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61110031)

作品数:26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欧阳丹彤王晓宇李占山赵剑张良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人工智能
  • 7篇约束满足问题
  • 6篇可诊断性
  • 4篇离散事件系统
  • 3篇定性空间推理
  • 3篇自适
  • 3篇自适应
  • 3篇基于模型诊断
  • 3篇规划方法
  • 2篇图形处理器
  • 2篇空间信息
  • 2篇分布式
  • 2篇GPU
  • 2篇处理器
  • 1篇等价
  • 1篇等价性
  • 1篇等价性验证
  • 1篇电路
  • 1篇循环术语集
  • 1篇蚁群

机构

  • 26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长春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作者

  • 20篇欧阳丹彤
  • 7篇王晓宇
  • 6篇李占山
  • 4篇张良
  • 4篇赵剑
  • 3篇王海燕
  • 3篇郭劲松
  • 3篇张立明
  • 3篇宋小华
  • 3篇张乾
  • 3篇张永刚
  • 2篇何丽莉
  • 2篇白洪涛
  • 2篇李熙铭
  • 2篇魏唯
  • 2篇王涛
  • 1篇赵相福
  • 1篇崔海春
  • 1篇曾海林
  • 1篇叶育鑫

传媒

  • 10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软件学报
  • 2篇计算机研究与...
  • 2篇计算机科学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通信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合扩展规则重构的#SAT问题增量求解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SAT问题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对基于扩展规则的模型计数求解方法CER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构CER中使用的计算公式,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证明;提出极大项相交集和扩展极大项相交集的概念,并给出根据两者关系重用极大项相交集计算结果的增量求解方法,且对广义互补子句集对应的所有扩展极大项相交集进行剪枝,有效避免了计算所有极大项相交集对应极大项个数时的冗余求解;提出构建记录子句间互补关系的互补表方法,给出重用极大项相交集基础子句集互补结果的增量互补判定方法,较好地避免了判断子句间和各极大项相交集的基础子句集互补关系时的重复计算.实验结果表明:RCER方法易于实现,扩展性强,比CER方法效率更高,尤其是在互补因子较低时,效率提升更为显著.
贾凤雨欧阳丹彤张立明刘思光
一个结合多方面定性空间信息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定性空间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空间信息包含拓扑关系、大小关系、形状、距离等很多方面.以往多侧重于单一方面的研究,如何将孤立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统一表示和推理是当前定性空间推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利用结合操作来融合不同空间信息表示的新方法.利用结合操作,可以由原先完备互斥关系集合得到新关系,同时利用原有的复合表自动生成新关系的粗复合表.基于结合操作,给出2个理论模型:结合拓扑关系与大小关系模型、结合拓扑关系与远近关系模型.并提出了邻域划分图的概念,说明了邻域划分图与概念邻域图的关系.利用邻域划分图回答了Galton提出的问题:"为什么LOS(视觉光线演算)的概念邻域图不同于标准的空间或时间关系的概念邻域图,这些关系的复合表中关系总是来自于概念邻域图".
宋小华欧阳丹彤
关键词:定性空间推理区域连接演算
基于时序的离散事件系统的可诊断性被引量:2
2012年
提出一种基于事件之间的时序关系判定可诊断性的方法。首先通过添加通讯事件把全局模型分解成几个局部模型来缩减模型的规模,删除局部模型中的无用路径以降低状态空间;其次利用通讯事件和可观测事件之间的时序关系,对受限局部模型的可诊断性进行判定,得出几个判定性质,然后把这些性质运用到局部模型的可诊断性判定中,以避免同步操作的高复杂性;最后通过实例对可诊断性判定的过程进行分析。
李占山陈超叶寒锋
关键词:可诊断性
基于问题结构的边界启发式方法被引量:1
2013年
现有启发式方法在处理Composed问题时会生成过多节点,造成求解效率下降。基于此类问题结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变量排序启发式方法——边界启发式。针对问题结构,提出了边界变量的概念,在Composed问题上实现了对边界变量的筛选,检索过程中,同普通变量相比边界变量被赋予更高的实例化优先级,文中给出了新启发式方法的两种实现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新启发式方法在求解效率上明显优于原有启发式方法。
