剂和诱导剂,并且能够有效的避免生物体液的自体荧光和散色光的干扰。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随着环丙沙星浓度的增大,Mn掺杂Zn S量子点室温磷光强度在590 nm处呈现出非常有规律的猝灭,其线性范围为1.2~60μmol/L,检出限(3σ)为0.3μmol/L。在人体血液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3%~106%。
李瑜婷苗艳明闫桂琴
关键词:量子点室温磷光环丙沙星
Mn-doped ZnS quantum dots/methyl violet nanohybrids for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sensing of DNA被引量:2
2011年
Mn-doped ZnS quantum dots/methyl violet nanohybrids were explored to develop a novel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RTP)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DNA. Methyl violet (MV)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s wa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quantum dots (QDs) to quench the RTP of the Mn-doped ZnS QDs through an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 under excitation. The addition of DNA recovered the RTP signal of the Mn-doped ZnS QDs due to the binding of MV with DNA and the removal of MV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Mn-doped ZnS QDs.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enhanced RTP intensity of the Mn-doped ZnS QDs/MV nanohybrids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DNA from 0.08 to 12 mg L-1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33.6 μg L-1.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for eleven replicate detections of the reagent blank was 3.7%.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DNA in spiked urine samples with recoveries of 96%-103%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nonspecific fluorescence.
HE YuYAN XiuPing
关键词:MN掺杂室温磷光ZNS电子转移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