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金(2005)

作品数:37 被引量:111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洹陆琰王跃春迟作华朱康儿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细胞
  • 23篇干细胞
  • 17篇分化
  • 15篇间充质干细胞
  • 15篇充质干细胞
  • 12篇间充质
  • 9篇基因
  • 7篇胎肝
  • 6篇成骨
  • 5篇药物敏感
  • 5篇药物敏感性
  • 5篇胰岛
  • 5篇细胞分化
  • 5篇敏感性
  • 5篇间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SIRNA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HL-60细...
  • 4篇MSCS

机构

  • 34篇暨南大学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张洹
  • 6篇王跃春
  • 6篇陆琰
  • 5篇胡海燕
  • 5篇朱康儿
  • 5篇迟作华
  • 4篇杨力建
  • 4篇李扬秋
  • 4篇陈少华
  • 4篇王晶
  • 3篇钟隽
  • 3篇孙艳
  • 3篇何冬梅
  • 3篇张涛
  • 2篇姜铧
  • 2篇陈洁
  • 2篇岑东芝
  • 2篇谭广销
  • 2篇陈思
  • 2篇卢育洪

传媒

  • 14篇暨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生命科学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5篇2009
  • 2篇2008
  • 15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bcl-2基因siRNA-2提高急性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敏感性
2006年
目的:研究以bc l-2基因为靶标有效siRNA-2(sm all interference RNA)能否提高急性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HT)敏感性。方法:将siRNA转入原代白血病细胞并与HT联合培养,于24、48、72 h,用苔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原代白血病细胞Bc 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2(1μmol/L)与HT组(0.2μmol/L)联合作用,在72 h内均能显著降低原代白血病细胞存活,细胞数从3×105/mL下降到1.2×105/mL左右;显著抑制Bc l-2和P53蛋白的表达,Bc l-2和P53蛋白表达率下降到对照的1/2左右。结论:siRNA-2能提高原代白血病细胞对HT敏感性。
胡海燕张洹
关键词:BCL-2基因SIRNA药物敏感性
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向骨骼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无菌条件下将C57BL/6 J胎鼠肝脏制成单细胞悬液,雄性胎肝悬液体外贴壁培养纯化,传3代后将贴壁细胞移植于心肌毒素(card iotoxin)造成的雌鼠骨骼肌损伤部位,2月后处死受鼠,取相应骨骼肌组织固定、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雌性受体小鼠骨骼肌组织内供体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样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在骨骼肌组织内发现存在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细胞,同时呈现骨骼肌组织的部分特征,表型为desm in+/F lt-1-/CD4-5/F4-/80。结论:胎肝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骨骼肌样细胞。
姜铧张洹
关键词: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骨骼肌细胞
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fl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修复治疗作用。方法:用快速PCR扩增Y染色体特异sry基因方法鉴定并分离BALB/c雄性小鼠flMSCs,将其植入雌性缺血性脑损伤BALB/c小鼠损伤侧侧脑室。40d后观察神经功能,PCR检测脑组织sry基因;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免疫组化和FISH双染观察flMSCs分化存活。结果:5只移植小鼠长期存活;移植后40 d,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改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移植小鼠脑组织sry基因阳性;(6.6±2.9)%的受体鼠损伤侧脑细胞Y染色体阳性,Y染色体和Nestin双阳性细胞占缺血侧脑组织细胞的(1.1±0.9)%,Y染色体和Tubulin双阳性细胞占(3.2±1.4)%,Y染色体和GFAP双阳性细胞占(0.9±0.7)%,对侧脑组织未见到染色体阳性细胞。结论:缺血性脑损伤条件下,小鼠flMSCs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参与损伤脑组织的结构重建。
孙艳张洹何冬梅
关键词:胎肝间充质干细胞Y染色体
胰腺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调控
2009年
细胞替代治疗给糖尿病的根治带来了新希望。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研究进展,综合分析细胞信号通路在β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Wnts信号是通过阻止β-Catenin分解从而激活Tcf/Lef介导的转录,促进干细胞向内胚层分化;Notch及其配体Delta或Jagged也对干细胞分化有重要影响,当Notch活性被抑制时,干细胞进入分化程序,发育为功能细胞;Hedgehog信号转导对许多发育过程是必须的,其主要以浓度依赖方式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组织的形成,这些信号通路按一定的顺序上调或下调,以启动PDX1等β细胞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调控着β细胞的分化发育。因此深入分析并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通路为以后进行相关细胞定向分化,获取发育成熟、功能完整的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糖尿病奠定基础。
唐小龙张洹朱康儿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分化信号传递转录因子
高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将其置于Mesen-cult T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利用贴壁法进行纯化、扩增。扩增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含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的H-DMEM持续诱导。采用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及其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变圆而且聚集成团;细胞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而且细胞能分泌少量胰岛素,并对糖刺激具有反应性。结论:在高糖环境中,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迟作华陆琰张洹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胰岛
