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EUCF20121309)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艳春刘军刘军赵岩李艳春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北达科他州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社会学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网络
  • 4篇网络结构
  • 3篇社会交换
  • 3篇权力
  • 2篇资源分配
  • 1篇信任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社会信任
  • 1篇能动
  • 1篇资源交换
  • 1篇网络交换
  • 1篇协商
  • 1篇联盟
  • 1篇结构互动
  • 1篇基于网络
  • 1篇本科
  • 1篇本科生

机构

  • 10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达科他州立...

作者

  • 3篇李艳春
  • 3篇刘军
  • 3篇刘军
  • 2篇赵岩
  • 1篇赵岩
  • 1篇李艳春
  • 1篇刘辉

传媒

  • 2篇东南学术
  • 2篇学术交流
  • 1篇社会
  • 1篇求索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中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交换与社会信任被引量:11
2014年
社会交换是发生在两人或多于两人之间的互动活动。社会交换不仅为行动者提供彼此所需要的利益,而且信任的纽带将他们彼此相联。不同交换形式内含有不同类型、来源及数量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而风险是产生信任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两种直接交换类型——协商交换与互惠交换,分析这两种交换中存在的社会信任:互惠交换中包含的风险需要更多地信任对方,因此要比协商交换产生更多的社会信任。
李艳春
关键词:社会交换社会信任
强制结构理论及实验检验被引量:5
2013年
学术界对强制关系的研究较少,尽管它无处不在。本文基于要素论探讨强制结构的含义、分类及模型,重点探讨了间接强制结构的效应。间接强制是涉及至少三个行动者的一类"不给钱就制裁,给钱就‘保护’你"的结构关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边界条件内,间接强制结构与直接强制结构一样有效力,即有类似的强制幅度和力度,二者都使强制者获得最大的剥夺率。本文最后讨论了影响强制效果的因素,包括强制者的贪欲与策略、强—强联盟及受制者联盟的效应等。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
关键词:社会网络
等级权力和结构权力下的资源分配
2017年
网络交换论是一种解释并预测网络中资源分配的理论,该理论基于"排他结构"等探讨权力,本文称此类权力为"结构权力"。在现实中还存在因占据"科层位置"而带来的权力,本文称之为"等级权力"。本文检验这两种权力共同作用下的资源分配。实验结果证明,等级-排他/内含结构中的结构权力的效应大于等级权力,但等级权力抑制了结构权力;因等级-虚无结构是等权结构,所以资源分配结果受等级权力制约,且呈现整体性等权,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本研究既是对网络交换论的拓展,又是对此前研究的完善。
赵岩刘军
关键词:网络结构资源分配
“拖下水”:个体、关系、结构互动实验研究
2015年
"拖下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却鲜有研究。我们基于要素论,从个体、关系和结构三个维度研究二方关系和三方关系下的"拖下水"效应。基于被拖者的"社会价值取向"、被拖者和中间人的关系强度、"拖水者"与"被拖者"是二方关系或三方关系、交换关系或强制关系,建立了四类"拖下水"的理想类型: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及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最后一种结构包含了局内强制拖下水和局外强制拖下水。我们针对"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通过实验法验证了如下假设: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的消极影响越大,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被拖者与中间人的关系越强,越容易被拖下水。不过,亲社会被拖者和自利被拖者被拖下水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为此,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可解释很多拖下水的现象。
刘军耿家臻
关键词:网络结构
论理论导向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且内含解释机制的命题系统,机制是理论内在的要素之间的作用方式,它不同于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描述现象、表述规律,更要注重对"关系"而非"属性"的理论机制解释,就此而言实验研究优于调查研究。实验可分为理论型实验和经验型实验;前者以检验理论的内在"解释机制"为首要目标,只有"实验组",没有控制组,无需随机安排被试,也不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分;后者以发现经验规律为己任,同时包含实验组和控制组,要求随机安排被试等。最后通过示例进一步说明理论的建构离不开想象力,理论导向的实验研究有助于理论进步,但困难有加。
刘军赵岩李艳春
网络交换中的权力:三维研究架构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比较分析社会交换理论的三大流派,进而基于权力依赖论和网络交换论分析交换过程中权力的来源、大小及均衡机制。这两个理论因忽视个体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而显得解释力不足。本文倡导基于行动者-关系-结构的三维架构研究权力,并用真实案例展示其应用。
李艳春刘军
关键词:权力社会交换
论社会交换的概念与形式被引量:4
2014年
社会交换是人类社会的古老现象。本文回顾社会交换研究的历史,阐述社会交换的相关概念,论证社会交换的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两种形式。直接交换分为互惠交换和协商交换,间接交换分为合作型交换和一般化交换。同时,对直接交换的两种交换形式进行区分:在交换结果、交换信息、交换时间、交换风险、利益流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互惠交换与协商交换的差异。
李艳春
关键词:社会交换
网络结构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网络交换论的复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近几十年来出现了多种有关网络结构与资源分配的理论,其中网络交换论的解释力最强,并在美国和波兰都有。该理论的核心命题是"权力来自排他式结构"。本文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复制研究,以检验该理论之普适性。实验研究结果大体上支持了该理论的核心命题,即内含式网络中的核心者权力低,虚无式网络中的资源按等权分配,排他式网络能够产生权力。不过,中国的实验数据又表现出两点特殊性。第一,虚无式网络中出现较多三方等分资源的现象,第二,排他式结构中强权者的收益低于理论预测值。对交换过程的话语分析表明,前者是由中国人独有的综合式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后者是因为中国人在互动中更加偏重策略理性。
刘军赵岩
关系对联盟的影响——基于网络交换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网络交换论认为,"排他式"结构会产生强权,弱权者会通过联盟来对抗强权,实现权力的逆转。但现有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关系"因素。本文检验排他武结构中关系强度对弱权者联盟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不考虑关系时,弱权者可以通过联盟来对抗强权,实现权力的逆转。考虑关系时,强权者坚持利益均沾原则,给每一位弱权者至少一次交易机会;强权者也坚持逆差序格局的行为逻辑,即更愿意和弱关系者、特别是无关系者交换;如果弱权者联盟后给强权者的报价低于其底线公平值(即资源均分值),强权者会拒绝交易;在弱权者联盟中出现更多的背叛,使得通过联盟逆转的权力关系再次逆转,即强权者再获强权。背叛者通常是与强权者有过合作基础的弱关系或无关系者。考虑到网络结构和关系强度后,表明关系有权宜性。
刘军郭莉娜
关键词:权力联盟网络结构
网络交换论研究中的本科生被试效应
2014年
网络交换论中的实验大都以大学生为被试,这就可能存在本科生被试效应问题。研究本科生被试效应的进路:一是以本科生与一般成人总体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实验结果的普适性,二是复制研究。根据前者可推测出在网络交换论研究中存在大学生被试效应,将本科生置于网络交换论中的三种基本连接类型——内含式、排他式与虚无式的结构条件下进行交换,利用非本科被试复制本科生被试的实验进行最终的经验检验。复制实验结果表明,当两类被试占据强权位置时,他们在交换中所获平均资源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位置上的被试在交换中所得平均资源数,基本支持了网络交换论的核心命题。在所有的强权位置上,本科生被试所获平均资源数均显著大于非本科生被试,这表明本科生被试效应的存在,但这种效应仅具有强度上的、而不是方向上的影响。
刘辉
关键词:资源交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