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

作品数:546 被引量:2,389H指数:19
相关作者:彭来湖胡旭东戴宁伊廷锋付东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5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2篇机械工程
  • 4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8篇农业科学
  • 40篇经济管理
  • 40篇化学工程
  • 38篇理学
  • 37篇建筑科学
  • 33篇电气工程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9篇文化科学
  • 18篇电子电信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15篇天文地球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政治法律
  • 10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电池
  • 14篇电化学
  • 13篇离子
  • 13篇基因
  • 10篇有限元
  • 10篇正极
  • 10篇锂离子
  • 9篇图像
  • 9篇改性
  • 8篇传感
  • 7篇感器
  • 7篇传感器
  • 6篇振动
  • 6篇离心泵
  • 6篇混凝土
  • 5篇浙贝
  • 5篇针织
  • 5篇织机
  • 4篇水质
  • 3篇针织机

机构

  • 195篇浙江大学
  • 50篇浙江工业大学
  • 47篇浙江理工大学
  • 30篇浙江中医药大...
  • 18篇浙江省农业科...
  • 17篇哈尔滨工业大...
  • 15篇浙江师范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宁...
  • 13篇安徽工业大学
  • 13篇中国计量大学
  • 12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广东海洋大学
  • 9篇杭州师范大学
  • 9篇宁波大学
  • 9篇浙江机电职业...
  • 9篇浙江财经大学
  • 9篇芜湖春风新材...
  • 8篇吉林大学
  • 8篇杭州电子科技...
  • 7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4篇彭来湖
  • 16篇胡旭东
  • 13篇戴宁
  • 12篇伊廷锋
  • 9篇付东洋
  • 7篇史伟民
  • 7篇鲁文其
  • 6篇喻军
  • 6篇诸荣孙
  • 6篇李小白
  • 6篇赵俐红
  • 5篇陶鹏
  • 5篇任晴晴
  • 5篇沈江南
  • 5篇王五宏
  • 5篇岳智臣
  • 5篇李必元
  • 5篇雷娟利
  • 5篇栾虹
  • 5篇钟新民

传媒

  • 15篇纺织学报
  • 8篇计算机集成制...
  • 8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浙江大学学报...
  • 6篇机电工程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6篇传感技术学报
  • 6篇现代纺织技术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5篇电池工业
  • 4篇中国造纸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轻工机械
  • 4篇烟草科技
  • 4篇海洋学报
  • 4篇蓄电池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数学学报(中...
  • 3篇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

