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5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作洲杨慧陈媛媛李伟尹黎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中华水韭
  • 1篇气体交换
  • 1篇迁地
  • 1篇迁地保护
  • 1篇居群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流
  • 1篇碱度
  • 1篇管理策略
  • 1篇光合作用
  • 1篇CO
  • 1篇濒危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建德市林业科...

作者

  • 1篇陈媛媛
  • 1篇杨慧
  • 1篇李作洲
  • 1篇李洁琳
  • 1篇顾舒平
  • 1篇李伟
  • 1篇尹黎燕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碱度条件下中华水韭昼夜CO_2气体交换的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运用pH-drift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碱度条件下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的沉水叶片昼夜CO2吸收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华水韭的沉水叶片具有昼夜吸收水中CO2的能力,而不具备利用水中的HCO-3的能力,进一步证明了水生植物中华水韭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具有景天酸代谢(CAM)的特征。中华水韭沉水叶片光照条件下对水中CO2的吸收速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正相关于水中的CO2浓度。光照条件下,中华水韭的pH-drift实验的pH补偿点分别为(8.1±0.3)和(7.9±0.1)mmol·L-1,最终[CT]/Alk值为(1.009±0.01)和(1.022±0.004)。碱度对中华水韭夜晚CO2的吸收速率有显著的影响(F=38.73,p<0.0001)。总碱度1.70mmol·L-1溶液中的中华水韭沉水叶片在相对较低的CO2浓度(0.04±0.001mmol·L-1)水平下即表现出对CO2的净吸收。调查了野外一处中华水韭沉水种群的生境pH值及CO2浓度的昼夜变化,发现水体碱度约为1.59mmol·L-1,一昼夜的pH值波动不大,平均为(6.1±0.04),昼夜CO2浓度存在波动,午夜水中的CO2浓度是午后的近3倍。
顾舒平尹黎燕李洁琳李伟
关键词:中华水韭光合作用碱度
两种濒危水韭植物迁地保护居群的基因流动态及回归重建保育遗传管理策略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水韭(Isoetessinensis)安徽休宁、浙江建德和东方水韭(I.orientalis)浙江松阳三个孑遗居群的迁地保护居群开展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与遗传结构分析。7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在36个迁地保护亚居群的72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8·43。迁地保护亚居群均维持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707。迁地保护亚居群间遗传分化较低,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70,居群间具有较大基因流(Nm=3·59)。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水韭孢子或孢子体在沿主要水流方向上的长距离传播能力要强于弱水流方向上的短距离传播能力,水流动态对水韭植物的基因流有重要影响。这与UPGMA聚类分析中迁地保护亚居群按邻近位置或水流相通程度优先聚类的结果相一致,水流所带动的强大基因流导致了不同孑遗居群来源的迁地保护亚居群间的遗传混杂。建议在开展水韭植物的迁地保护或回归自然重建时,对具有地方适应分化或者显著性进化的水韭植物居群应相互隔离而不宜配置在一起,以避免远交衰退的遗传风险。
杨慧陈媛媛徐永星李作洲
关键词:迁地保护基因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