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13)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石存斌吴淑勤曾伟伟王庆常藕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胞菌
  • 2篇嗜水气单胞菌
  • 2篇气单胞菌
  • 2篇草鱼
  • 2篇草鱼呼肠孤病...
  • 1篇血清
  • 1篇药效
  • 1篇遗传进化
  • 1篇遗传进化树
  • 1篇疫苗
  • 1篇云斑
  • 1篇云斑尖塘鳢
  • 1篇鳃病
  • 1篇三重PCR
  • 1篇生产工艺
  • 1篇史氏鲟
  • 1篇塘鳢
  • 1篇强力霉素
  • 1篇温和气单胞菌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篇吴淑勤
  • 5篇石存斌
  • 3篇王庆
  • 3篇曾伟伟
  • 2篇张乐生
  • 2篇刘宝芹
  • 1篇丁运敏
  • 1篇沈丹怡
  • 1篇艾晓辉
  • 1篇陶家发
  • 1篇赖迎迢
  • 1篇李凯彬
  • 1篇李宁求
  • 1篇罗霞
  • 1篇刘春
  • 1篇卢彤岩
  • 1篇张超
  • 1篇常藕琴
  • 1篇任燕
  • 1篇王荻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云斑尖塘鳢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3
2010年
2009年10月,广东顺德地区一云斑尖塘鳢养殖场暴发不明病因疾病,发病尖塘鳢体长15—18 cm不等,死亡率约85%,濒死尖塘鳢从池塘底层游至水面,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死亡尖塘鳢腹部膨大,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从内脏器官肝脏、脾脏和肾脏未分离到致病菌。病鱼内脏组织研磨过滤除菌后,腹腔注射20尾尖塘鳢,7d后开始出现死亡,10d后全部死亡,对照组无死亡。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鱼的病理切片显示肝脏、脾脏和肾脏出现大量肿大细胞,超薄切片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脾脏和肾脏观察到大量病毒颗粒。电镜下病毒呈六边形,直径约135 nm,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针对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鱼的DNA作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利用NCBI的Blast搜索,结果显示扩增序列与肿大细胞病毒属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闪电丽鱼虹彩病毒(DGIV)和条石鲷虹彩病毒(RBIV)MC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98.1%和94.7%。利用MCP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导致云斑尖塘鳢发病死亡的病毒为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暂命名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MSGIV)。
王庆曾伟伟刘春李凯彬常藕琴潘加雄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MCP
TAIL-PCR方法克隆约氏黄杆菌aroA基因序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草鱼烂鳃病病原约氏黄杆菌芳香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合成基因aroA的全序列。[方法]以草鱼烂鳃病病原M16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利用5′和3′的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与随机引物,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菌株M165的aroA基因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预期扩增结果相符;测序结果分析表明,aroA基因序列全长1 230bp,编码410个氨基酸。aroA蛋白序列与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的aroA蛋白质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TAIL-PCR方法为基因全序列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aroA基因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阐明aroA等营养相关因子对鱼类烂鳃病病原的致病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刘礼辉李宁求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烂鳃病
在斑点叉尾血清中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药动-药效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合理应用强力霉素治疗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细菌性败血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斑点叉尾血清中强力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ila)的活性,数据使用3p97和kinetica4.4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血清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0μg/mL。斑点叉尾按20 mg/kg体重的剂量口灌强力霉素后,药物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血浆药物达峰时间(Tmax)为2.57h,峰浓度(Cmax)为1.72μg/mL,消除半衰期[T(1/2)β]为38.63h。在半效应室内,半效浓度参数(EC50)为16.95h,即血清药物浓度为1.41μg/mL时可产生50%最大效应。PK-PD同步模型参数Cmax/MIC血清为0.86,AUC0→24h/MIC血清为20.57h。通过抑制效应的Sigmoid Emax模型方程可得到临床起到抑菌效果的最佳给药剂量范围为10.68—41.42 mg/kg体重。临床上发生斑点叉尾细菌性败血症时的最佳给药方案建议为:对出现临床病状的斑点叉尾以41.42 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拌饲投喂进行治疗,1次/d。临床上预防斑点叉尾细菌性败血症时以10.68 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拌饲投喂,1次/d。
艾晓辉丁运敏汪开毓刘永涛沈丹怡
关键词:强力霉素嗜水气单胞菌
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S4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是本实验室从患出血病草鱼体内分离到的一个新毒株,已完成部分基因序列的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873株相比,仅为20%~30%之间。因序列差异较大,无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来扩增和分析其基因序列,采用单引物扩增技术,对HZ08株S4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S4全长为2263 bp,最大的ORF编码717个氨基酸,推导出其表达的蛋白约为79 kDa。正如其他基因节段,基因末端也含有保守碱基序列5'(GUAAUUU…UUCAUC),3'。S4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宿主的其他呼肠孤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同源性最大,其次是和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的非结构蛋白mu-NS以及禽呼肠孤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同源性较大,表明S4可能表达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基于S4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HZ08株单独作为一个分支,与同宿主的其他呼肠孤病毒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与其他呼肠孤病毒则相对较远。这提示HZ08株可能是多个毒株的遗传信息经长期的遗传进化而得,综合其它已知序列信息,推测HZ08株可能为呼肠孤病毒的一个新成员。
曾伟伟王庆张超张乐生刘宝芹刘永奎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遗传进化树
气单胞菌二联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初步建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二联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用50 L发酵罐培养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确定发酵培养时间、甲醛灭活浓度及与佐剂乳化比例,对制备的疫苗进行质量检测,并分析佐剂与无佐剂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50 L发酵罐培养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菌株10~12 h时,A650值达峰值;0.3%的甲醛于37℃灭活24 h,可完全灭活菌液;以灭活菌液与佐剂1∶1.5比例混合较合适;制备的佐剂二联灭活疫苗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免疫保护效果优于无佐剂二联灭活疫苗。结论已初步建立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二联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
陶家发任燕罗霞赖迎迢康光辉张悠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灭活疫苗
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给我国淡水鱼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变异迅速和复杂的病原学是导致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已发表的全基因组或部分节段基因序列信息,总体上可以将草鱼呼肠孤病毒分为Ⅰ、Ⅱ和Ⅲ三个类型。本研究针对...
曾伟伟王庆王英英张乐生刘宝芹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PCR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恩诺沙星对2种鲟细胞色素P450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100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口服给药5天,停药2天后对其肝脏组织中微粒体蛋白浓度及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P450)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鲟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P450酶,且史氏鲟体内微粒体蛋白浓度5.029mg/g肝重及P450酶活性0.102nmol/(mg·min)均高于小体鲟相应的4.833mg/g肝重和0.088nmol/(mg·min)。而恩诺沙星对史氏鲟及小体鲟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给药浓度从0mg/kg到100mg/kg的增加,2种鲟体内的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且史氏鲟体内P450酶活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小体鲟,至100mg/kg给药组,两者差值仅为0.003nmol/(mg·min)。对于探讨恩诺沙星在2种鲟体内的药物代谢及其与细胞色素P450酶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卢彤岩陈琛李绍戊王荻
关键词:恩诺沙星史氏鲟小体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