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724307)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姜燕荣黎晓新王凯陶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视神经
  • 2篇通透性
  • 2篇分子
  • 2篇大分子
  • 2篇大分子物质
  • 1篇电刺激
  • 1篇凋亡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 1篇色素变性
  • 1篇视网膜静脉
  • 1篇视网膜静脉闭...
  • 1篇视网膜静脉阻...
  • 1篇视网膜内
  • 1篇视网膜色素
  • 1篇视网膜色素变...
  • 1篇网膜内
  • 1篇网膜色素变性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黎晓新
  • 4篇姜燕荣
  • 2篇王凯
  • 2篇陶勇

传媒

  • 2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和视神经跨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碘酸钠静脉注射能否诱导实验动物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跨神经元变性。方法48只青紫兰兔,8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进行碘酸钠静脉注射(40mg/kg),观察注射后1周、2周,1、4、18个月实验动物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变色酸2R染视神经髓鞘;GuilleryShirra-Webster法染变性的神经纤维。结果视网膜内核层的神经元在碘酸钠注射后1周开始凋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注射后1个月开始凋亡。在注射后的4个月和18个月,可见视神经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和变性。结论碘酸钠静脉注射可诱导实验动物视网膜跨神经元变性。
王凯黎晓新姜燕荣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凋亡
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病理状态下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直径的通透极限变化以及视网膜不同亚层对于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差异。方法光动力(PDT)方法制作小型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模拟视网膜水肿状态,2d后处死取出双眼视网膜,另外未造模眼作为对照,使用自行设计的膜通透装置进行视网膜通透性研究。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376.0×10^3的羧基荧光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10^3、9.3×10^3、19.6×10^3、38.9×10^3、71.2×10^3、150.0×10^3的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葡聚糖(FITC-葡聚糖),将其溶于RPMI 1640溶液,与视网膜内界膜面或光感受器面相接触,不同时间段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通过视网膜的FITC-葡聚糖溶液进行浓度检测,计算后得出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通透的极限直径;将视网膜进行冰冻切片和荧光观察,观察视网膜不同亚层的荧光分布,了解视网膜不同层对大分子物质的阻挡能力。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内侧面时,内核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9.6×10^3~71.2×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内侧面时,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150.0×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内侧面时,神经纤维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而相对分子质量4.4×10^3~150.0×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外侧面时,外核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无论是接触视网膜内侧面还是外侧面,羧基荧光素能通过全层视网膜,主要聚集在内核层和外核层。BRVO后视网膜内层发生水肿,出现囊样空腔,失去了屏障作用,和正常视网膜相比,大分子物质通透极限由(6.5±0.39)nm增加到(6.18±0.54)nm(t=4.143,P=0.0001)。结论BRVO后视网膜内层屏障功能破坏,大分子物质�
陶勇黎晓新姜燕荣
电刺激兔视神经诱发皮层电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兔眼视神经诱发皮层电位的波形、所需电刺激阈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同心圆铂金电极对正常和碘酸钠注射后不同时期的48只青紫兰兔的视神经进行不同参数的电刺激。采用视皮层硬膜外电极记录诱发电位波形,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电刺激阈值的影响因素。结果变性的视神经、高刺激频率以及在硬脑膜上刺激所需的阈电流强度和阈电荷密度大,而大电极和短脉冲所需的阈电流强度较大,阈电荷密度较小。所需的阈电流强度为30~325μA,阈电荷密度为20~93μC/cm^2。结论电刺激视神经诱发皮层电位所需的电刺激阈值受刺激部位、刺激频率、刺激电极大小、电刺激脉冲持续时间以及视神经病理状态的影响。
王凯黎晓新姜燕荣
关键词:视神经
视网膜内不同亚层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视网膜内不同亚层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差异。方法将新鲜猪眼视网膜铺于自行设计的通透性装置上,将Carboxyfluorescein(相对分子质量为376)和相对分子质量为4400、9300、19600、38900、71200、150000的FITC-葡聚糖RPMI1640溶液置于视网膜的一侧,1h后,将视网膜取下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分布情况,切片观察后固定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Carboxyfluorescein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葡聚糖在正常猪眼视网膜的分布是不同的。无论Carboxyfluorescein接触视网膜内层还是外层,视网膜的内核层和外核层最亮;接触视网膜内层,相对分子质量为4400葡聚糖组内核层最亮,相对分子质量为9300~71200葡聚糖组内核层暗淡而内核层以前较亮,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葡聚糖组内丛状层以前部分较亮;接触视网膜外层,相对分子质量为4400葡聚糖组视网膜全层均明亮,但外核层以外最亮,而相对分子质量为9300~150000葡聚糖组则仅外核层明亮,其余层均暗淡。结论内核层和外核层是视网膜内主要的大分子通透屏障,大分子通透上限排序(由小到大)依次为外核层〈内核层〈内、外丛状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
陶勇黎晓新姜燕荣张湘兰
关键词:大分子通透性视网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