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5B06)
- 作品数:22 被引量:243H指数:9
- 相关作者: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茹淑华张国印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氮磷钾与锌肥配合施用对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大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与锌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小麦和玉米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 a均衡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效磷等肥力指标,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与氮磷钾配合施用相比,氮磷钾与锌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以及小麦和玉米植株的锌含量;而连续5 a不均衡施肥会导致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耗竭或累积,并使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长期均衡施肥可以基本维持土壤肥力,并保证小麦和玉米稳产。
-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耿暖王凌陈贵今
- 关键词:氮磷钾锌肥肥料配施养分含量
-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0年
-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稻草被焚烧或者弃置,这不仅浪费了养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作者综述了稻草还田的方式方法,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待稻草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水清钟旭华黄绍敏郭斗斗
- 关键词:稻草还田增产土壤性状氮肥利用率污染
-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郑麦9694、郑麦9962等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7年6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磷素是限制小麦产量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钾素不是限制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NPK和NP处理的产量、穗数、穗粒数都要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千粒重则为PK处理最高。NPK处理不但高产,而且产量较稳定。从产量的稳定性上来说,NPK>PK>NP>CK>N>NK。NPK和NP处理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NK和N处理的产量与3个构成因素都成显著正相关。CK和PK处理的产量只与穗粒数成显著正相关。
-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胡传中
- 关键词:肥料试验
- 施硫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运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豫东平原砂壤土区探讨了施用硫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一定量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硫肥20-100 kg/hm^2,使小麦增产5.9%-12.2%,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提高5.0个百分点,沉降值增加5.2 mL。适宜的硫肥施用量为60 kg/hm^2。
- 房存金刘艳侠刘新社
- 关键词:强筋小麦施硫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为潢川县粮食生产及作物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格布点法取样322个进行化学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全县土壤全氮含量为0.48~2.77 g/kg,全磷含量为0.15~0.86 g/kg,有机质含量为6.00~41.80 g/kg,速效磷含量为0.10~68.90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10~255.90 mg/kg,缓效钾含量为15.40~1 539.70 mg/kg,pH值范围为4.93~7.95,阳离子交换量为0.40~31.20 cmol/kg;将土壤肥力分级,依次为:一等地占0.9%,二等地占5.3%,三等地占40.1%,四等地占49.4%,五等地占4.3%。[结论]中低产田合计占53.7%,需进一步采取改良措施。
-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杨尊玉
- 关键词:土壤肥力潮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0年
- 为了探讨长期施用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冬小麦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以连续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与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方面比化肥更具优势;随着施肥年份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呈缓慢增加趋势;施肥到一定阶段后,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秸秆还田,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稳定在80,60,20,3 mg/kg左右。
-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 关键词:长期施肥冬小麦潮土肥力
- 不同耕作和轮作方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8
- 2009年
-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免耕(5 cm)、旋耕(15 cm)、浅耕(22 cm)、深耕(32 cm)4种耕作方式以及在免耕基础上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不同轮作方式对河南省褐潮土区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和轮作方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作物的生长及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免耕的酶活性最高;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前期不明显,在小麦灌浆期脲酶活性依次为:免耕>旋耕>浅耕>深耕;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小麦-玉米的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较花生和大豆高,而3种磷酸酶在小麦-花生处理中更活跃.
- 姜桂英黄绍敏郭斗斗
- 关键词:耕作方式潮土轮作方式生育时期
-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及钾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潮土区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及钾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无机肥配合秸秆还田(SNPK)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茎蘖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钾素积累量,但三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冬小麦吸钾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低-高-低"单峰曲线变化,在扬花期至灌浆前期达最大值,拔节期吸钾量与冬小麦生长关系最为密切,与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穗数、穗粒数、株高及穗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在生育后期存在钾素外排现象,外排的钾素量达43.05~114.81kg/hm2,是冬小麦成熟期钾素积累量的1.55~3.09倍,冬小麦生育后期钾素管理不容忽视。
- 张水清黄绍敏刘建青聂胜委郭斗斗梁雪杰
-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吸钾量
- 主成分分析在潮土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1年
-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质量的作用。在对河南潮土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测试,选择其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缓效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肥力指标依次为1.5MNPK>MNPK、MNPK(2)、SNPK>NPK>NK、PK、NP>O、CK、N(O表示撂荒、不施肥,CK表示种植、不施肥,N、P、K、M、S分别表示施用氮、磷、钾、有机肥、玉米秸秆还田)。并用聚类分析法进行验证,2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长期不均衡施肥造成了土壤肥力水平低下,生产力不足,而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处理土壤肥力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更科学、全面地反映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 关键词:土壤肥力潮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调查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方法]2006~2010年连续5年在河北省11个地区采集2 550个地下水样品,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203.06 mg/L,平均为8.02 mg/L。以不同作物种植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率(>10 mg/L)比较,春玉米>菜地>小麦玉米>其他>果树>棉花。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以及超标率随着地下水埋深加深而明显降低,埋深大于100 m地下水最好,30~100 m次之,最差的是地下水埋深小于30 m。[结论]按照我国饮用水标准,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超标率为9.37%,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低于5 mg/L的优良饮用水占总样品的57.69%,基本符合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Ⅲ类≤20 mg/L)。
-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陈贵今张小龙
- 关键词:硝态氮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