  • 27篇2023
  • 48篇2022
  • 39篇2021
  • 28篇2020
  • 27篇2019
  • 25篇2018
  • 51篇2017
  • 46篇2016
  • 53篇2015
  • 62篇2014
  • 56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20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5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高速小盒包装机多工况过程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为解决超高速小盒包装机中采用传统数据报表和人工目测等方式进行设备状态监测,无法满足高效卷烟生产等问题,通过运行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划分和模型匹配的超高速小盒包装机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离线建模阶段,计算滑动时间窗口内的稳定度因子以识别稳定工况和过渡工况,采用自适应k-means聚类方法对稳定工况数据进行划分形成若干个稳定工况数据类,再利用主元分析方法对每类稳定工况数据建立统计监测模型。在线监测阶段,根据当前滑动窗口内的稳定度因子判断工况类型,若为过渡工况,则将监测统计量赋值为0;若为稳定工况,计算当前有效数据与各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获得匹配的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监测模型进行实时监测,任一统计量超限时采用贡献图分离故障原因变量。基于设备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离线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超高速小盒包装机的运行工况变化,及时检测出设备故障并有效分离出故障原因变量,提高了小盒包装机多工况过程的故障监测与诊断水平。
王伟赵春晖李钰靓楼卫东张利宏
关键词:主元分析故障监测
响应面法优化机械辅助提取放线菌肽聚糖被引量:1
2017年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机械球磨辅助提取放线菌发酵菌泥肽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质量分数为6%、球料比为15、转速为300r/min的条件下作用5min能够有效去除细胞壁表层磷壁酸,并维持其骨架相对完整.与传统方法相比,机械研磨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和经济环保的特点.混合物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沸水浴30min和37℃胰蛋白酶处理6h后得到类白色提取物.经溶菌酶酶解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证明该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俞静波徐艳吴晖苏为科
关键词:肽聚糖球磨
主成分分析下磐安浙贝母鳞茎最佳采收期的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测定磐安浙贝母鳞茎主成分的含量,确定浙产浙贝母最佳采收期。[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酸性染料比色法、生物量法测定磐安地区浙贝母不同生长期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生物碱和生物量。[结果]磐安地区浙贝母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在3月底、4月初最低,在5月初达到峰值,而鳞茎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变化规律则与其相反。结合生物量后,浙贝母鳞茎主成分含量在4月底5月初达到最高值。[结论]结合浙贝母鳞茎生物量、地上部分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综合判断,磐安地区浙贝母最佳采收期在其果期末期、枯萎初期。
楼柯浪陶倩张水利俞冰睢宁张春椿
关键词:浙贝母总生物碱生物量采收期浙八味
产品族生命周期数据模型及其演化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管理产品内不同产品数据,提出了由产品主结构维、产品组维和视图维构成的产品族生命周期的3维模型。分析了产品族生命周期内的主结构、产品组和产品的不同演化过程,并采用演化矩阵对不同演化过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产品主结构、产品组和产品的演化矩阵构成了产品族演化过程空间。将产品族模型与产品族演化过程相结合,可以获得产品族中任一产品结构视图对应的产品主结构、产品组和产品视图的演化过程。该方法已经在某电梯厂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纪杨建祁国宁顾巧祥
关键词:产品族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模型
考虑顶管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控制数值分析被引量:66
2014年
顶管施工扰动周围土体,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建筑物的损坏,尤其在高水位软土地层中。为了减小曲线顶管施工对邻近土体的扰动和建筑物的影响,以地面沉降为控制目标,进行施工参数优化,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调整顶管的摩阻力、机头压力、土体抗力,模拟得到地表沉降的大小。研究发现,当摩阻力为10 kPa,机头压力为0.18 MPa,土体抗力为15 kPa时,地面沉降值最小,能够满足周围环境和施工安全的要求,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喻军龚晓南
关键词:地面沉降顶管施工
动态载荷模拟可控加载与测试装置设计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加载装置只具备手动控制功能的问题,阐述了大功率设备驱动系统的动态载荷负载特性,提出了一套模拟可控加载与测试装置的整体设计方案。设计了基于磁粉离合器和永磁同步电机的机械加载装置、上位机控制界面、基于Freescale 56F8346 DSP的控制核心、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电机驱动装置、基于MAX1415的高精度电流采样、基于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的励磁电源以及基于霍尔传感器的励磁电源输出电流检测。最后开发了系统硬件和软件,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装置实现了动态载荷的模拟加载及测控。该成果为大功率设备驱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软、硬件测试与性能分析的重要平台。
