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18)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7
相关作者:尹庆水戴建强古正涛马向阳章凯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枢椎
  • 8篇寰枢
  • 8篇寰枢椎
  • 6篇经口
  • 5篇术后
  • 4篇入路
  • 4篇经口咽入路
  • 4篇口咽入路
  • 4篇关节
  • 3篇术后肺部并发...
  • 3篇螺钉
  • 3篇肺部
  • 3篇肺部并发症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医院获得性
  • 2篇医院获得性肺...
  • 2篇手术
  • 2篇前路
  • 2篇寰枢关节

机构

  • 13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尹庆水
  • 6篇古正涛
  • 6篇戴建强
  • 5篇马向阳
  • 5篇章凯
  • 4篇吴增晖
  • 4篇艾福志
  • 4篇王建华
  • 3篇夏虹
  • 3篇郑国栋
  • 2篇张亮达
  • 2篇麦小红
  • 2篇王智运
  • 2篇邓小玲
  • 1篇刘云松
  • 1篇邓莉萍
  • 1篇陈旭琼
  • 1篇魏朝红
  • 1篇刘娟
  • 1篇刘景发

传媒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口寰枢椎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的前瞻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索围术期规范化防治措施对经口寰枢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5-01-2009-06经口寰枢椎术患者(A组)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09-06-2010-06行围术期规范化防治措施的经口寰枢椎术患者(B组)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改进并规范了围术期防治措施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寰枢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只要重视围术期的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古正涛戴建强郑国栋张亮达
经口寰枢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4例经口寰枢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分为PPCs组与非PPCs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C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04例患者中23例出现PPCs,发生率为22.1%。PPCs组与非PPCs组比较结果显示,气管导管留置时间(>4d)、术中输液量(>3500ml)、手术时间(>6h)、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A~D)、吸烟史、低蛋白血症(<35g/L)、低钠血症(<135mmol/L)及低体重指数(BMI<18.5)等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寰枢椎手术PPCs发生率高,应重视各种易致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PPCs的发生。
古正涛戴建强吴增晖尹庆水马向阳
关键词:经口咽入路术后肺部并发症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儿童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报道5例9岁以下儿童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寰枢椎不稳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病例,介绍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患儿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岁~9岁8个月,平均77.6个月。其中枢椎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椎不稳1例,寰枢椎外伤性不稳定1例,寰枢椎发育性不稳定3例。所有患儿均有颈痛、颈椎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术前常规行颈椎X线照片(包括动力位)、颈椎MRI及颈椎三维CT扫描,并利用三维CT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rapidprototyping,CAD-RP)技术制作寰枢椎模型及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固定融合。其中1例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关节不稳的病儿,后路手术完成后行经口前路齿突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平均出血100~300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患儿恢复良好,CT扫描螺钉位置正确。经3~6个月随访,患儿暂无不良反应。结论儿童寰枢椎不稳可以应用3.5mm直径的螺钉行椎弓根固定,C型臂X线机、三维CAD模型以及螺钉置入导板的运用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率。
夏虹艾福志王建华马向阳章凯王智运吴增晖尹庆水
关键词:寰椎枢椎关节不稳定性儿童
经口寰枢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经口入路为颅脊交界区和寰枢椎腹侧病变的直接路径和安全显露方式,这种入路可有效治疗多种寰枢椎疾患。寰枢椎疾患患者术前多存在呼吸功能减退,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高,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对术后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制订护理措施预防PPCs的发生提供参考。
邓小玲刘娟尹庆水戴建强古正涛魏朝红邓莉萍
关键词:经口咽入路肺部并发症
多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组合应用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评价3种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和2种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构成的钉棒组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32例患者施行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进行椎弓根螺钉或交叉椎板螺钉固定。结果全组病例获钉棒固定,其中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24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36枚,侧块螺钉4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40枚,椎板螺钉24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12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3~22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寰椎和枢椎螺钉可进行多重组合,为上颈椎后路提供灵活多变的短节段固定,增加了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
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章凯王建华艾福志杨进城麦小红刘景发
