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20010)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威邴正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日报社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国社会
  • 2篇中国社会工作
  • 2篇社会工作
  • 1篇底层关怀
  • 1篇底层社会
  • 1篇动员
  • 1篇业主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华民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整合
  • 1篇社区化
  • 1篇群众
  • 1篇群众参与
  • 1篇主义
  • 1篇转型社会
  • 1篇资源动员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发展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日报社

作者

  • 5篇刘威
  • 1篇邴正

传媒

  • 2篇中州学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梦与当代文化发展
2014年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就是一个有梦想的民族。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儒家的小康社会与天下大同的思想之中。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现实追求。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精神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面对全球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弘扬中国精神。
邴正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文化发展
“一个中心”与“三种主义”——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再出发被引量:15
2011年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支配下,中国社工界在一种西方与本土的二元对立语境中设想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亦在西方先进与本土落后的两相对比中表达与国际接轨的愿景,更是在现代专业标准与传统助人惯习的优胜劣汰中择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行业标准。中国社会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多种助人系统并存的悖论实际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接、矛盾和互动,而不是单向的"化"。只有坚持实践本位,在选择、融合与超越之中突破"一个中心"和"三种主义"的桎梏,才能避免抽象理念化和意识形态化建构的误导,真正建立不同于现有理论框架并具有鲜明自主性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
刘威
关键词:本土化本土资源
从“去单位化”到“去社区化”——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结”与“解”被引量:5
2011年
解开转型时期城市基层社会整合和秩序建构的"结",应该跳出"社区",从社区居委会之外寻求答案。作为制度文本中的"自治组织"和制度实践中的"政府末梢",社区居委会在承接城市基层再整合功能的过程中显得"有心无力"与"力不从心"。商品住宅区业主们经由"组织化"和"运动化"的维权实践,实现了从"自在小区"到"自为小区"的转变,拓展了城市基层的新公共空间。就此言之,从行政化"社区"到生活化"小区",不仅意味着群体生活空间和价值认同的巨大转换,更预示着一种社会整合方式的深层变革,它真正实现了从"整合社会"到"社会整合"的逻辑重组。如此这般社会自组织生长和公民权发育的过程,不仅回答了"社会整合如何可能"的问题,亦解开了"由谁来整合"的"结"。
刘威
关键词:社会整合业主公民
“朝向底层”与“深度在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立场及其底层关怀被引量:17
2011年
底层社会是一种社会存在,也是一种价值关怀,还是一种研究立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研究尚未获得开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学理支撑,究其原因,在于各种理论范式的束缚和分析框架的约制,使本身根植于底层社会的社会转型议题囿于宏大叙事、结构秩序的窠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研究过程亦悬置于底层生活层面之上而与底层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富有底层意识和底层关怀的底层社会研究,要求研究者理清底层行动者"行动逻辑"的二重分殊,特别关注底层行动者真实和变通的存在方式与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总体性安排之间的距离;强化"深度在场"意识,以底层社会的内部眼光来凝视底层行动者的遭遇及命运;用"积极干预"重塑研究者的行动立场,向行动者或研究者揭示抗争行动背后的关系实质。
刘威
关键词:底层社会底层关怀
“和而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分殊与经验会通被引量:12
2010年
中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呈现出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草根社会工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权力本位、行政逻辑主导的民政社会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权威主义传统的延续,权利本位、专业逻辑主导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中心主义的散播,关系本位、实用逻辑主导的草根社会工作是转型社会儒家家族文化传统的回潮。正是社会工作三重实践形式之间的彼此分离、三类社会理解的相互对立和三种价值理念的深度碰撞,造成当下特有的"社会工作现象"。摆在中国社会工作面前的最大任务,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通中国经验与国际通则之间、本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传统惯习与现代潮流之间的沟通屏障,在对话和整合之中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经验的融会贯通。
刘威
关键词:社会工作和而不同
回归国家责任:公益慈善之资源动员及群众参与的新传统被引量:13
2010年
在慈善资源动员这一公共生活领域,重新引入"国家"这一变量,拓展"国家"角色的活动空间,旨在打破许多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决定论假设,反思既有慈善救助研究的"公民社会逻辑"。改革开放以来,在公益资源的动员过程逐渐褪去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回归日常生活常态的同时,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慈善资源的募集也随之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再国家化"过程。转型时期的慈善公益参与,仍然具有很强的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动员、群众参与的传统烙印。为了重塑国家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责任边界,维持国家自主性和社会自主性的相互共生关系,我们必须站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面上,在资源动员的国家权能和社会力量的自由意志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协调与平衡。
刘威
关键词:群众参与新传统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