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W013)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齐洲孔德明李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昆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文学
  • 7篇文学观
  • 7篇文学观念
  • 6篇代文
  • 5篇中国古代文学
  • 5篇中国古代文学...
  • 5篇古代文学
  • 3篇汉赋
  • 2篇人文
  • 2篇天文
  • 2篇小说
  • 1篇道教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立其诚
  • 1篇学史
  • 1篇言志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观念
  • 1篇散体大赋

机构

  • 1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昆明学院

作者

  • 11篇王齐洲
  • 4篇孔德明
  • 1篇李程

传媒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文艺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秦代“刀笔吏”对汉赋创作的影响
2010年
汉人辞赋并称,故今人常注意辞赋之间的关联,即注重楚文化对汉赋的影响,而往往忽略秦文化对于汉赋的影响。秦代"刀笔吏"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技巧,简化文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汉赋生产提供了便利的客观条件;他们编订的字书为汉代赋家奠定了文字基础,其近于"分别部居"的编订方式,使得汉赋具有了类于"志书"、"类书"的接受效果;"刀笔吏"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思维方式,又使汉代赋家在作赋时,抱着"竞于使人不能加也"的仪则心理,而形成闳衍巨丽的赋风;他们的好颂习惯,亦是致使汉代赋颂难分的原因之一。
孔德明
关键词:秦文化汉赋
论荀子的小说观念——以《荀子·正名篇》为中心被引量:4
2011年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王齐洲
关键词:小说文体
汉代藏书制度对汉代文学传播的影响——以汉赋为例的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汉朝历代皇帝都注重对书籍的搜罗,并建立了严格的控制书籍不外传的皇家藏书制度,大大制约了文学在当时的传播,也造成了大量书籍文本的集体遗失,这是当时创作兴盛并被后人视为汉代文学代表的汉赋现存甚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虽说史官和校书官在接受皇家藏书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进行文学传播,成为当时事实意义上的文学传播者;私人藏书也在文学传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难以改变汉代文学传播深受当时藏书制度制约的局面。
孔德明
关键词:汉代藏书制度汉赋文学传播
论文学的进化与退化——20世纪的一种文学史观的检讨被引量:4
2006年
以胡适的“文学的历史进化论”为代表的文学进化史观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念之一。而无论是主张白话是文言的进化、“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上的语言变迁史”,还是主张文学的发展体现了心灵的进化、“文学的进步与人性的发展是同步的”,都不能准确而恰当地描述中国文学的历史。实际上,生物进化论被引入社会科学,用以概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科学的,用它作为基础理论来清理中国文学的发展线索和运动规律同样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寻找发现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的另外的途径和方法。
王齐洲
关键词:进化论文学史观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被引量:16
2010年
《尚书·尧典》所载"诗言志"作为原始乐教的一部分,表现为巫史占卜祭祀过程的祷辞告语,"指向神明昭告",其源甚古。尽管它只是宗教观念的一部分,却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自周公"制礼作乐"后,"诗"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献诗"和"采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宗族情绪和沟通政治情感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听政"的转变。而进入体制内的"诗"与乐配合,制度规范和仪式规则赋予诗乐以意义和价值。不过,此时"诗"并未脱离礼乐而独立,单纯的文学观念也未能产生;"诗"所陈之"志"虽指向世俗政治伦理秩序,却仍然受制于乐而服务于礼。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也使诗进入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王齐洲
关键词:诗言志赋诗言志
“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被引量:12
2009年
知识分子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具有现实关怀和个体超越精神。以此为标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应该诞生在春秋中后期。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来源于士和儒,由武士演变而来的文士只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依托的社会阶层,由旱请雨祭之儒演变而来的教以道艺之师儒则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孕育的职业流品,西周以来礼乐文化的发展以及春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促成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诞生。处于信仰失范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为了宣传文化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政治秩序、树立精神权威,纷纷托古而言"道",以"道"为理论旗帜,以"善道"为价值目标,以"君子谋道"为人格追求,以"乐道忘势"为行为准则,把"道"和"文"联系在一起。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形成的这种卫道立场和原道精神,对秦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产生了异常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古代文学领域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
王齐洲
关键词:知识分子
春秋时期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
2009年
春秋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卫武公的自警和尹吉甫的作诵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在西周末春秋初,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悄然转变。曾在礼乐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诗》、《书》等传统文学,已经不再仅仅是礼乐教化的组成部分,而逐步演变为统治者实现个人政治目的或塑造个人道德形象的手段,甚至变成了阿谀奉承、粉饰太平的工具,文学有了脱离礼乐制度而独立的倾向。春秋中叶士人登上历史舞台,在批判天命观和天道观的基础上出现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的价值观,将"集体行为史观"改换成了"个体行为观",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体的现实行为上来,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这便为文学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到了春秋后期,士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日益突显,"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他们抗衡世卿世禄的法宝,而"礼"与"德"相配合,成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的表征,以诗为代表的文学俨然成为具有全方位社会功能的价值实体,成为士人们借以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于是,一个真正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从此揭开了序幕。
王齐洲
关键词:文学中国文学观念春秋时期文学功用
论老子的文学观念
2009年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观念是以其政治理论为基础的。由于老子的政治理论为"君人南面之术",以"清静"、"无为"为旨趣,因而他对文学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就文学观念发展的内在理路而言,老子的文学观念与孔子的文学观念正相反对。如果说孔子所提倡的文学即文教,企图以西周传留的礼乐文献和礼乐文化来教化人民,那么,老子所提倡的道学则是道教,即以先王传留的道论为旨归来影响人民。老子揭露礼乐文化对社会政治和人的自然本性的戕害,为人们理性对待礼乐文化和深入思考儒家文学观念提供了思想武器,补充和修正了儒家的文学观念,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王齐洲
关键词:老子文学观念清静无为
唐代文人的步虚词创作被引量:2
2013年
道教步虚词大约产生于魏晋时期,主要用于道教斋醮仪式,神圣色彩浓厚。在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以及步虚声韵的盛行,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唐代文人创作的步虚词,在很多层面超越了道教步虚词的局限,这一道教文体开始从神圣走向凡俗,逐渐与文人日常诗词创作"合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李程
关键词:道教步虚词唐代
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被引量:9
2007年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在讨论文学观念时提出过"天文"、"人文"之分,并主张从"观乎天文"和"观乎人文"的联系中去寻绎中国古代文学的要义和精髓,这是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观念的发生实际的。他们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也得到了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的支持。"诗言志"、"修辞立其诚"等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观念,也只有放在以"通天"之术为核心的上古"天文"之学的文化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最合理、最深刻、最恰如其分的解释。
王齐洲
关键词:天文人文文学观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