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69)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6H指数:8
- 相关作者:齐述华江丰王点廖富强刘冲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11
- 2018年
-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 熊恬苇江丰齐述华
- 关键词:稀土矿区植被恢复遥感监测
- 1981—2013年桃江流域径流与泥沙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人类活动对桃江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为赣江源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利用1980,200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模型模拟桃江流域1981—2013年的径流与泥沙,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定量评价居龙滩水电站的拦沙效应。[结果](1)SWAT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桃江的径流与泥沙,其中月径流模拟的Ens为0.92,月泥沙模拟的Ens为0.8;(2)198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桃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很小;(3)桃江流域以轻度侵蚀为主,草地侵蚀模数最大,林地绝对产沙量最大;(4)居龙滩水电站对桃江的泥沙具有较强的拦截作用,2007—2013年预计拦沙量为7.78×10~6 t,约占桃江流域输沙总量的77.5%。[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不是引起桃江流域径流和泥沙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居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对桃江泥沙影响显著。
- 李志强齐述华刘旗福仝兴庆刘贵花郑海金
- 关键词:SWAT模型径流模拟
- 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土地返耕利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 杨柳江丰谢正磊王军邦廖富强齐述华
- 关键词:土地利用退田还湖鄱阳湖遥感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赣南柑橘果园遥感信息提取被引量:8
- 2018年
- 选择春、秋季低云量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构建包含有多光谱地表反射率、光谱指数、几何纹理和地形因子的分类特征集,通过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开展赣南柑橘果园空间分布遥感制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春季影像提取的柑橘果园整体精度为91.12%,Kappa系数为0.88,优于秋季影像提取结果;随机森林算法在赣南柑橘果园识别制图中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较好的适用性,利用降维的分类特征提取柑橘果园也具有较高精度;赣南柑橘果园面积约1 794.26 km^2,具有一定比例的陡坡种植现象,寻乌、信丰、安远等3县的柑橘果园呈现规模化、连片化的景观.
- 徐晗泽宇刘冲齐述华赵国帅
- 关键词:遥感柑橘果园
-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被引量:14
- 2016年
- 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 Wa SSI-C 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 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 刘冲齐述华汤林玲何蕾
- 关键词:蒸散气候变化植被恢复鄱阳湖流域
-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与降雨量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尾松林水土流失规律,从水土流失主要控制因子———降雨因子出发,通过对红壤侵蚀区不同林下配置模式马尾松林径流试验小区2009-2011年的产流、产沙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各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性相关,回归模型主要以一元二次回归最优,个别小区以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最优,其中以马尾松地表裸露小区模拟方程可决系数最大;②各雨型在同一郁闭度条件下,除去郁闭度为0%的小区外,各小区基本满足乔+地表裸露>乔+百喜草>乔+胡枝子,伴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各小区的径流系数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尤其在暴雨和大暴雨以上的雨型更加明显;③产沙方面,各雨型条件下,除去郁闭度为0%的小区和个别郁闭度为24%的小区外,基本上满足乔+地表裸露>乔+胡枝子>乔+百喜草。
- 胡建民宋月君杨洁肖龙汪邦稳
- 关键词:水土流失降雨量马尾松林南方红壤区
- 2000~2013年鄱阳湖流域蒸散量时空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蒸散是陆地表面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水循环等领域的重要参数。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鄱阳湖流域5个主要子流域水文控制站监测流量资料和气象站监测降水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各子流域年度蒸散,验证MODIS蒸散数据产品(ETMOD),并分析20002013年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变化状况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ETMOD具有较高的精度,年蒸散量的平均误差为165.9 mm,平均相对误差为9.78%;(2)20002013年鄱阳湖流域的年蒸散变化范围875.4912.2 mm;鄱阳湖流域总蒸散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几'字形季节变化特征;(3)从蒸散量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看,鄱阳湖平原区蒸散量低,周边的山地丘陵区较高;各子流域的蒸散量表现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修水流域>饶河流域;(4)土地利用方式对蒸散量有显著的影响,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蒸散量表现为:林地>农田>草地>未利用地。
- 朱婧瑄齐述华刘贵花王点王点
- 关键词:蒸散鄱阳湖流域
-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被引量:48
- 2015年
- 在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于2000年全面禁止之后,受中国长江中下游房产建筑行业的砂石需求的驱动,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这种规模化的采砂行为对鄱阳湖的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还缺乏定量研究。本研究通过利用地形数据、水文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鄱阳湖2001-2010年的采砂场的空间分布和采砂量,定量分析了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水文和泥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2001-2007年鄱阳湖采砂船主要集中于松门山以北的通江河道,2007年以后采砂行为扩张到鄱阳湖中部;2 2001-2010年间,鄱阳湖采砂面积范围大约为260.4 km2,挖沙平均深度4.95 m,采砂量达到1.29×109m3或2154 Mt,体积上相当于使鄱阳湖库容增加了6.5%,重量上相当于1955-2010年以来鄱阳湖自然沉积量的6.5倍;3鄱阳湖采砂通过扩大通江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加快了湖水注入长江速率,是引起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4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长江河道的泥沙平衡。
- 江丰齐述华廖富强张秀秀王点朱静瑄熊梦雅
- 关键词:采砂水文效应鄱阳湖
- 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磷流失比较被引量:39
- 2014年
-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红壤坡耕地典型旱作模式(花生常规种植)的土壤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所产生的氮、磷流失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壤中流和地表径流产流特征差异显著,壤中流产流时间滞后于地表径流,但产流时间长、产流量大,壤中流产流量占总径流量52.26%~67.19%,是红壤坡耕地重要的径流形式。(2)壤中流与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地表径流养分输出浓度表现为降雨初期较高而后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壤中流养分浓度在整个径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3)壤中流总氮、硝态氮含量是地表径流相应养分含量的5.97~22.19,7.82~42.57倍。壤中流的氮素输出以硝态氮为主,铵态氮较少,其硝态氮浓度是铵态氮的5.73倍以上。壤中流在红壤坡耕地降雨径流中占有相当份额,壤中流中流失的养分不容忽视。
- 郑海金胡建民黄鹏飞王凌云万佳蕾
-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养分流失壤中流地表径流红壤坡耕地
- 结合GLAS和TM卫星数据的江西省森林高度和生物量制图被引量:8
- 2018年
- 针对光学遥感受云雨天气的影响,并存在植被指数饱和、穿透性差而难以到达森林冠层以下等问题,不能有效反映植被垂直结构信息,难以准确地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以大光斑激光雷达GLAS数据、Landsat TM光学遥感影像数据以及野外实测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江西省森林的平均冠层高度模型和森林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GLAS数据提取出波形特征参数、ASTER GDEM数据提取出地形特征参数与实测树高数据建立森林冠层高度模型,获取离散的林冠高度,可以较好消除地形对GLAS波形的影响;通过建立Landsat TM数据计算的NDVI与离散林冠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大尺度连续森林冠层高度的制图;并利用林冠高度与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幂函数关系估算森林生物量。因此,大光斑激光雷达GLAS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联合,能充分发挥多源遥感的优势,实现连续冠层高度和森林生物量的反演。
- 廖凯涛齐述华王成王点
- 关键词:光学遥感树高森林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