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3685)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华峰史亚飞饶晶郭亚蕾任金玲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萎缩性
  • 4篇萎缩性胃炎
  • 4篇胃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萎缩性
  • 4篇慢性萎缩性胃...
  • 4篇癌前
  • 4篇癌前病变
  • 4篇病变
  • 3篇胃痞
  • 3篇胃痞消
  • 2篇黏膜
  • 2篇胃癌
  • 2篇胃癌前病变
  • 2篇胃黏膜
  • 2篇细胞
  • 2篇大鼠胃黏膜
  • 1篇蛋白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机构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广东省中医研...
  • 1篇三亚市中医院

作者

  • 6篇潘华峰
  • 3篇史亚飞
  • 2篇赵自明
  • 2篇任金玲
  • 2篇郭亚蕾
  • 2篇饶晶
  • 1篇曾进浩
  • 1篇李海文
  • 1篇袁玉梅
  • 1篇刘友章
  • 1篇严艳
  • 1篇朱磊
  • 1篇方家
  • 1篇胡霞
  • 1篇王超

传媒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新中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防治胃癌前病变机理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胃癌前病变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有瘀血和浊毒。健脾益气是治疗的根本大法;由于病程较长,气虚致血瘀,因虚而热,灼烧津液,浊毒成痰化毒,导致湿痰毒瘀互结。在益气健脾法基础上,必须兼用活血化瘀法、燥湿化痰法、清热解毒法。
袁玉梅潘华峰史亚飞
关键词:活血化瘀益气健脾解毒胃癌前病变
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肠上皮化生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复制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观察胃痞消(15,7.5,3.75 g/kg)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大鼠胃黏膜小肠型和大肠型上皮化生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12周后正常组大鼠无任何异常;模型组大鼠在胃黏膜萎缩基础上可见灶性不均匀的小肠型和大肠型上皮化生;胃痞消各剂量组小肠型和大肠型肠上皮化生面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胃痞消可逆转胃黏膜小肠型和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具有一定抗CAG效应。
潘华峰赵自明任金玲史亚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PLGC)病人的疗效以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 protein)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10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组采用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常规水煎服分3次服用,1剂/d。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的改变;测定Cyclin E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不明显;治疗组胃镜总有效率(80.00)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76.67%)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HP根除率(68.18%)明显优于对照组(21.05%)(P<0.05);两组治疗后Cyclin E蛋白的表达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法能提高CAG胃镜及病理疗效,HP根除率高;健脾化瘀解毒法能调节Cyclin E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止胃癌前病变发展。
郭亚蕾饶晶潘华峰方家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蛋白E
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NF-κBp65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NF-κBp6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溶液(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RT-PCR检测NF-κBp65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p65 mRNA的表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和维酶素组NF-κBp65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消可以下调胃癌前病变大鼠NF-κBp65 mRNA的表达,从而阻止CAG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郭亚蕾潘华峰饶晶
关键词:胃痞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核转录因子-ΚB
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剂量为0.2 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7.5、3.75 g·kg-1·d-1)。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复制GPL大鼠模型,连续18周。从第9周起,给药组按上述剂量连续灌胃给药共10周,观察胃痞消治疗后大鼠胃黏膜上皮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病理积分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胃痞消各剂量组病理学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以胃痞消低剂量组作用为佳(P<0.05或P<0.01)。【结论】胃痞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阻断和逆转GPL大鼠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病变,低剂量胃痞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远期疗效更佳。
曾进浩潘华峰刘友章严艳赵自明任金玲李海文胡霞赖秋华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毒论治机理探讨被引量:17
2011年
在系统总结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域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的病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基础,血瘀夹毒是中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核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不仅虚、瘀、毒并见,更重要的是虚、瘀、毒之间相互作用。
史亚飞潘华峰王超朱磊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与病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