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1038)

作品数:5 被引量:19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文焰张建丰王全九汪志荣林性粹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入渗
  • 2篇入渗模型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运动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水分运动
  • 2篇黄土
  • 1篇水分运动参数
  • 1篇水文
  • 1篇水文学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颗粒组成
  • 1篇土壤入渗
  • 1篇土壤水分运动...
  • 1篇连续函数
  • 1篇函数
  • 1篇发育
  • 1篇发育特征

机构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张建丰
  • 5篇王文焰
  • 3篇汪志荣
  • 3篇王全九
  • 1篇林性粹
  • 1篇贾中华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具有砂质夹层的土壤连续函数入渗模型被引量:7
2007年
实验研究表明,在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积水入渗过程中,其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着由非线性入渗关系逐渐转入线性稳定入渗的两个阶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此入渗过程大多采用以进入稳渗阶段的时间为界,分段对其进行数学模拟。本文提出将地表入渗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视为两部分入渗过程叠加的思路,即一部分视为稳定入渗,其稳渗率与转入稳渗阶段后的量值相等;另一部分视为满足上层土体储水需求的非稳定入渗,其入渗率为入渗时间的函数,并在整个入渗过程进入稳定入渗阶段时,其量值趋近于零。在此思路与假设前提下,对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入渗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连续函数入渗模型。该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不仅更能符合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入渗客观规律,而且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张建丰王文焰贾中华
关键词:连续函数入渗模型
黄土中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被引量:94
2003年
本文根据黄土积水入渗的土壤水分剖面变化特征,仅将饱和层与传导层统一视为饱和区,而将非饱和湿润层的含水量变化视为施加于饱和区的吸力势,从而在具有"活塞模型"之称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了适用于黄土区的积水入渗模型。该模型不仅可计算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深度,而且还可估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状况。经甘肃秦王川地区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王文焰汪志荣王全九张建丰
关键词:黄土入渗
甘肃秦王川地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及相关性被引量:44
2002年
根据甘肃秦王川地区的土壤质地分布特征 ,在现场 5个点进行了积水入渗试验 ,同时采用γ透射法及张力计测定了各点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非饱和导水率。在分析研究了各水分运动参数与表征土壤物理属性的(Kd/γd)和 (Kp/γd)有极显蓍相关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各类土壤质地的水分运动参数表达式。
王文焰王全九张建丰汪志荣
关键词: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颗粒组成
黄土的大孔隙特征和大孔隙流研究被引量:35
2003年
介绍了大孔隙流的概念和研究进展,对大孔隙的类型和在水文学上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孔隙在土壤水分运动中的作用以及理论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黄土的大孔隙发育特征和类型。论述了黄土区大孔隙流研究的必要性。
张建丰林性粹王文焰
关键词:黄土大孔隙发育特征水文学土壤水分运动
具有砂质夹层的土壤入渗计算被引量:23
2004年
根据室内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土壤具有砂质夹层的入渗计算问题,即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时间与稳渗率,提出了一个以现有均质土积水入渗公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Kostiakov入渗模型与砂层以上土体达到饱和所需水量建立水量平衡关系,由该关系可以确定出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的时间;再由实验数据回归的方法,将层状土转折后的稳渗率与均质土入渗过程在转折时刻的瞬时入渗率的比值与夹层的埋深及中值粒径建立相关关系,从而可由夹层土壤埋深、中值粒径以及均质土在转折时刻的瞬时入渗率确定出层状土转折后的稳渗率。该方法经试验数据的检验,除个别点外,误差均在5%以内。由于确定稳渗率与夹层土壤埋深、颗粒组成、均质土入渗规律等有关,实际确定时会有一定困难,因此该方法尚待完善和生产实际的考验。
张建丰王文焰汪志荣王全九
关键词:入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