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5086) 作品数:17 被引量:75 H指数:5 相关作者: 董川 李建晴 周叶红 宋金萍 张建刚 更多>> 相关机构: 山西大学 晋中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 山西省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两种芴基ICT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咔唑经烷基化、酰化处理后与2-氨基芴、2,7-二氨基芴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两种ICT化合物9-乙基咔唑-3-亚甲基-芴-2-胺(简称ECzFA)和双(N-乙基咔唑-3-基)甲醛缩2,7-二氨基芴(简称BECzFA)。采用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电荷转移效果,且在溶剂中呈淡蓝色荧光(Em1max1=352 nm,Em2max1=367 nm)。这两种化合物有望在光电子集成、荧光探针和双光子吸收材料等领域得到应用。 高首勤 郭晓东 李俊芬 张彩虹 林培华 李笃信 董川关键词:芴衍生物 咔唑衍生物 分子内电荷转移 3,3-双(N-辛基-2-甲基吲哚)邻苯二甲内酯荧烷在乙醇溶液中的显色性能 被引量:1 2015年 测试了3,3-双(N-辛基-2-甲基吲哚)邻苯二甲内酯荧烷(ck-16)在显色前后的^(13)C NMR谱图,揭示了其显色前后的结构变化及其显色机理。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ck-16在乙醇溶液中与不同显色剂作用后的光谱性质,测定了其与常用显色剂间的络合比和不稳定常数,并进一步研究了外界条件的改变对ck-16在乙醇溶液中与特定显色剂作用后显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亲电阳离子进攻ck-16荧烷分子的苯酞环,使苯酞环断裂,推电子的N原子和吸电子的羰基O原子之间建立π电子迁移通道使分子显色。在乙醇介质中,ck-16与不同显色剂作用后具有不同的显色效果;对路易斯酸和有机弱酸这两类显色剂而言,ck-16与所测的四种显色剂(Fe Cl_3、草酸、Cu Cl_2、水杨酸)均以1∶1的形式络合,ck-16与Fe^(3+)的不稳定常数最小,结合最稳定,草酸其次,与Cu^(2+)的相近,ck-16与水杨酸的结合最弱;在乙醇中,放置时间对ck-16/Fe Cl_3和ck-16/H_2C_2O_4两个体系的吸光度影响不大,但两体系表现出随水含量变化不同的敏感性,ck-16/Fe Cl_3体系具有比ck-16/H_2C_2O_4体系更为灵敏和快速的水致褪色性能。 刘付永 冯丹 武永平 吴佳娜 董川关键词:显色剂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素基的铜离子光谱探针的研究 本文利用5-氯水杨醛与荧光素肼反应合成了一种简单的、高选择性的比色探针,采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探针对铜离子有很强的络合作用,使光谱吸收增强.铜离子存在时,可以裸眼观察到溶液颜色迅... 武鑫 张建刚 弓晓娟 董川关键词:荧光素 铜离子 基于苯并吲哚的pH荧光探针以及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人体细胞内pH值与细胞、酶和组织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监测细胞内pH值的动态变化对于理解细胞内许多生理功能的规则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乙烯基桥联荧光团苯并吲哚和作为质子受体的吡啶来构建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 牛卫芬 武庭瑄 南明 双少敏 董川关键词:PH荧光探针 文献传递 光谱法研究夜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了有机染料夜蓝(N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后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NB对BSA的荧光产生了有规律的猝灭,并且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得到了二者相互作用后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点数大约为1,说明二者为1:1结合;经计算得到了二者反应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判断得NB与BSA之间主要靠静电和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了NB更接近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结合;又按照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的理论,得到了授体(BSA)-受体(NB)的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0.270和2.75 nm,说明二者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武鑫 赵晋忠 张建刚 董川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夜蓝 荧光光谱法 同步荧光 牛血清白蛋白包裹的银纳米簇的合成及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用于生物硫醇的测定 本文用牛血清白蛋白作稳定剂,常温下在Na OH存在时用Na BH4作还原剂,简便地合成了水溶性发红色荧光的银纳米簇(BSA-Ag NCs)[1],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光谱表征(图1),该BSA-Ag N... 陈珍 芦冬涛 黄丽珍 李二冬 李波 双少敏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 金属离子铜(Ⅱ)、铅(Ⅱ)和镍(Ⅱ)存在时苋菜红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铜(Ⅱ)、铅(Ⅱ)及镍(Ⅱ)存在时对苋菜红(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试验在pH 7.43的B-R缓冲溶液中进行,荧光测定的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和发射波长(λem)为350nm。试验发现:1由于与AT的结合,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现象,荧光的猝灭程序随AT的浓度增加而加强;2上述3种离子的加入,使AT-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3种离子均能与AT竞争参与和BSA的结合,产生以生成不发光基态配合物为主的静态荧光猝灭,加强了AT对BSA的猝灭作用,但并不改变其反应的类型,在猝灭反应中同时有非辐射能量转移;4在3种离子中铅(Ⅱ)与BSA的结合能力更强。 李建晴 吕秀清 刘毓芳关键词:荧光光谱法 苋菜红 牛血清白蛋白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effects on chemiluminescence of AMs in vitro of chalk dusts 被引量:2 2015年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halk dust and examin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fine chalk particle matters(PM(2.5)) on rat alveolar macrophages(AMs) in vitro.Morphologies and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chalk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using quantitative energydispersive 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is(ED-EPMA).The oxidative response of AMs exposed to chalk PM(2.5) was measured by luminol-dependent chemiluminescence(CL).The results showed that(1)Chalk dust was mainly composed of gypsum(CaSO4),calcite(CaCO3)/dolomite(CaMg(CO3)2),and organic adhesives;(2) Fine chalk particles induced the AM production of CL,which was inhibited by about 90%by 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DPI).Based on these results,we showed that cytotoxicity of chalk PM(2.5)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generation. Yue-Xia Zhang Zhen-Hua Yang Quan-Xi Zhang Rui-Jin Li Hong Geng Chuan Dong关键词:CHEMILUMINESCENCE 粉笔尘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 目的 研究粉笔尘对巨噬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方法 本文应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也称低原子序数颗粒物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low-Z particle EPMA)和激光粒度仪分别测定了三个不同厂家的粉笔尘颗粒的组成成分... 张月霞 杨振华 耿红 董川关键词:巨噬细胞 化学发光 穴番类超分子主体的合成及其包合作用研究 <正>随着超分子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设计合成能够识别中性有机小分子的超分子主体化合物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体积较小的、酯溶性的小分子,如:甲烷及其卤代烃类、甲醛、甲酸等碳水化合物等的识别是这一领域赋予挑战性的... 张庆燕 温香平 孙海云 张彩红 双少敏 董川关键词:SENSORS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