关键词:寰椎枢椎螺钉固定关节不稳定性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进行固定螺钉拔出力实验,评估TARP系统枢椎前路椎弓根和关节突下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 6例C1、C2椎体新鲜标本左右双侧均行螺钉固定,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枢椎螺钉分别采用椎体、前路椎弓根及关节突下固定,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TARP系统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钉道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546.45±85.07)N与枢椎前路椎弓根螺钉(593.14±97.77)N的最大拔出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枢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拔出力明显强于枢椎椎体和关节突下螺钉,枢椎关节突下螺钉(469.94±73.32)N拔出力明显强于枢椎椎体螺钉(395.15±75.07)N。结论 TARP系统枢椎螺钉固定采用前路椎弓根及关节突下固定优于枢椎椎体固定,固定安全可靠。
吴峰尹庆水
关键词:枢椎螺钉生物力学
颈脊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伤72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HAP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并采用χ2检验比较CSCI平面、程度与HAP发生、再次感染及耐药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共33例(26.8%)患者出现51例次HAP,其中C1~C4 CSCI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39.2%(20/51)、13.7%(7/51)、58.8%(30/51,按例次计算),C5~C7损伤患者分别为18.1%(13/72)、6.9%(5/72)、20.8%(15/72),C1~C4损伤者与C5~C7损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CSCI患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56.3%(18/32)、28.1%(9/32)、68.8%(22/32,按例次计算),不完全性CSCI者分别为16.5%(15/91)、3.3%(3/91)、20.9%(19/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51例次)H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3.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7.20%)、铜绿假单胞菌(15.05%)、大肠埃希菌(13.98%)、鲍曼不动杆菌(10.75%);革兰氏阳性(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0%);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60%)。G-杆菌和G+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G-杆菌以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最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CSCI患者HAP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CSCI平面及程度明显相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
古正涛邓小玲郑国栋张亮达戴建强尹庆水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
气囊漏气试验指导TARP内固定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气囊漏气试验(cuff-leaktest)对确定经口入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机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rARP内固定手术后入OICU监护并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按判断拔管时机方式的不同分为气囊漏气试验指导拔管组(65例)和经验性拔管组(87例),前者主要根据气管导管气囊放松后以呼吸囊通气时咽喉部的气流声音决定患者能否拔管;后者通过观察患者舌体和咽后壁的肿胀程度决定能否拔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及术后带管时间。结果:气囊漏气试验指导拔管组再插管率为1.50%,经验性拔管组再插管率为3.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漏气试验指导拔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为:〈24h者27例、24~48h者29例、〉48h者9例,经验性拔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为:〈24h者15例、24—48h者36例、〉48h者36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TARP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气囊漏气试验可以更为准确地判定拔管时机,较经验性拔管方法有效地缩短术后带管时间。
刘云松古正涛许文平戴建强邓小玲尹庆水
道路交通伤致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致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以期提高救治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64例因交通伤致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男57例,女7例;年龄4~65岁,平均43.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5 h~7 d,平均39.7 h.根据8 h内入院和8 h后入院分为A、B两组.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4例,B级23例,C级17例,D级10例.所有患行均接受激素治疗,5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A、B两组患行的ASIA分级改善率.结果 64例患者无一例死亡,获6~24个月(平均17.3个月)随访.A组26例患者中,治疗后有22例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平均改善等级为1.5±0.9.B组38例患者中,治疗后有12例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平均改善等级为0.9±0.6,A组改善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ASIA改善等级为1.1.结论 交通伤导致的脊髓损伤程度重,治疗效果不理想,转送救治时间长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有必要改进急救器械和转送方式.
王智运尹庆水章凯王非马向阳
关键词:脊髓损伤
颈椎前路减压与椎内静脉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范围与椎内静脉丛出血问题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和12具经防腐固定的完整的成人颈部标本(C1~T1),对椎体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前脚与横突孔内壁垂直距离及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等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椎内前静脉丛潜行于后纵韧带内,紧贴硬脊膜背面,两条纵行血管间形成横行交通支;在C3~C7相应椎体,钩突内侧缘与横突孔内壁间距为(5.25±0.85)mm,C3~C7相应节段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从(11.13±0.20)mm增大到(14.98±0.27)mm。C3~C7钩突前角间距从(14.60±1.03)mm增大到(21.51±1.91)mm,钩突前后径均大于11mm。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在此范围内,可完全显露椎内静脉丛两侧纵行静脉,从而有效地处理椎内静脉丛术中出血问题,手术安全,减压彻底。
刘丰尹庆水吴锐辉艾福志权日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