鲁文其周延锁刘虎
关键词:动态载荷
蚕沙发酵有机肥对连作杭白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在杭白菊连作3年的土壤上采用小区实验方法施用蚕沙发酵有机肥,探讨施用蚕沙发酵有机肥对连作杭白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田间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依次为轮作组(杭白菊与玉米进行轮作),连作组(杭白菊连作3年),施肥组(在杭白菊连作田,第3年种植初期每株施用蚕沙发酵有机肥15 g)。在收获期进行采样,用HaeⅢ、HinfⅠ分别进行酶切后,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检测。[结果]连作组、轮作组和施肥组的HaeⅢ酶切后Shannon指数分别为:3.08、3.24、3.24,HinfⅠ酶切后Shannon指数分别为3.31、3.60、3.57,可见连作组的细菌多样性明显低于轮作组和施肥组,说明连作使杭白菊根际细菌生物多样性下降,而轮作和施肥则可显著提高根际细菌多样性水平。对优势菌属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不同处理组间有较大的差异。连作组的9种优势菌属中梭酸属(Clostridium)、植原体属(Phytoplasma)、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为致病菌属;施肥组的8种优势菌属中梭酸属和黄单胞菌属为致病菌属,另6种为有益菌;轮作组的8种优势属中仅有梭酸属为致病属,其余7种均为有益菌。由此推测,施肥和轮作处理均会改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主要体现在减少致病菌的伤害。此外,在施肥组中还发现有被誉为生防菌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施用蚕沙发酵有机肥,能有效提高连作杭白菊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水平,降低病原菌优势,促进功能菌和有益菌的生长,通过改善微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
彭三妹王博林徐建中丁志山袁小凤
关键词:杭白菊T-RFLP根际微生物连作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在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和应力之间的尖锐矛盾将导致围岩出现损伤,损伤是不同应力条件下围岩状态的直接体现。利用声波检测和钻孔电视对锦屏二级深埋引水隧洞的一典型断面进行全断面测试,声波测试结果显示,断面上低波速带断面形态呈不对称状,与断面应力分布也并不完全对应。在每个声波钻孔中补充钻孔电视,对破裂发育深度和围岩内部实际构造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对损伤区特性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利用FLAC3D计算在洞周不同位置处关键点的应力路径,对关键点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在UDEC泰森多边形离散的基础上增加对于节理的描述,分析节理对损伤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节理的存在改变了隧洞开挖后洞周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围岩破损和破坏区域的差异。最后,借助于颗粒流程序PFC对隧洞开挖后围岩的损伤区进行模拟,所揭示出的损伤局部化特征和损伤区、破裂区分布特征与现场实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刘宁张春生褚卫江吴旭敏
关键词:岩石力学应力状态节理大理岩
重载柱塞泵球面配流副承载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高压(>35 MPa)、大排量(>500 mL/r)的轴向柱塞泵是大断面隧道掘进装备刀盘驱动系统的核心动力源,在高压、大排量的工况下,轴向柱塞泵的配流副油膜是最易损的摩擦副结构,直接影响柱塞泵的可靠性。为此,针对大排量轴向柱塞泵中球面配流副结构的设计问题,对不同结构配流副的承载特性及压力流量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构建了轴向柱塞泵整泵的流场模型,对油膜内关键节点的受力及压力流量特性进行了求解,并通过与台架实验的压力出口数据,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边界设置的准确性;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配流副结构的出口压力流量特性,分别对平面配流副、锥面配流副和球面配流副的泄漏特性及其承载特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的球面配流副在出口压力流量特性、泄漏特性及承载特性方面的差异,提出了球面配流副结构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泄漏和承载能力方面,球面配流副均优于传统的平面配流副,并且球面曲率半径会直接影响配流副的泄漏和承载特性;针对排量为750 mL/r的大排量轴向柱塞泵,其最优的球面曲率半径为455 mm,此时的脉动率为13.6%,油膜的承载力达76 kN,此时的球面配流副具有最优的承载特性。
任中永崔依婷洪昊岑许顺海
关键词:容积泵
针织纬编氨纶输送控制技术
2021年
为解决低模量、高弹性、高回复率特性的氨纶在编织生产过程中送纱量难以调节控制的问题,采用快速响应的积极式送纱器作为动态输送纱线的驱动器,以可调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脉冲实现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出,以高性能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制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位置和速度双闭环方式设计氨纶送纱实时控制器,实现氨纶的输送量动态调节和恒张力输送。研究了氨纶输送的工艺要求,阐述了送纱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提出了送纱控制器与整机控制系统的同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的纬编织物成圈均匀整齐,无横条暗纹,弹性良好,验证了氨纶送纱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彭来湖罗昌牛冲吕永法胡旭东戴宁
关键词:恒张力氨纶纱纬编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