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20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20002)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先刚张祥龙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康德论亲子关系及其问题——创造和养育自由生命体的时间性辨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指出,人类两性的结合所创造出的后代享有一系列天生的权利,因为这个被创造者(子女)是一个自由生命体,而且其没有同意这个创造。由此权利,导致了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及一些权利。他又指出了"创造自由生命体"会遭遇到的解释困难,即去解释一个服从因果律的父母创造子女的过程,却创造出了一个超感性、超因果的被创造者的困难。这可以通过区分在时间中的创造与超时间或超感性的创造来克服,或起码可以证明这种创造是不自相矛盾的。本文将审视康德的这些观点,说明它们既有很启发人的一面,即将亲子关系当作与物自身相关的关系来处理,又有不少缺陷。首先,他用来避免上述解释困难的策略蔽于一端,因为时间在康德那里有感性的直观形式之一与先验想象力的表现形式的区别,而后者与"自由因"和"定言命令"是有关联的。一旦说到自由生命体的权利以及这些权利维持的时间,那么,断言这种生命体的被创造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涉及时间和感性肉身,这就很成问题。而且,康德未充分考虑到,父母也是自由的生命体,他们对于子女的权利并不完全基于子女的天生权利,而是也有自己的先天根基。康德赋予父母以过少的天赋权利与过多的后天权利,这是因为在他视野中的亲子关系是失衡的。
- 张祥龙
- 关键词:亲子关系
- 谢林哲学中的“流溢”观念
- 2010年
- 谢林哲学延续本原学说传统,在对最高存在及其与万物的关系的思考中反思了“流溢”这个古代哲学的重要观念。在谢林哲学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他对同一个“流溢”观念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并相应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拒绝作为逻辑必然过渡的流溢,赞成并主张二元本原学说意义上的流溢。
- 先刚
- 关键词:流溢二元论理性主义
- 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构想及其演进被引量:2
- 2010年
- 在谢林漫长的哲学生涯中,“世界时代哲学”时期(1811~1827)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历史和文本的背景出发,勾勒了“世界时代哲学”的基本构想,并通过对“时间”、“自由”、“存在”、“泛神论”、“单一神论”等若干概念的讨论,梳理了相关思想在“世界时代哲学”中的演进过程,以及这些思想与谢林的前期哲学及后期哲学的重要关联。
- 先刚
- 德国浪漫派的“哲学观”被引量:5
- 2012年
- 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理解为"Sophia",它不但是一种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知识(即科学),而且是一种能够贯穿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即智慧)。康德为哲学规定的主要任务是"Kri-tik",即借助于理性而对现存一切事物进行审查和反思,而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科学、智慧及其统一则被康德看作是一个只能无限趋近的理想。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影响下,以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派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德国浪漫派一方面主张哲学应当克服时代精神的分裂状态,回到古典的无所不包的"Sophia",另一方面又把批判的矛盾指向哲学自身。在施莱格尔看来,哲学的任务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不断提问的过程。这种观点被后来的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继承,在实际上加剧了哲学与科学(智慧)之间的分裂。相比之下,诺瓦利斯并没有把"答案"与"提问"绝对对立起来,他认为,个别哲学遭遇的困境应该在一种"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中遭到扬弃,而这个思想恰恰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谢林和黑格尔)的理想达成一致。
- 先刚
-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
- 黑格尔和谢林论中国在“普遍历史”中的地位被引量:6
- 2011年
- 黑格尔和谢林的历史哲学体系继承了康德的"普遍历史"思想。在这两位哲学家的历史哲学构想中,中国都占据着一个确定的地位。然而,通过对这个地位的深入分析表明,黑格尔是把中国看作普遍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而谢林则是强调中国游离于普遍历史进程之外的独特性。相关分析既让我们认识到了黑格尔和谢林的历史哲学的分野,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中国精神的特性,以及它在历史中的真正地位。
- 先刚
- 关键词:黑格尔中国文化历史哲学德国古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