李占山张良郭劲松张乾
关键词:人工智能约束满足问题
不完备离散事件系统的可诊断性被引量:5
2015年
在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过程中,由于系统行为的复杂,存在物理系统向逻辑系统映射的不完全性,因此产生了不完备模型的概念.提出在模型不完备的前提下,判断模型可诊断性的方法.提出可诊断性的在线判定方法,同时将不完备的行为加入模型,使模型完备.用经典的双树方法判断离线可诊断性,根据观测序列的时序及语言的前缀判断并处理不完备行为.提出判定不完备行为的方法,向模型中添加不完备行为,并根据不完备行为增量地在双树中判定在线可诊断性.通过在线的可诊断性判定,当前系统能够得到在有限观测内唯一判定故障发生与否的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具有离散性质的系统.
王晓宇欧阳丹彤赵相福
关键词:离散事件系统基于模型诊断可诊断性
基于GPU的混合精度平方根共轭梯度算法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当前基于GPU的数值算法具有双精度数据性能低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适于GPU统一计算架构Fermi-CUDA的混合精度平方根共轭梯度算法用以求解稀疏线性方程组。该算法采用单精度内迭代与双精度外迭代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利用GPU体系结构下单精度高性能和双精度高精度的优点。整个算法的计算部分完全在GPU端进行,减少了CPU和GPU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了基于GPU的平方根共轭梯度法、Jacobi迭代法和Gauss-Seidel迭代法,分析它们作为内迭代算子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算法获得了与全双精度数据处理等同的计算精度,比GPU全双精度在浮点性能上提升近一倍,相对于CPU全双精度串行算法,最大加速比达到70以上。
李熙铭欧阳丹彤白洪涛
关键词:线性方程组图形处理器
基于成功回溯的约束推理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基于成功回溯的约束推理技术及其相应的约束求解算法MAC_BTS,并证明了该算法在一条分枝上回溯到网络相容状态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ned3)。实验结果表明:新的MAC_BTS算法在大多数问题的求解上较国际上流行的MAC3rm算法以及MAC_LC算法取得了10%~20%的加速,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达到50%,可见该算法在效率上更优。
王涛张乾李占山张良
关键词:人工智能约束满足问题
基于路标隐式分解的前向搜索规划方法被引量:1
2013年
提出一种利用路标信息隐式分解前向搜索过程的规划算法.以路标计数启发式估值的降低作为分界点,将规划任务分解成多个规模更小的子任务,当访问到估值更低的状态时,表明搜索过程完成一个子任务的求解,反复执行这一过程直到路标计数启发式估值降低为零.与其它将路标具体指定为中间目标的分解方法相比,基于路标计数启发式的隐式分解方法能指导前向搜索过程快速向目标方向推进,实现搜索空间的大规模压缩,在求解效率和规划解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
魏唯欧阳丹彤
基于AC与LmaxRPC的自适应约束传播求解算法
2013年
在现有自适应约束求解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约束传播求解算法ADAPTAC-LmaxRPC.该算法能根据约束的不同特性,在传播能力强但开销高的LmaxRPC与传播能力弱却开销低的AC之间自适应地切换进行约束传播.多个Benchmark实例类上的测试实验数据表明,ADAPTAC-LmaxRPC算法有效地平衡了求解效率和算法开销之间的矛盾,大幅度提高了约束求解的效率.
王海燕欧阳丹彤张永刚杨明明
关键词:人工智能约束满足问题
基于矩阵计算极小碰集的启发式算法被引量:5
2013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模型计算极小碰集的新方法。通过在矩阵中存储冲突集合簇的相关信息,引入集合簇中元素的频率作为启发信息,完成对极小碰集的计算。该算法的数据结构简单,程序易于实现,同时启发信息的引入减少了节点的生成。该算法可以产生而且仅产生所有的极小碰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欧阳丹彤耿雪娜郭劲松王晓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基于模型诊断冲突集启发式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