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284044)

作品数:9 被引量:106H指数:5
相关作者:田兴军宋福强张智俊郝杰杰罗淑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中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落叶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真菌
  • 2篇丝状真菌
  • 2篇碳化合物
  • 2篇侵染
  • 2篇侵染率
  • 2篇马尾松
  • 2篇菌根
  • 2篇菌根侵染率
  • 2篇降解
  • 2篇谷氨酰胺转胺...
  • 1篇芽分化
  • 1篇亚高山
  • 1篇亚高山森林
  • 1篇亚热带
  • 1篇优良无性系
  • 1篇油茶
  • 1篇油茶优良无性...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南林学院

作者

  • 8篇田兴军
  • 5篇宋福强
  • 4篇张智俊
  • 4篇郝杰杰
  • 3篇罗淑萍
  • 3篇杨昌林
  • 2篇陈彬
  • 1篇何兴兵
  • 1篇朱静
  • 1篇张鹏
  • 1篇李亚玲
  • 1篇蒋平
  • 1篇黄丰
  • 1篇李重奇
  • 1篇杨国亭
  • 1篇毕方铖
  • 1篇倪武
  • 1篇孟繁荣
  • 1篇谭晓风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物信息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茂原链霉菌谷氨酰胺转胺酶序列分析及三维结构建模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DNASTAR、VectorNTI9、SignalP等生物信息学平台对茂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is)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进行了序列分析和三维结构建模。结果表明:茂原链霉菌TGase同已报道其他微生物来源的TGase有较高的同源性,无信号肽,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区,二级结构是由多个α螺旋、转角和少量β折叠构成。同时在一二级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完成了三维结构的建模。
张智俊田兴军李亚玲罗淑萍
关键词:谷氨酰胺转胺酶
丝状真菌对不同底物的分解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把芽枝霉 (Cladosporiumberbarum)、木霉 (Trichodermasp2 )、黄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链格孢(Alternariasp)、青霉 (Penicilliumsp2 )、曲卷毛壳菌 (Chaetomiumbostrychodes) 6个菌株混合后 ,接种在 3种底物枫香(Lf)、马尾松 (Pm)和两者组合 (mLf+mPm)上 ,研究了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真菌在底物上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快于单独菌株对底物的分解 ,混合底物快于相应的单一底物的分解 ,并且底物分解过程符合Olson指数降解模型 ,根据分解系数推导出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依次为mLf>Lf>mPm >Pm。 6种真菌中Cladosporiumberbarum、Chaetomiumbostrychodes在分解前期对底物的分解起作用 ,Trichodermasp2、Aspergillusfu migatus、Alternariasp、Penicillium在不同的底物上始终能以一定的种群数量存活下来 ,对底物的分解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菌的总体数量与质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底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真菌的定殖、繁殖 ,同时也有利于加速底物的分解。
宋福强田兴军李重奇杨昌林郝杰杰
关键词:真菌落叶分解速率
丛枝菌根对大青杨苗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K2HPO4),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3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时对苗木的促生效果达到最佳,但随着可溶性P浓度增加,丛枝菌根对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却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同样促进苗木对硝态N和铵态N的吸收、利用,G ver -)含量0 08g·kg-1土水平下和G mosseae、siforme、G intraradices与施硝酸钾(KNO3)在有效成分(NO3+)含量0 08g·kg-1土水平下,对苗木都有良G intraradices与施硫酸铵((NH4)2SO4)在有效成分(NH4好的促生效果,总干生物量是对照处理的2 91、2 56和2 70、2 40倍;试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根际营养状况是决定菌根侵染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福强杨国亭孟繁荣田兴军
关键词:丛枝菌根苗木生长菌根侵染率根际营养
油茶优良无性系子叶体细胞胚植株再生被引量:41
2005年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4号’子叶为外植体,采用附加不同种类激素的MS培养基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子叶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合培养基为MS+2.0mg.L-12,4-D+1.0mg.L-1KT;经胚状体诱导产生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合培养基为MS+2.5mg.L-16-BA+1.5mg.L-1IAA;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根培养基以MS+7.0mg.L-1NAA最适;通过对植株再生过程中各阶段的组培材料进行RAPD鉴定分析表明,DNA水平上未发现变异,说明通过组织培养建立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再生植株同原无性系无明显差别,最终获得的组培苗木能够保持原无性系的优良特性,其遗传是稳定的。
张智俊罗淑萍李亚玲毕方铖谭晓风
关键词:油茶无性系体细胞胚优良无性系植株再生子叶MS培养基不定芽分化
几株半知菌对马尾松落叶的分解——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动力学被引量:19
2006年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Cephalosporium sp.,Tricherderma sp.,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fumigatus6种土壤半知菌降解马尾松凋落叶片过程中产生的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糖酶(FPA)的动力学曲线,以及各种酶活性与底物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Pestalotiopsis sp.能够产生相对较高的漆酶活性和引起底物的总有机物质(TOM)质量损失最大;Alternaria sp.产生的MnP酶活性最高;Pestalotiopsis sp.产生的CMCase和FPA酶活性也为最高。试验中6种菌前期的降解速率依赖于CMCase和FPA酶活性的高低,后期则由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来决定。依据6种菌的酶生产动力学曲线、TOM质量损失和降解速率,可将其划分为2种功能类型:功能群Ⅰ为纤维素分解菌,包括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Cephalosporium sp.和Tricherderma sp.4种;功能群Ⅱ为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包括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fumigatus2种。试验中也发现:Pestalotiopsis sp.产生漆酶的活性较高,同时是一株比较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底物的菌种。
