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66)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志斌郑景华苏华美范荣桂朱志宇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
  • 5篇土壤
  • 5篇
  • 4篇砷污染
  • 4篇污染
  • 4篇淋溶
  • 3篇燃烧实验
  • 3篇矸石
  • 3篇淋溶实验
  • 3篇煤矸石
  • 3篇矿区土壤
  • 2篇生态恢复
  • 2篇土壤砷污染
  • 2篇物元
  • 2篇物元分析
  • 2篇物元分析模型
  • 2篇煤燃烧
  • 2篇煤燃烧过程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影响

机构

  • 18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内蒙古霍林河...
  • 1篇煤科集团沈阳...

作者

  • 16篇刘志斌
  • 6篇郑景华
  • 6篇苏华美
  • 5篇范荣桂
  • 1篇刘建辉
  • 1篇徐颖
  • 1篇张建华
  • 1篇刘海陆
  • 1篇柳媛
  • 1篇王志宏
  • 1篇陈丙良
  • 1篇郭文彬
  • 1篇王道涵
  • 1篇申晓强
  • 1篇王凯
  • 1篇杨晓伟
  • 1篇周鑫
  • 1篇乔利敏
  • 1篇李芸
  • 1篇王薪宇

传媒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化工环保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煤炭工程
  • 1篇露天采矿技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组合权物元分析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以往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多采用单一权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不足,提出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的权重计算模式,并运用权重风险度计算公式选出相对合适的组合权重,再与物元分析理念相结合,构建用于评价地下水水质的组合权物元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的地下水污染区的12个监测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5#监测点水质均达到Ⅱ级以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6#~12#监测点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饮用。评价结论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刘志斌杨晓伟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物元分析地下水
高山镇赤泥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河南高山镇赤泥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问题,首先分析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特征和现阶段运行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溃坝风险因素,并确认该尾矿库是重大危险源;然后对汛期溃坝事故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层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综合评价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的溃坝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赤泥尾矿库属于Ⅱ等库,存在轻微病害,基本具备安全运行条件,但应加强库区和坝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汛期应采取有效的排洪措施及时降低赤泥库水位;建立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对尾矿库的风险预测和预防以及突发事故的应急行动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可以结合GIS进行更高效的风险管理。
刘志斌柳媛
关键词:尾矿库溃坝风险管理
煤矸石土壤砷污染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某矿区周边土壤环境总砷含量、全磷、有机质、含水率等项目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总砷含量、有效砷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模拟研究区降水特点和降水量,采用淋溶试验装置,对由煤矸石和自然表层土壤组成的两组混合样品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砷的析出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砷与总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砷含量与pH值、全磷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与有机质和水解性氮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效态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混合土层中砷的淋出量随淋溶液pH值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H值越低,砷淋出量越高。
郑景华苏华美范荣桂刘志斌
关键词:淋溶实验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9
2014年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急需开展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研究。为了解排土场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及植物对生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阜新露天矿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为对象,调查不同坡向和坡位的植物组成、数量、高度和盖度,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同时分析边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采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研究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共出现27种植物,物种数量小于平台。植物群落在阴坡和阳坡呈现出不同的演替格局,阴坡演替顺序为狗尾草(Setaira viridis)+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狗尾草+铁杆蒿+白蒿(Artemisia anethoides)→铁杆蒿+狗尾草;恢复10 a后,铁杆蒿在中上坡位占据优势地位,植物种类和数量下降,植物群落呈逆向演替。阳坡演替顺序为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狗尾草→狗尾草+蒺藜+白蒿→狗尾草+页蒿(Carum carvi)+白蒿,植被演替进程缓慢。DCCA排序表明,第一轴主要反映植物群落随坡位、土壤水分、氮元素有效性和周转的变化规律,其与土壤pH值和脲酶紧密相关;第二轴主要反映植物群落随着恢复年限和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梯度变化,其与土壤容重、速效磷、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紧密相关。排土场边坡必须采取人工恢复措施,土壤酶活性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较大。
