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5029)

作品数:44 被引量:627H指数:17
相关作者:郑有飞王传海何都良张星赵晓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7篇小麦
  • 10篇UV-B辐射
  • 7篇UV
  • 5篇生长发育
  • 5篇酸雨
  • 5篇气象
  • 5篇麦田
  • 4篇玉米
  • 4篇灾害
  • 4篇生理特性
  • 4篇气候
  • 4篇气象灾害
  • 4篇紫外辐射
  • 4篇胁迫
  • 4篇UV-B
  • 4篇菠菜
  • 3篇种子
  • 2篇冬小麦
  • 2篇蚜虫
  • 2篇叶面

机构

  • 2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8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宁夏气象防灾...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苏州大学
  • 1篇福建省大气探...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作者

  • 38篇郑有飞
  • 20篇王传海
  • 9篇何都良
  • 8篇张星
  • 7篇赵晓莉
  • 7篇何雨红
  • 6篇胡正华
  • 4篇张荣刚
  • 4篇肖薇
  • 4篇张春桂
  • 3篇陈惠
  • 3篇高桂枝
  • 3篇闵锦忠
  • 2篇代华兵
  • 2篇王鑫
  • 2篇索福喜
  • 2篇徐建强
  • 2篇杨荣敏
  • 2篇林晶
  • 2篇吴荣军

传媒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生态环境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气象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2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V-B辐射增加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研究UV-B辐射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增加UV-B,对小麦品种宁麦2号的有关性状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UV-B增加能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下降,粒重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比较小麦同一花位的粒重,UV-B增加导致小麦粒重显著下降,同时导致粒重较低的高花位籽粒数减少。由于UV-B增加显著降低小麦粒重的效应被高花位籽粒数减少所抵消,所以最终平均粒重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
王传海郑有飞闵锦忠沈益群王鑫
关键词:UV-B辐射小麦花位粒重
郑州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1
2007年
利用统计和突变分析方法,对郑州气候(1956~2003年)和4种乔木物候(1986~2003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物候期与平均温度、日照的相关性以及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分析发现:(1)郑州近50a来在冬、春季升温现象明显;日照在夏季下降最为显著,冬季其次,但在2~4月份历年呈弱上升趋势。(2)物候期变化趋势表现在展叶、开花、果熟期(除楝树外)呈提前趋势,落叶期略有推迟,绿叶期延长,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春季物候期(除垂柳外)提前10d左右。(3)平均温度是影响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温度每升高1℃,春季物候平均提前6d左右,绿叶期延长9.5~18.6d;物候期突变一般发生在温度突变之后。以上分析说明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通过分析和掌握气候和物候变化规律,了解其对当地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可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柳晶郑有飞赵国强陈怀亮
关键词:物候期气候变化温度
基于MODIS数据的台湾海峡SST区域遥感监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SeaDAS模型开展基于MODIS数据的台湾海峡海洋表面温度SST遥感监测时,发现SeaDAS模型在台湾海峡中部SST的监测精度能够满足要求,但在台湾海峡近岸SST的监测误差明显偏大。为此根据2003—2006年台湾海峡近岸观测站点和台湾海峡中部浮标的实测SST数据,采用线性多通道算法建立台湾海峡SST区域遥感监测统计模型,并选择2007年30个SST数据样本对区域统计模型的监测效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台湾海峡海域采用SeaDAS模型监测SST绝对误差的平均值是1.2℃,标准差是0.69℃,而采用区域统计模型监测SST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下降到0.89℃,标准差下降到0.52℃,区域统计模型优于SeaDAS模型。
张春桂任雍蔡义勇曾银东张星
关键词:卫星遥感SSTMODIS台湾海峡
紫外辐射增强对玉米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8
2007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运用t检验和紫外线反应指数,分析研究了UV-B辐射增加对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对玉米成苗期的地上部分和根系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对根系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地上部;UV-B辐射增加对玉米苗期(三叶期前)的地上部分有显著的影响,而对根系的生长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于更全面地了解UV-B辐射增强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荣军郑有飞王传海胡正华
关键词:UV-B玉米根系营养供应
上海市月降尘量与气象因子间关系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本文利用上海市1993~2003年月降尘量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说明、物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降尘量的年、月际变化,表明:降尘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降尘量月际变化的高值出现在春、夏季月份,与北方燃煤量大的城市差别较大。同时更为详细地研究了降尘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向、风速频率和雨日数是影响降尘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温度、湿度对降尘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并简要说明了影响机制,解释了年、月际变化。
张国宏谈建国郑有飞魏海萍阴俊
关键词:气象因子
UV-B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03年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紫外辐射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UV -B增加 ,导致株高变矮 ,叶面积降低 ,绿叶数、叶龄下降 ,干物重减少 ,发育期延迟 ,产量降低 ,玉米叶片类黄酮含量增加 ,叶绿素含量降低。
张荣刚何雨红郑有飞
关键词: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大田栽培自然光
UV-B增强对菠菜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大田栽培试验方法在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增强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菠菜的干重、叶面积、绿叶数、株高生长均呈降低趋势,而且UV-B越强,降低程度越大;UV-B辐射增加,菠菜叶片类黄酮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光合作用减弱。
赵晓莉张容刚郑有飞王传海
关键词:菠菜生长发育生理特性
南京和宁夏地区UV-B辐射增强对小麦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对比分析了南京地区和宁夏地区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小麦比中高海拔地区小麦对UV-B辐射增强敏感,南京地区UV-B辐射增强抑制小麦生长、减小LAI,抑制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宁夏地区UV-B辐射增强抑制株高,抑制生殖生长时期LAI和干物质累积,增加营养生长时期LAI和干物质累积,使经济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减少。
王连喜肖薇王传海苏占胜李福生郑有飞
关键词:小麦
上海市近15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研究被引量:58
2006年
利用了上海市1990-2004年逐日4个时次的气象资料,运用修正的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和国家标准GB/T13201—91规定的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了逐日四个时次的稳定度等级和混合层的厚度,分析了各类稳定度频率和混合层厚度的逐年、逐月和不同时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量对该地区大气稳定度的影响较大;风速对该地区混合层厚度影响较大。
杨勇杰谈建国郑有飞陈舜华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
UV-B辐射增加对黑麦草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简报)被引量:13
2005年
本试验在大田群体条件下,研究了UV B辐射增加对黑麦草营养生长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辐射强度增加导致黑麦草的茎、叶干重显著下降;UV B辐射增加对黑麦草根、茎、叶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UV B辐射增加对黑麦草三叶期前的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
王传海郑有飞王鑫杨荣敏吴晓云
关键词:黑麦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