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096)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5
- 相关作者:吕刚王岩峰黄涛于德水马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锦州医科大学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GDNF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MSCs提取自成年Wistar大鼠的股骨干骨髓,经原代培养、鉴定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核标记。以改良Allen′s打击装置制作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SCl)模型,于伤后立即缝合切口并经尾静脉注射移植MSCs。实验共分为3组MSCs尾静脉移植组(A组)、生理盐水注射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MSCs移植后的存活状态以及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在损伤脊髓平面可以检测到迁移及存活,标记细胞呈棕黄色的核标记,以损伤区域为多并向周围迁移,移植术后第14d,A组Brdu阳性细胞较多,最远于距离损伤区2.5cm处可检测到。B及C组则均未检测到阳性细胞。RT-PCR结果移植术后第1、3、5d,A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B组呈一过性表达升高,C组无变化。各时间点A组GDNF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移植术后第7、14、28d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脊髓损伤区域,并上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是该移植方式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李国良陈俊杨松巍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d移植NSC。实验分为3组:NSC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d,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d 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SC在移植后可上调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王岩峰吕刚黄涛金哲于德水马旭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Eph/ephrinA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神经干细胞提取自新生大鼠的海马区,经分离培养及鉴定,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Eph A3)及其配体ephrin A3的表达情况。结果Eph A3表达于神经干细胞的胞质,随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Eph A3在胞质中的表达稍有减弱;ephrin A3逐渐在分化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出现并且表达增强。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期存在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二者的跨膜信号传导在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 王岩峰吕刚赵宇许卫兵王洪林于德水董宝铁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 HSP-70与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7年
-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种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可以增强细胞对损害的耐受程度,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提高细胞的生存率。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肌、肝脏、肺等组织器官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 马旭吕刚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细胞保护应激
- 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增殖迁移及可塑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的原位增殖、迁移及其可塑性。[方法]W istar大鼠60只,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根据伤后不同时间点分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脊髓内5-溴脱氧尿嘧啶(B 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 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 d开始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SA-NCAM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3 d开始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在时间上均呈一过性增高表达,空间上自中心向周围迁移。[结论]脊髓损伤可激活自体室管膜细胞的原位增殖及迁移,后者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参与伤后脊髓的结构修复。
- 曹阳吕刚王岩峰于德水董宝铁
- 关键词:脊髓损伤室管膜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处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对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选择4只大鼠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4代后大约长至60%汇合时,吸弃培养基,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培养基。36只大鼠分成3组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磷酸盐缓冲液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立即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7,14,28d不同时间点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常规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和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40只大鼠中36只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6只因感染死亡,给予补足。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5溴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在移植后第7天可检测到,呈棕黄色的核标记,临近损伤区阳性细胞增多,在向头尾端迁移过程中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切片中可见最远迁移至距离损伤区1.5cm。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未见阳性细胞。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移植术后第7天可于近端检测到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阳性表达的细胞;磷酸盐缓冲液组可见少量阳性细胞;空白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棕色颗粒定位于神经元的胞质和胞膜。移植术后第14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脊髓切片的阳性神经细胞数开始增多,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异显著(16.0±2.6,6.0±2.3,P<0.05)。移植术后第28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脊髓切片的阳性神经细胞逐渐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可明显促进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并参与突触重建的重要机制。
- 杨永利刘宏志李佐文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C-jun,HSP70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C-jun,HSP70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ASCI)模型,观察MP组和NS组在伤后1,3,6h,1,2,3d时间点组织中C-jun,HSP70阳性反应物的表达.结果:MP组与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jun,HSP70的阳性表达.ASCI后C-jun表达增加,3h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1,3,6h时间点C-jun的表达明显少于NS组(P<0.05).ASCI后HSP70表达增加,1d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6h,1,2d时间点HSP70的表达明显多于NS组(P<0.05).C-jun,HSP70在对照组有少量表达.结论: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jun,HSP70的动态阳性表达,MP可以抑制损伤性因素(C-jun蛋白)的表达,促进保护性因素(HSP70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 马旭吕刚黄涛于德水王岩峰安贵峰
- 关键词:C-JUN蛋白HSP70蛋白甲泼尼龙
-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天,A组BDNF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天BDNF的表达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在移植后可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是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王岩峰吕刚赵宇金哲黄涛于德水董宝铁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低温保存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生的影响:逆行示踪标记观察
- 2008年
- 目的: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对细胞移植的时间、方式以及检测的指标各有不同观点。实验观察了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Wistar成年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新生大鼠10只,用作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70℃冻存2周,复温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实验分为3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DMEM培养液填充组、空白对照组。③实验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迁移情况,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36只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因麻醉过量死亡4只,感染死亡5只,予补足。复苏的神经干细胞经Brdu核标记后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第7天可见,第14天增多,第28天逐渐减少并消失。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DMEM培养液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 杨永利刘宏志李佐文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再生
- 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的治疗被引量:7
- 2008年
- 学术背景: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尿便功能障碍,胚胎的脊髓组织、许旺细胞以及基因修饰的功能细胞等载体移植均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其中神经干细胞因与损伤区域的细胞同源,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目的:深入认识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与Sciencedirect数据库2000-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neuralstemcells,spinalcord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3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③近4年文献。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③综述文献。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23篇文献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多种炎性因子进入损伤区域,触发细胞坏死和凋亡等级联效应。从病理生理机制角度,脊髓损伤后出现的局部微环境改变也是造成神经系统再生失败的重要原因。②神经干细胞具备自我维持和更新的能力、增殖分裂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一定的迁移能力。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干细胞可从胚胎、胎儿和成人脑与脊髓组织的不同部位分离出来,并能够在体外或体内扩增,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③将神经干细胞或其分化产物移植至宿主脊髓内,继而分化为相应的神经细胞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共同途径。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信号通路及相关作用机制;体外操作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特性的影响;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状态�
- 王磊王连仲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