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0-221)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乃昂李卓仑李育朱金峰黄银洲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巴丹吉林
  • 2篇巴丹吉林沙漠
  • 1篇地层
  • 1篇第四纪
  • 1篇沙漠湖泊
  • 1篇释光测年
  • 1篇水化学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年代学
  • 1篇剖面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波动
  • 1篇晚冰期
  • 1篇晚冰期以来
  • 1篇晚第四纪
  • 1篇下伏地层
  • 1篇湖泊
  • 1篇湖泊面积
  • 1篇湖相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王乃昂
  • 3篇李卓仑
  • 2篇李育
  • 2篇朱金峰
  • 1篇程弘毅
  • 1篇陆莹
  • 1篇董春雨
  • 1篇赖忠平
  • 1篇黄银洲
  • 1篇何瑞霞
  • 1篇李景满
  • 1篇白旸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巴丹吉林沙漠湖相沉积的探地雷达图像及光释光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9
2011年
应用探地雷达对巴丹吉林沙漠南部高大沙丘下伏地层进行了探测,在探地雷达剖面沿线采集湖相沉积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图像解译,探地雷达反射波与沉积相有相关关系,根据探地雷达数据与沉积信息重建沙丘下伏结构与沉积环境。研究发现,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该测区下伏地形平坦,流沙覆盖区的风成沙是覆盖在古湖相沉积层之上的。样品光释光测年结果反映,在MIS 5e阶段和MIS3阶段,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存在大湖期或高湖面,之后湖相沉积物或钙质胶结层与风成沙因不同的干湿环境而交替叠积;局部流沙覆盖区甚至在距今7ka前后还存在有浅湖-沼泽环境。质言之,在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丘的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多次波动是主要因素之一。
白旸王乃昂何瑞霞李景满赖忠平
关键词:下伏地层湖相沉积探地雷达光释光测年巴丹吉林沙漠气候波动
阿拉善高原晚第四纪高湖面与大湖期的再探讨被引量:26
2011年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湖泊演变和水文循环是第四纪科学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存在一些争论,其焦点之一就是晚更新世高湖面形成的时代.通过对阿拉善高原的野外考察、岸堤测量及14C定年,在该区域晚更新世高湖面与大湖期的研究上,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地貌学、沉积学证据,而且对高湖面的形成时期有了新的认识,为开展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考察发现,居延海地区至少存在10道不同海拔高度的砂砾质岸堤,吉兰泰盐湖西北岸发现至少存在4道古湖岸堤,猪野泽东北岸存在9道砂砾质岸堤和一级湖成阶地.对上述古湖岸堤中遗存的瓣鳃类、腹足类生物壳体等14C测年结果及雅布赖盐湖地层年代进行分析,确证MIS3阶段阿拉善高原存在最大高湖面.现有的OSL年代数据虽然与已报道的14C年代及本研究的14C年代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甚至有些OSL年代结果不支持MIS3阶段存在高湖面,但不足以否定MIS3阶段存在高湖面的基本结论.这两种测年结果的差异很可能指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在同一区域均存在高湖面,也暗示了阿拉善高原可能在MIS5阶段和MIS3阶段早期均存在高湖面.
王乃昂李卓仑程弘毅李育黄银洲
关键词:阿拉善高原MIS3阶段高湖面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化学空间分带性与湖泊面积的等级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依据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化学离子为变量,将研究区划分为A、B、C三个分带(区)。同时,利用遥感影像资料提取相应湖泊的面积信息,并进行等级划分,与湖泊水化学特性作对比分析,以探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沙漠东南边缘的A类湖泊沿东北-西南向呈带状分布,以淡水湖和微咸水湖为主,湖泊面积极小;B类湖泊占据了腹地湖区的绝大部区域,沿西北-东南呈带状分布,以面积大,盐分高为主要特点,且与A湖泊带无交叉区域。C类湖泊数量少,分散在A、B湖泊带的边缘地带,但理化特征却不同于周边湖泊,极有可能是由局部地理环境造成的主要湖泊带周边的特例。聚类结果与面积分级的综合分析表明,沙漠南北湖区水化学与面积不完全相关。
陆莹王乃昂李卓仑董春雨朱金峰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化学
河西走廊花海剖面晚冰期以来年代学及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选择位于河西走廊的花海古湖泊沉积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个普通14C和5个AMS14C年代结果,以沉积物岩性特征为主要指标,建立了晚冰期以来花海湖泊沉积的年代框架及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花海地区新仙女木期和晚冰期花海湖泊主要以芒硝沉积为主,指示了较低的温度环境。芒硝沉积中的淤泥细线为短暂升温标志,芒硝-淤泥-芒硝的沉积韵律揭示了晚冰期和新仙女木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根据沉积过程和岩性特征,全新世花海湖泊在千年尺度上存在干湿变化特征。10.47cal ka BP之前的早全新世气候较为干旱,以冲洪积和风成砂为主的沉积过程,10.47~8.87cal ka BP的早全新世湖相沉积所揭示的气候由干到湿的转变期,8.87~5.5cal ka BP存在深湖相沉积的气候湿润期,5.5cal ka BP至今沉积间断所揭示的中晚全新世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湖泊趋于萎缩干涸。
王乃昂李卓仑李育朱金峰
关键词:晚冰期年代学河西走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