王凯王道涵刘锋祝畅刘志斌
关键词:生态恢复排土场坡向坡位
呼伦贝尔草原已闭坑露天矿生态恢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给草原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针对露天矿生产对呼伦贝尔草原造成的生态结构及功能破坏,选取已闭坑的扎来诺尔露天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矿区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提出了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植被播种方法,并采用分区治理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该地区矿山开采与生态恢复的矛盾。
郭文彬刘志斌马传斌张建华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煤矿生态恢复土壤改良
内蒙古某矿区土壤中砷的分布及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以内蒙古某矿区土壤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Ag-DDC比色法测定了研究区不同位置土壤中砷的含量,分析了该矿区土壤砷的分布特征;采用化学逐级提取法对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品中总砷含量平均值为8.35mg/kg,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但土壤中砷含量及分布与煤矿开采密切相关;开采高砷煤矿,其周边土壤中的砷含量会相应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砷含量存在差异,所占比例依次为:残渣态砷(62.79%)>钙型砷(15.74%)>铁型砷(12.47%)>铝型砷(7.17%)>交换态砷(1.56%)>水溶态砷(0.27%);且非有效态砷含量(62.79%)要高于有效态砷(37.21%)。
郑景华王薪宇范荣桂刘志斌
关键词:土壤赋存
煤及煤矸石中砷的释放被引量:7
2014年
研究了煤及煤矸石中砷的释放特征。采用XRD技术对煤样中的主要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煤样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以及一定量的SiO2、TiO2、硫化物矿物和硫酸盐矿物。实验结果表明:煤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在煤燃烧过程中,当燃烧温度为1 000℃时,1号矿井的煤样燃烧后灰渣中的砷含量为1.385μg/g,砷的释放率为40.10%,2号矿井的煤样燃烧后灰渣中的砷含量为1.531μg/g,砷的释放率为56.04%;在煤矸石的淋溶过程中,在淋溶液体积为100 mL的条件下,当淋溶液pH为5时淋出液中的ρ(砷)为19.27μg/L,当淋溶液pH为7时淋出液中的ρ(砷)为7.78μg/L。
刘志斌苏华美
关键词:煤矸石淋溶实验燃烧实验
砷在煤及燃煤产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选取内蒙古某矿区在采煤层2种煤样,研究矿区砷的污染迁移规律。采用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煤样中砷质量比;对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灼烧试验,并在不同pH值下对燃烧后产物(粉煤灰和灰渣)进行淋溶试验,同时对砷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两煤样在450-1 000℃灼烧过程中,砷的释放率分别从39.52%和21.88%升高到73.77%和65.89%;随温度升高,砷的释放率有增大的趋势;粉煤灰与灰渣中砷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8.76 mg/kg和6.87 mg/kg,且多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粉煤灰中砷赋存形态及其质量比由大到小为碳酸盐结合态、水溶态、残渣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灰渣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质量比由大到小为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淋溶试验表明pH值越小,粉煤灰中砷的淋出速度越快;淋溶量350 mL, pH=5与pH=7时粉煤灰中砷的淋出砷量分别占总淋出量的78.14%和76.65%,说明粉煤灰中砷更易析出。
郑景华苏华美范荣桂刘志斌
关键词:采矿环境工程粉煤灰燃烧试验淋溶试验
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析出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煤燃烧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燃烧过程中,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中砷的释放率逐渐增大,残留在燃煤灰渣中的砷含量逐渐减少。在不同的燃烧温度下,燃煤灰渣量几乎没有改变,煤中砷的释放率却有较大的差异。燃煤排放的飞灰和烟尘以及粉煤灰的裸露堆放是环境砷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苏华美王智刘志斌
关键词:燃烧实验
煤矸石中砷的淋溶析出规律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得到煤矸石中砷的析出规律,采用模拟天然降水的淋溶实验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淋溶液的pH值对煤矸石中砷的淋溶析出量影响较大,淋溶液的酸性越强,煤矸石中砷的析出量越大。初始淋溶时,砷的析出量相对较大,随着淋溶量的增加,砷的析出量逐渐降低。裸露堆放煤矸石的淋溶是砷污染的重要途径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苏华美王智刘志斌
关键词:煤矸石淋溶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