郝杰杰宋福强田兴军黄丰张鹏张智俊
关键词:半知菌凋落物降解速率木质素酶
亚热带甜槠和马尾松林菌群降解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了黄山阔叶林和针叶林凋落物中的真菌对群落建群种甜槠和马尾松叶片的分解能力。在阔叶林和针叶林地真菌的分别作用下,75天后,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分别是22.46%和22.45%,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是马尾松针叶的1.5倍;两种树叶在分解前期(前45天)失质量率均显著高于后期(后30天)。用阔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KYJ)降解针叶和用针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ZYJ)降解阔叶,发现KYJ的降解能力显著低于ZYJ的降解能力,而对降解甜槠落叶而言ZYJ的降解能力则与KYJ相当,说明ZYJ具有较强的针叶分解能力,特别是降解木质素的能力。
蒋平倪武田兴军
关键词:凋落物降解能力
栓皮栎林下主要丝状真菌的分解能力被引量:15
2005年
利用纯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栓皮栎林下凋落物中可培养的 10种主要丝状真菌对群落建群种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和林下主要伴生树种山胡椒 (L indera glauca)叶片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 :在 10种真菌的作用下 ,9周时间内 ,栓皮栎叶片的平均失重率是山胡椒叶片的 2倍 ;两种叶片前期 (前 5周 )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后期 (后 4周 )。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失重率与叶片初始木质素 /氮素、碳素 /氮素的比值成反比。根据每个菌株对每种叶片在前期和后期的重量失重率 (W)、木质素失重率 / W和木质素失重率 /全碳化合物失重率的值的相互关系 ,分解菌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Trichoderma sp.1和 Cladosporium berbarum是对全碳化合物有一定利用能力的分解菌 ;Trichoderma sp.2、 Aspergillus fumigatus、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2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分解能力但偏向全碳化合物的分解 ,是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真菌 ;Chaetomium bostrychodes、Pestalotia sp.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分解能力并偏向木质素的分解 ,但分解能力较弱 ;Aspergillus niger、Penicillium sp.1只在试验分解前期内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一定的分解能力。不同真菌对叶片的分解能力不同 。
宋福强田兴军郝杰杰陈彬
关键词:真菌落叶木质素
茂原链霉菌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以茂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m obaraensis)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的方法扩增出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 inase,TGase)的完整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1 246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长度1 146 bp,编码395 aa,分子量为44 kD左右.该基因的核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已知微生物来源的若干TGase相比,序列相似性均很高,并且发现与酶催化活性有关的一些motif,如酰胺化位点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对其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并完成了TGase三维结构的建模.将编码TGase酶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Xa中,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JM109).SDS-PAGE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后该基因得到表达,表达产物的酶活为2.2 U/mL.
张智俊罗淑萍田兴军李亚玲杨昌林
关键词: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克隆
川西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外生菌根的形成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 albo-sinemb)、山杨(e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Larix japonica)和冷杉(Abies faxoniana)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外生菌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均被外生菌根真菌所侵染,不同森林类型的宿主植物外生菌根的侵染强度不同。同种森林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度、坡度、林龄等条件的影响,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以及细根生物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山栎林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菌根侵染率增高、下层(20-40cm)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增大,土壤上下层有效磷浓度都明显减少;坡度小的云杉林型内上下两层细根生物量、菌根侵染率都高于坡度大的云杉林,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却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云杉林型在种群建立(幼林龄)和衰退(成过熟林)时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指数都显著高于种群相对稳定(中林龄)时期,在养分较为肥沃的土壤环境中,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与营养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山杨、落叶松、冷杉和红桦林型土壤上层菌根侵染率都超过了65%;华山松林型由于坡度最大(50°),其土壤上层菌根侵染强度指数也最大(55.78%);铁杉林型菌根形成状况最差,但细根生物量最大。亚高山带森林类型中的上层植物细根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下层,表明植物的营养主要由上层根系所输送。
宋福强田兴军杨昌林何兴兵陈彬朱静郝杰杰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外生菌根菌根侵染率细根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