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20021)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钱广荣余亚斐路丙辉王艳郑奕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伦理
  • 6篇道德
  • 4篇伦理思想
  • 4篇和谐伦理
  • 4篇和谐伦理思想
  • 2篇儒学
  • 2篇文化
  • 2篇析论
  • 1篇当代传承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文化
  • 1篇道德文化建设
  • 1篇道德意蕴
  • 1篇道德责任
  • 1篇道德治理
  • 1篇德教
  • 1篇德文
  • 1篇德治
  • 1篇养心
  • 1篇拥堵

机构

  • 15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钱广荣
  • 2篇路丙辉
  • 2篇余亚斐
  • 2篇王艳
  • 2篇郑奕
  • 1篇刘桂荣
  • 1篇郭淑新
  • 1篇吴先伍
  • 1篇王振钰

传媒

  • 5篇齐鲁学刊
  • 5篇道德与文明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理论界
  • 1篇唯实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文明样式及其当代传承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是以儒学为主导、道佛"附儒"构成的和谐伦理思想体系,其文明样式反映了以高度集权政治适应普遍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结构的客观要求,在"涉世"、"忘世"、"出世"可"圆融"的意义上维护了国家安宁和社会稳定,培育了中华民族推崇和谐的优秀品质。其当代承接和创新,需要厘清认识论理路,把握方法论路径。
钱广荣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屈原“他人”思想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被引量:4
2010年
先秦时期中原王道文化和天命惟德观念普遍流行,"他人"思想融合在仁政的推崇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之中。屈原作为楚国王族的后裔与政治家,其"他人"思想虽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旨归,"哀民生"而行"美政",但先楚文化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屈原将主体对他者的的道德责任从儒家以直报怨的相对责任推进到九死未悔的绝对责任。"受命不迁"作为屈原"他人"思想的生成起点,不仅强化了主体的伦理特质及其对他人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民生禀命、各有所错"也为他者绝对他性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王振钰
关键词:儒学天命观道德责任
国庆长假“拥堵”现象的伦理解读
2012年
今年国庆长假的"拥堵"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褒贬不一。其实,"路堵"是现象,"心舒"才是本质,"拥堵"内含的多方面伦理价值有待学界发掘和认知,它所暴露的社会公德问题把加强道德治理的当代话题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路丙辉
关键词:道德治理伦理制度
“和”与礼学的本体论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儒家礼学以"和"为根本精神,"和"分别体现在礼学的本体与功用两个方面,两者应该一体一用,相互贯通,前者是后者的本体支撑,后者则是前者的自然呈现,因而"知和而和"。但是,"和"在以用显体的历史过程之中,往往将作为历史存在的礼仪规范绝对化而遗忘了礼学本体的根本指向性,故而倡导"和"的本体论意义,以此展现儒家礼学的内在批判性。
余亚斐
关键词:礼学本体
墨家和谐观探析
2011年
墨家和谐观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和生存智慧,在中国传统和谐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经济、政治、生态、文化、人际五个方面来概括和分析墨家和谐观,研究和分析其所蕴涵的积极合理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郑奕
关键词:墨家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生态和谐文化和谐
先秦儒墨法和谐伦理思想析论被引量:1
2013年
先秦儒家、墨家及法家基于对社会和谐的共同诉求,从不同视角提出和阐发的和谐伦理思想,是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儒家的"和而不同"、墨家的"尚同致和"、法家的"同而求和"的旨趣差异启示我们:应对三家和谐伦理思想区别看待,在系统分析与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彰显儒墨法和谐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王艳
关键词:和谐伦理思想和而不同
先秦文学之道德意蕴及伦理学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文学的本质特性,使其与伦理学之间"自然而然"地存在联系。分析特定历史时代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蕴,是理解和把握当时代伦理学的重要途径。中国先秦文学之道德意蕴,主要表现在赞美王者风范和劳动者向往的理想人生、公私分明的道德观念和先公后私的行为准则、鞭笞统治者制造不和谐伦理的不良品行、憧憬婚姻的欢愉美感和重视男女有别的操行伦理等。它们具有昭示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发展史之源头、奠基中国伦理思想史之逻辑起点、开启"文以载道"之道德文化建设先河等方面的意义。
钱广荣
关键词:伦理学意义道德意蕴先秦文学文学作品历史时代
荀子和谐伦理思想探微
2011年
和谐伦理是人类伦理智慧不断升华的结晶,是伦理的至高境界,是调节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之和睦相处、共兴共荣的理念和价值标准。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子的学说蕴涵着丰富的和谐伦理思想,它包括养心致诚的身心和谐、天人相分的人与自然和谐、群居和一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伦理思想彰显了荀子对传统天人关系的拷问与反思,对人类生存方式的焦虑与探求,也为当下人走出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泥沼提供了出路。
刘桂荣钱广荣
关键词:荀子和谐伦理天人相分群居和一
近30年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研究回溯与展望
2011年
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术氛围的活跃,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研究从最初略有涉及,到逐渐丰富,进而渐趋系统化,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梳理近30年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研究历程,总结问题,展望未来,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郑奕
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被引量:3
2012年
和谐既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追求的根本目标,又是其最终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和谐伦理思想既体现在现实伦理秩序的探索和建构,又表现在对其的反思和批判,两者共同构成了和谐伦理的完整形态,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
余亚斐
关键词:伦理道德逻辑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