正常脐血TCR Vα亚家族的分布和克隆性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正常脐血中T细胞受体(TCR)Vα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10例正常脐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α29个亚家族基因,了解各Vα亚家族的利用情况。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CDR3长度,了解T细胞的克隆性。9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和T细胞株Jurkat作为对照。结果:正常脐血T细胞平均表达17.30±5.48个Vα亚家族,占全部家族的59.65%±18.89%,以Vα3,4,5,6,8,10,12,13,15,17,21和Vα25为多见,健康成人外周血T细胞则大部分表达Vα亚家族,Vα1,6和Vα13在脐血中的表达率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而Vα14和Vα16的表达率则低于对照组。T细胞株Jur-kat则仅表达Vα1亚家族。基因扫描显示10例脐血中有2例在Vα24和Vα28 T细胞出现寡克隆性,其余均为多克隆性。结论:脐血中TCR Vα亚家族T细胞分布存在倾斜性,绝大部分TCR Vα亚家族T细胞均呈多克隆性,极个别可出现寡克隆性。
陈少华李扬秋杨力建岑东芝陈思卢育洪
关键词:脐血T细胞受体基因扫描克隆性
雌激素对人骨髓间质细胞BMP-2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P-2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将骨髓间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经1周成骨诱导后,分为17β-雌二醇100nmol/L处理组和对照组,通过RT-PCR法扩增BMP-2 mRNA,测定扩增条带的吸光度值,并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看家基因GAPDH的mRNA之比值表示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雌激素处理组B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处理组(P<0.05)。结论:雌激素通过刺激间质细胞BMP-2mRNA的表达以发挥其促成骨作用。
王晶张洹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雌激素类
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肾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定向分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利用二步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细胞来源为自然流产胎儿,供者知情同意。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③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分化犤以脂肪诱导分化液(DMEM/F12+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1μmol/L地塞米松+5u/mL胰岛素+200μmol/L消炎痛)进行培养犦、成骨细胞分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μmol/L维生素C进行培养)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肾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间充质样干细胞:①P6代细胞有79.1%的细胞处于静止期/DNA合成前期。②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③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④在向成骨分化的诱导液中培养后,间充质样干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出现钙结节;在脂肪诱导分化液内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胎肾中含有间充质样干细胞,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种子细胞的来源之一,但目前存在较难分离纯化,细胞产量不大的不足。
王跃春张洹谭广销
关键词:胚胎间质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分化
人胎骨髓MSCs的分离鉴定及其向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离鉴定人胎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MSCs),探索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并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方法: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骨髓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采用DMSO、β-Me和5-aza联合预诱导24h,换用H-DMEM和rh-HGF正式诱导人胎骨髓MSCs向肝细胞分化,并从形态学和特异性细胞化学染色等方面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骨髓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MSCs,P4代MSCs有92.3%的细胞处于G0/G1期;P5代MSCs有96.1%的细胞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MSCs结果显示:人胎骨髓MSCs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不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在经典的诱导条件下,人胎骨髓MSCs可快速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在上述诱导条件下,人胎肝MSCs可分化为类肝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结论:人胎骨髓中含有丰富的MSCs,人胎骨髓来源的MSCs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经DMSO、β-Me和5-aza联合预诱导及rh-HGF、nictinion等化学因子的作用,易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生物型人工肝)的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王跃春张洹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肝细胞样细胞
-80℃一步法冻存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80℃一步法冻存法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成人骨髓MSCs,于-80℃分别冻存6个月和9个月,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等指标比较两组冻存细胞与非冻存组MSCs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三组细胞成骨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定的冻存时间内,-80℃一步法冻存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王晶张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生成冷冻保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